一种治疗眩晕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0565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组合物包括黄芪、人参、黄芩、法半夏、柴胡、泽泻、炒白术、炙甘草、当归、葛根、天麻片、石菖蒲、升麻、川芎、羌活、竹茹、白芍、郁金18种中草药。用于治疗由慢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病,尤其是治疗和预防由慢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气虚痰阻型眩晕病。在临床试验中,该中药组合物治疗显著,总有效率高达93.3%,显效率高达75.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眩晕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并具有治疗眩晕病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

技术介绍
眩晕是因清窍失养,脑髓不充所引起的以头晕、耳鸣、眼花为临床主证,病位在脑窍的病证,内科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以头晕,头重,肢体麻木反复发作,时轻时重,但无神经系统局灶性定位体征为主要临床特征;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大约有上百种,以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美尼尔氏综合症、慢性脑供血不足(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脑梗塞、颈椎病等尤为常见。目前,西药虽有较多治疗眩晕病的药物,但大多需要患者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且有些药物具有加重青光眼、心脏负担或者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且临床所见眩晕病机多较为复杂,本虚、标实兼见,尤以肝风内动、夹痰瘀上扰、气虚痰阻最为多见,针对单一病机的治疗效果有限。因此,寻找治疗效果佳且毒副作用低的药物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而中医药在治疗此类疾病中具有明显优势,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依据中医药辨证论治方法,本专利技术基于中医治疗眩晕辨病、辨证治疗相结合的原则,从整体入手,通过调整机体阴阳,达到治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所述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廉、副作用少的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通过不断的实践,逐渐摸索出治疗眩晕的核心处方,包括黄芪、人参、黄芩、法半夏、柴胡、泽泻、炒白术、炙甘草、当归、葛根、天麻片、石菖蒲、升麻、川芎、羌活、竹茹、白芍、郁金18种中草药。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治疗眩晕病症的中药组合物的核心处方,包括黄芪20-30份、人参5-10份、黄芩6-10份、法半夏6-10份、柴胡4-10份、泽泻9-15份、炒白术10-20份、炙甘草6-10份、当归8-12份、葛根10-30份、天麻片10-20份、石菖蒲6-15份、升麻4-10份、川芎9-15份、羌活9-15份、竹茹10-15份、白芍10-30份、郁金10-15份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治疗眩晕病症的中药组合物的核心处方,包括黄芪30份、人参10份、黄芩10份、法半夏10份、柴胡5份、泽泻10份、炒白术15份、炙甘草10份、当归10份、葛根30份、天麻片15份、石菖蒲10份、升麻4份、川芎10份、羌活10份、竹茹15份、白芍15份、郁金15份。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本专利技术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剂,所述制剂为口服制剂,如可以是口服液、胶囊、颗粒、片剂等。所述制剂,如口服液,可以是指制成的液体口服的制剂统称,如药材直接煎煮后的汤剂、灌装成药物容器中的小剂量口服液,或者剂量更大的合剂等。胶囊剂,可以是硬胶囊制剂,也可以是软胶囊剂。片剂,可以是素片,也可以是包衣片,如包糖衣、胃溶衣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治疗眩晕病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治疗眩晕病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气虚痰阻型眩晕。本专利技术中各原料中中药药物的药理作用和药效:黄芪:味甘,性微温;功能主治: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人参:味甘、微苦,性温、平;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黄芩:味苦,性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法半夏:辛、温;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柴胡: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泽泻:味甘、淡,性寒;功能主治: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现代药理研究泽泻具有抗血栓、降血脂、降低血黏度、抗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衰老、利尿、解痉、保肝、抗炎、免疫调节、降血糖等功效。炒白术:苦、甘,温;功能主治: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炙甘草:甘,平;功能主治: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当归:甘、辛,温;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葛根:味甘、辛,性凉;功能主治: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葛根可以通过直接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以改善脑循环、稳定脑血管功能,从而提高脑组织和细胞的供血和供氧,减少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天麻片:味甘,性平;功能主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主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眩晕,头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等。石菖蒲:辛、苦,温;功能主治: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石菖蒲提取液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能明显概述脑水肿,抑制大鼠脑皮质和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其挥发油能明显延长小鼠在缺氧状态中的生存时间,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即减缓了缺氧状态下神经细胞的损伤。升麻:辛、甘,微寒;功能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用于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川芎:味辛微甘,温;功能主治:行气开郁,祛除风燥湿,活血止痛。用于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羌活:味辛、苦,性温;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竹茹:味甘,性微寒;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胸胁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郁金:辛、苦,寒;功能主治: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用于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乳房胀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血热吐衄,黄疸尿赤。中医学认为眩晕病病位在脑,病机虚实夹杂,虚证以气、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眩晕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黄芪、人参、黄芩、法半夏、柴胡、泽泻、炒白术、炙甘草、当归、葛根、天麻片、石菖蒲、升麻、川芎、羌活、竹茹、白芍、郁金18种中草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眩晕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黄芪、人参、黄芩、法半夏、柴胡、泽泻、炒白术、炙甘草、当归、葛根、天麻片、石菖蒲、升麻、川芎、羌活、竹茹、白芍、郁金18种中草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眩晕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黄芪20-30份、人参5-10份、黄芩6-10份、法半夏6-10份、柴胡4-10份、泽泻9-15份、炒白术10-20份、炙甘草6-10份、当归8-12份、葛根10-30份、天麻片10-20份、石菖蒲6-15份、升麻4-10份、川芎9-15份、羌活9-15份、竹茹10-15份、白芍10-30份、郁金10-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眩晕病的中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小飞何平谭华
申请(专利权)人:郴州市中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