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自动排渣的低速离心式榨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0481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1
一种可实现自动排渣的低速离心式榨汁机,包括榨汁组件和底座组件,榨汁组件包括上盖、切削部件、榨汁网、排屑板和下壳,底座组件包括底座和变速箱,下壳内设有隔层,隔层将下壳内部分隔成排液槽和排渣槽,变速箱上设有同轴转动且不同转速的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和第三输出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计刮板转速与榨汁网转速不同步的结构,使得榨汁过程中,刮板可以对榨汁网内侧堆积的渣屑进行清理,同时通过控制刮板与榨汁网之间的转速差,使得榨汁网渣屑内果蔬汁液被充分甩干后,再将其刮掉清理,而且通过排屑板对渣屑的挤压作用,将渣屑从排屑槽内排出,此结构可将榨汁过程中产生的渣屑及时排出,提高了出汁率,且机器工作稳定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自动排渣的低速离心式榨汁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榨汁机,特别涉及一种可实现自动排渣的低速离心式榨汁机。
技术介绍
目前消费者需求或痛点:1、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部分人群需要能够提供纯果汁饮品的机器;2、机器使用过程中应方便操作,易于清洗;3、需要出汁率较高的果汁机器,以满足日常饮用需求。目前榨汁机主要有离心脱汁式、挤压出汁式以及搅拌机式三种形式;离心脱汁式是将果蔬推向刀网,与刀网上尖刺部分接触,刀网在高速旋转时,将果蔬切碎为细小渣屑,在离心力作用下,汁液被甩出榨汁网并得以与渣屑分离;挤压出汁利用螺旋刀具将果蔬切为细小渣屑,并对渣屑产生一定挤压作用,将果汁压榨出来;搅拌机式是利用刀片将果蔬打碎,并混合在一起。离心脱汁式出汁率相对较高,但榨汁过程中,渣屑不易排出,影响机器稳定性及出汁率;挤压出汁式出汁率较低;刀片切碎式不能单独分离出汁液,影响口感与味道,并且榨汁时通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水,不能满足纯果汁饮用的需求。为了将渣屑及时排出,市场上出现了高速离心脱汁式榨汁机,其结构是将现有榨汁网设计成与竖直面有一定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现自动排渣的低速离心式榨汁机,包括榨汁组件(a)和底座组件(b),所述榨汁组件(a)可拆卸安装在底座组件(b)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汁组件(a)包括上盖(1)、切削部件、榨汁网(3)、排屑板(5)和下壳(6),底座组件(b)包括底座(7)和变速箱(8),所述下壳(6)可拆卸安装在底座组件(b)上,所述上盖(1)与下壳(6)可拆卸连接,切削部件、榨汁网(3)和排屑板(5)设置在上盖(1)与下壳(6)所围成的空腔内,切削部件上设置有刮板(2),下壳(6)内设有隔层(6.1),隔层(6.1)将下壳(6)内部分隔成排液槽(6.2)和排渣槽(6.3),榨汁网(3)内部与排渣槽(6.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自动排渣的低速离心式榨汁机,包括榨汁组件(a)和底座组件(b),所述榨汁组件(a)可拆卸安装在底座组件(b)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汁组件(a)包括上盖(1)、切削部件、榨汁网(3)、排屑板(5)和下壳(6),底座组件(b)包括底座(7)和变速箱(8),所述下壳(6)可拆卸安装在底座组件(b)上,所述上盖(1)与下壳(6)可拆卸连接,切削部件、榨汁网(3)和排屑板(5)设置在上盖(1)与下壳(6)所围成的空腔内,切削部件上设置有刮板(2),下壳(6)内设有隔层(6.1),隔层(6.1)将下壳(6)内部分隔成排液槽(6.2)和排渣槽(6.3),榨汁网(3)内部与排渣槽(6.3)连通,榨汁网(3)内部通过榨汁网(3)外侧壁与下壳(6)内侧壁之间的间隙与排液槽(6.2)连通,变速箱(8)安装在底座(7)上,变速箱(8)上设有同轴转动且不同转速的第一输出轴(13)、第二输出轴(14)和第三输出轴(15),第一输出轴(13)与切削部件连接,第二输出轴(14)与榨汁网(3)连接,第三输出轴(15)与排屑板(5)连接,切削部件转动设置在榨汁网(3)内,排屑板(5)转动设置在排渣槽(6.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实现自动排渣的低速离心式榨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部件为一盘刀架(10),盘刀架(10)上设有切削部,刮板(2)环形设置在盘刀架(10)上,刮板(2)上设有刮片(2.1),刮片(2.1)靠近榨汁网(3)的内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可实现自动排渣的低速离心式榨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汁网(3)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过滤孔(3.1),榨汁网(3)内部通过过滤孔(3.1)与榨汁网(3)外侧壁和下壳(6)内侧壁之间的间隙连通,榨汁网(3)的底部设置有若干通孔(3.2),榨汁网(3)内部通过通孔(3.2)与排渣槽(6.3)连通,榨汁网(3)的底部环形设置有第一凸起(3.3),第二输出轴(14)上环形设置有若干第一卡槽(14.1),第一凸起(3.3)卡入第一卡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世孔张盛林杨金峰赵启文张光武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博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