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饵料投喂配套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涉及到饵料投喂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饵料投喂配套装置。
技术介绍
饵料投喂是水产养殖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关系着养殖品种的生长、品质及养殖收益。就目前而言,在养殖过程中,不论何种投喂方式,定点投喂是养殖基准之一,多设置饵料台,但常因集聚性较差、摄食过程久等造成残饵较多,不仅浪费饵料,也导致养殖水体水质恶化。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饵料台使用的效果不同,但投喂前期多存在饵料浪费。(2)饵料台残饵量不断积累,附近水体水质不佳甚至逐渐恶化,不利于养殖动物的生存,增加疾病发生风险。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包括:(1)需要在投喂前期有效吸引大量的养殖动物集中至饵料台附近,缩短投喂时间,提高养殖动物对饵料的利用率,减少饵料浪费,控制养殖成本,但由于养殖品种的差异,则需调整人工、投饵机等饵料投喂方式。(2)如何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残饵量,有利于降低残饵对水体的影响,并加快水体交换,改善饵料台附近水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饵料投喂配套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应用范围广,可同时满足多个水体,利用养殖动物对流水的偏好性,如鱼的溯水习性,有效提高鱼体的集聚性,结合、辅助饵料台,便于集中投喂,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饵料残留量,增强投喂效果,并且加快水交换,改善水质,降低疾病发生风险,也可有效提高鱼苗及肉食性鱼类的食性驯化,同时可应用于捕捞管理,减少捕捞强度及鱼体受损。 >为此,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饵料投喂配套装置,包括水泵、分水管、出水管、阀门、管接头;所述水泵放置于水体中远离饵料台的位置;所述分水管连接水泵,所述出水管通过管接头与分水管连接,出水管包括若干根,位于养殖水体的边缘;出水管上设有若干阀门,用于控制出水管的出水量。进一步的,根据水泵的出水量设置分水管、出水管的管径及数量。优选地,所述分水管的管径为出水管管径的1.2-3倍,所述出水管为直径1-5cm的塑料管或金属管。优选地,所述出水管安装在靠近水体边缘以饵料台为中心的位置。优选地,所述出水管不少于2根,每根出水管连接不同的水体。优选地,所述管接头包括四通管接头、第一三通管接头、第二三通管接头、第三三通管接头、弯头管接头。优选地,所述出水管为2根,分别通过第三三通管接头、弯头管接头连接配套2个水体。优选地,所述出水管为4根,分别通过四通管接头、第二三通管接头连接配套4个水体。优选地,所述出水管通过第一三通管接头连接数量不等的阀门。优选地,所述阀门的间距为0.5-3m,阀门的开口方向一致,均对准水体内部,水平或向下倾斜,角度不大于4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装置使用过程中不断冲水,养殖动物常对流动较好水质具有较强的偏好性,如鱼的溯水习性,可有效提高鱼类的集聚性,吸引至饵料台附近,便于集中管理。集中投喂可以缩短投喂时间,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饵料残留量,配合饵料台,可有效增强投喂效果,节约养殖成本,并且冲水过程中,加快水交换,快速将远处水质相对较好的水泵至饵料台,改善饵料台附近水质,降低疾病发生风险。(2)鱼体在摄食过程中,一些漂浮性饵料易飘散至水体边缘,饵料不被利用造成浪费,增加鱼体池边摄食时造成的搁浅风险,出水管中水流可将飘散饵料冲回远离水体边缘。(3)该装置在鱼苗食性驯化过程中,通过调整水流及装置使用时间,可提高驯食效果。还可用于摄食活饵的肉食性鱼类对死饵或饲料的驯化,利用水流对死饵或饲料的冲击,刺激肉食性鱼类对饵料的捕食,有效提高驯化效果。(4)该装置可用于捕捞阶段,加强鱼群体的集聚性进行集中捕捞,减少捕捞强度及鱼体受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饵料投喂配套装置中配套4个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饵料投喂配套装置配套2个水体时水管的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水泵;2、分水管;3、出水管;4、阀门;5-1、四通管接头;5-2、第一三通管接头;5-3、第二三通管接头;5-4、第三三通管接头;5-5、弯头管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其中的具体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饵料投喂配套装置,包括水泵1、分水管2、出水管3、阀门4、管接头5。水泵1为普通常用水泵,放置于水体中远离饵料台水质较好位置。分水管2连接水泵1,一般出水管可通过第三三通管接头5-4、弯头管接头5-5连接配套2个水体的2个出水管3,通过四通管接头5-1、第二三通管接头5-3连接配套四个水体的四个出水管3,可通过多个四通管接头5-1、第二三通管接头5-3或第三三通管接头5-4、弯头管接头5-5等多规格管接头连接多个水体。结合水泵1的出水量设置分水管2、出水管3的管径及数量,分水管2管径为出水管3管径的1.2-3倍,出水管3为直径1-5cm的塑料管或金属管。出水管3安装在靠近水体边缘以饵料台为中心的位置。出水管3通过第一三通管接头5-2连接数量不等的阀门4,阀门4间距为0.5-3m。阀门4等距排列,开口方向一致,安装后使其对准水体内部,水平或向下倾斜,角度不大于45°,根据需求通过阀门4可调节出水管3上出水口水流量。实施例根据所需配套水体数量及养殖动物量选择不同出水量的水泵1,水泵1放置于稍远于饵料台水质较佳的位置,根据每个水体饵料台位置确定出水管3的安装位置;根据每个水体养殖动物量、规格等确定出水管3长度、直径及阀门4的间距、数量;根据水泵1、出水管3的直径、长度、位置确定分水管2的长度、管径;根据分水管2、出水管3、阀门4的管径配套多种相应规格的管接头5;根据水体位置调整出水管3上阀门4的开口方向,根据需求调整阀门4出水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以及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饵料投喂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1)、分水管(2)、出水管(3)、阀门(4)、管接头(5);所述水泵(1)放置于水体中远离饵料台的位置;所述分水管(2)连接水泵(1),所述出水管(3)通过管接头(5)与分水管(2)连接,出水管(3)包括若干根,位于养殖水体的边缘;出水管(3)上设有若干阀门(4),用于控制出水管(3)的出水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饵料投喂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1)、分水管(2)、出水管(3)、阀门(4)、管接头(5);所述水泵(1)放置于水体中远离饵料台的位置;所述分水管(2)连接水泵(1),所述出水管(3)通过管接头(5)与分水管(2)连接,出水管(3)包括若干根,位于养殖水体的边缘;出水管(3)上设有若干阀门(4),用于控制出水管(3)的出水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饵料投喂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水泵(1)的出水量设置分水管(2)、出水管(3)的管径及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饵料投喂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管(2)的管径为出水管(3)管径的1.2-3倍,所述出水管(3)为直径1-5cm的塑料管或金属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饵料投喂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3)安装在靠近水体边缘以饵料台为中心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饵料投喂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3)不少于2根,每根出水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艳,谢德兵,刘怡然,王辉,李波,朱思华,章文兵,周琦,徐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