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0322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33
线束(10)具备电线构件(20)、电线构件(20)插通的保护器(26)、以及柔软性罩(30)。柔软性罩(30)具有:外装侧固定部(30a),将保护器(26)的一端侧的外周面覆盖并固定于该外周面;电线侧固定部(30b),将从保护器(26)的一端部导出的电线构件(20)的外周面覆盖并固定于该外周面;以及连接部(30c),从外装侧固定部(30a)以将保护器(26)的一端部覆盖的方式折回并进入到该保护器(26)的内部,进一步折回并与电线侧固定部(30b)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线束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束。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用于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车辆的线束,已知电线构件的外侧由波纹管、树脂管等外装构件覆盖的线束。并且,这样的线束有时布设于车辆地板下面等而暴露于外部,因此被各种外装构件覆盖并且使发泡构件夹在外装构件彼此之间而防止沙石等异物侵入到外装构件与电线构件之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结构中,可减少电线构件与沙石等异物长期地互相摩擦而损伤。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013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如上述的线束有时以电线构件从外装构件的一端部导出而露出电线构件的一部分的方式装配于车辆,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可能沙石等异物从外装构件的一端部侵入到外装构件与电线构件之间。另外,沙石等异物侵入到外装构件与电线构件之间成为电线构件损伤的原因。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良好地保护电线构件的线束。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解决上述课题的线束,具备:电线构件;外装构件,所述电线构件插通于该外装构件;以及柔软性罩,其具有外装侧固定部、电线侧固定部以及连接部,所述外装侧固定部将所述外装构件的一端侧的外周面覆盖并固定于该外周面,所述电线侧固定部将从所述外装构件的一端部导出的所述电线构件的外周面覆盖并固定于该外周面,所述连接部从所述外装侧固定部以将所述外装构件的一端部覆盖的方式折回并进入到该外装构件的内部,进一步折回并与所述电线侧固定部连接。根据该结构,利用柔软性罩可防止沙石等异物侵入到外装构件与电线构件之间。另外,因为柔软性罩的连接部以将外装构件的一端部覆盖的方式折回,所以可防止电线构件与外装构件的一端部的角摩擦。另外,因为柔软性罩的连接部二次折回等,所以容许电线构件相对于外装构件向电线构件的延伸方向偏移,可抑制在外装侧固定部、电线侧固定部以及电线构件施加较大力。因此,能够良好地保护电线构件。优选的是,所述电线构件具备电线和通过多根金属线材编成的编织构件,所述电线具有芯线和将该芯线的外周包覆的绝缘包覆部,所述编织构件将该电线的外周包围,在所述编织构件中的所述电线侧固定部的内侧部位填充有填充构件。根据该结构,电线被编织构件电磁屏蔽。并且,因为在编织构件中的电线侧固定部的内侧部位填充有填充构件,所以可防止沙石等异物在金属线材彼此之间通过而侵入到外装构件与电线构件之间。优选的是,所述填充构件也填充到所述编织构件与所述电线之间。根据该结构,因为所述填充构件也填充到所述编织构件与所述电线之间,所以可防止沙石等异物在编织构件与电线之间通过而侵入到外装构件与电线构件之间。优选的是,所述柔软性罩成形有在没有施加外力的状态下二次折回的所述连接部。根据该结构,因为柔软性罩成形有在没有施加外力的状态下二次折回的所述连接部,所以与例如将在成形时没有成形二次折回的连接部的片状的柔软性罩在组装时以形成二次折回的连接部的方式组装的情况相比,组装变得容易。即,因为在成形的阶段决定连接部的形状,所以与在组装时调整连接部的形状的情况相比,组装变得容易。优选所述柔软性罩在周向的一部分形成有狭缝。根据该结构,柔软性罩因为在周向的一部分形成狭缝,所以例如能够从外装构件的附近的电线构件的延伸方向的正交方向组装,与没有形成狭缝的结构相比,组装变得容易。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线束,能够良好地保护电线构件。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概要结构图。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柔软性罩的立体图。图4是图2中的4-4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按照图1~图4对线束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附图中,说明便利起见,有时将结构的一部分放大或者简化示出。另外,关于各部分的尺寸比率也有时与实际不同。如图1所示,线束10是将两个或者三个以上电气设备(设备)电连接的线束,例如将在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车辆V的前部设置的逆变器11与在比该逆变器11靠车辆V的后方设置的高压电池12电连接。线束10例如以在车辆V的地板下面等通过的方式布设,其一端借助连接器C1与逆变器11连接,另一端借助连接器C1与高压电池12连接。逆变器11与成为车辆行驶的动力源的驱动车轮用的电动机(省略图示)连接。逆变器11由高压电池12的直流电生成交流电,并将该交流电向电动机供给。高压电池12例如是能供给一百伏特以上电压的电池。如图2及图4所示,线束10具备电线构件20,该电线构件20具备:多条(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条)电线23,具有能够是导电性金属的芯线21和将该芯线21的外周包覆的绝缘包覆部22;和编织构件24,是将该电线23的外周包围的电磁屏蔽构件,通过多根金属线材编成。此外,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编织构件24的金属线材的材料使用铝系金属材料。另外,如图1所示,线束10具备作为所述电线构件20插通的外装构件的、金属管25、保护器26以及波纹管27。金属管25以将从高压电池12延伸并布设于车辆V的地板下面的电线构件20覆盖的方式设置。保护器26以将比金属管25靠逆变器11侧的电线构件20的折弯部位覆盖的方式设置。波纹管27以将保护器26与逆变器11之间的电线构件20覆盖的方式设置。在某例子中,金属管25和保护器26有时直接连接,在其他例子中,金属管25和保护器26有时在它们之间隔开间隙地排列。在某例子中,保护器26和波纹管27有时直接连接,在其他例子中,保护器26和波纹管27有时在它们之间隔开间隙地排列。另外,如图2所示,线束10具备柔软性罩30。柔软性罩30具有:外装侧固定部30a,将保护器26的一端侧的外周面覆盖并固定于该外周面;电线侧固定部30b,将从保护器26的一端部导出的电线构件20的外周面覆盖并固定于该外周面;以及连接部30c,将外装侧固定部30a和电线侧固定部30b连接。连接部30c从外装侧固定部30a以将保护器26的一端部覆盖的方式折回并进入到该保护器26的内部,进一步折回并与电线侧固定部30b连接。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柔软性罩30由例如橡胶等弹性构件构成,成形有在没有施加外力的状态下、例如在固定于保护器26、电线构件20前的单独的状态下如上所述二次折回的所述连接部30c。另外,在柔软性罩30的周向的一部分形成狭缝30d。如图3所示,柔软性罩30具有形成狭缝30d的两个抵靠面紧贴的闭合形状(也称为闭环形状)。柔软性罩30能够从图3的闭合形状弹性变形为在形成狭缝30d的两个抵靠面之间形成间隙的开放形状(也称为开环形状或者C字形状)。在将狭缝30d打开的外力被解除时,狭缝30d由于柔软性罩30的弹性复原力而闭合。例如,柔软性罩30能够从保护器26的附近的电线构件20的延伸方向的正交方向、例如从电线构件20的侧方一边使狭缝30d扩大一边组装到保护器26和/或电线构件20。另外,柔软性罩30中的外装侧固定部30a以将保护器26的一端侧的外周面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具备:/n电线构件;/n外装构件,所述电线构件插通于该外装构件;以及/n柔软性罩,其具有外装侧固定部、电线侧固定部以及连接部,所述外装侧固定部将所述外装构件的一端侧的外周面覆盖并固定于该外周面,所述电线侧固定部将从所述外装构件的一端部导出的所述电线构件的外周面覆盖并固定于该外周面,所述连接部从所述外装侧固定部以将所述外装构件的一端部覆盖的方式折回并进入到该外装构件的内部,进一步折回并与所述电线侧固定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928 JP 2018-1851051.一种线束,具备:
电线构件;
外装构件,所述电线构件插通于该外装构件;以及
柔软性罩,其具有外装侧固定部、电线侧固定部以及连接部,所述外装侧固定部将所述外装构件的一端侧的外周面覆盖并固定于该外周面,所述电线侧固定部将从所述外装构件的一端部导出的所述电线构件的外周面覆盖并固定于该外周面,所述连接部从所述外装侧固定部以将所述外装构件的一端部覆盖的方式折回并进入到该外装构件的内部,进一步折回并与所述电线侧固定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武史马场裕隆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