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产品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座。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座用于电子产品的充电,使得电子产品不受充电接口型号的束缚,无线充电座便于携带且具有较高的充电效率,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无线充电座内设有充电线圈、PCB等结构,在对电子产品充电过程中,充电线圈及PCB会产生较多热量,需要对无线充电座进行散热处理。现有技术中,在无线充电座内设有温度探头及散热片,具体的,将温度探头布置在PCB上,并用于监测无线充电座工作时的温度,以通过降低充电线圈及PCB的功率,以减少二者产生的热量,通过该方式降低无线充电座的温度,无线充电座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片散发出去,以达到降温的目的。但是,设置温度探头降温的方式会存在降低充电功率的情况,进而影响了无线充电座的充电效率,通过散热片降温的方式散热效果不理想且散热效率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座,不会影响充电效率,且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和较好的散热效果。如上构思,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r>一种无线充电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组件(1),所述壳体组件(1)顶端具有进风口(101),所述壳体组件(1)的底壁具有出风口(102);/n导流件(2),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内,且所述导流件(2)上设有导流孔(21);/n无线充电模组(3),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内,所述无线充电模组(3)具有通孔(301);/n风冷组件(5),安装于所述壳体组件(1)的底壁;/n所述无线充电模组(3)与所述壳体组件(1)顶壁之间的空隙、所述通孔(301)及所述出风口(102)形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导流件(2)与所述壳体组件(1)侧壁之间的空隙、所述导流孔(21)及所述出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1),所述壳体组件(1)顶端具有进风口(101),所述壳体组件(1)的底壁具有出风口(102);
导流件(2),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内,且所述导流件(2)上设有导流孔(21);
无线充电模组(3),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内,所述无线充电模组(3)具有通孔(301);
风冷组件(5),安装于所述壳体组件(1)的底壁;
所述无线充电模组(3)与所述壳体组件(1)顶壁之间的空隙、所述通孔(301)及所述出风口(102)形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导流件(2)与所述壳体组件(1)侧壁之间的空隙、所述导流孔(21)及所述出风口(102)形成第二气流通道,由所述进风口(101)进入的气流,在所述风冷组件(5)的抽吸下,一部分经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流出,另一部分经所述第二气流通道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冷组件(4),所述液冷组件(4)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内的冷却管(41),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还包括所述冷却管(41)与所述壳体组件(1)底壁之间的空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所述进风口(101)设置于所述上壳体(11)的侧壁,所述出风口(102)设置于所述下壳体(12)的底壁,所述导流件(2)安装于所述下壳体(12)底壁的边缘,所述风冷组件(5)位于所述下壳体(12)底壁的中部,所述无线充电模组(3)与所述上壳体(11)之间的空隙、所述通孔(301)及所述出风口(102)形成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导流件(2)与所述上壳体(11)或所述下壳体(12)的侧壁之间的空隙、所述导流孔(21)、所述冷却管(41)与所述下壳体(12)底壁之间的空隙及所述出风口(102)形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赵庆宏,刘孝龙,胡广,唐娜,魏继,
申请(专利权)人:立讯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