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系统过压故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99734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系统过压故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车辆在预设条件下反馈的初始回馈电流;基于初始回馈电流获取车辆动力电池包中各个电池组的初始电压值,以构成初始电压值集合;根据初始回馈电流和初始电压值集合判断初始充电参数是否满足预设第一要求;若满足预设第一要求,则调整初始回馈电流至预设回馈电流;基于预设回馈电流获取车辆动力电池包中各个电池组的过渡电压值,以构成过渡电压值集合;根据预设回馈电流和过渡电压值集合判断过渡充电参数是否满足预设第二要求;若满足预设第二要求,则调整预设回馈电流至零。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避免车辆正常使用时出现电池过压故障;即使出现过压故障,也可以快速识别,避免车辆掉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系统过压故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系统过压故障的管理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系统过压故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作为整车主要能量源之一,其充放电电流控制为:BMS(电池管理系统)根据当前电池的SOC(剩余电量)/T(电芯温度)两个参数,判断电池最大允许的充放电电流值,并将此电流值发给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根据电池当前的充放电电流值,控制车辆使用,将电池的实际充放电电流值控制在当前允许的能力范围之内。但是,此方案在纯电车型上尚且可行,在增程车辆上使用,尤其是一些特殊车辆,如增程房车,在电池系统能量回馈时,有些工况会出现问题。增程车辆使用情形比较多样化,有些用户可以每天充电,将车辆当成纯电车辆使用。有些用户则基本不充电,将车辆当成混动车辆使用。因为电池系统SOC计算的主要方式为在按时积分的基础上,还有充满电时对SOC进行修正,这样才能确保SOC精度在5%以内。如果车辆长时间不充电使用,则SOC会有累计误差,有时会超过5%的精度,达到10%左右。很多特殊车辆,如增程房车车型,混动模式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系统过压故障的控制方法,包括:/n获取车辆在预设条件下反馈的初始回馈电流;/n基于所述初始回馈电流获取车辆动力电池包中各个电池组的初始电压值,以构成初始电压值集合,所述动力电池包包括多个串联的电池组;/n根据所述初始回馈电流和所述初始电压值集合判断初始充电参数是否满足预设第一要求;/n若满足预设第一要求,则调整所述初始回馈电流至预设回馈电流;/n基于预设回馈电流获取车辆动力电池包中各个电池组的过渡电压值,以构成过渡电压值集合;/n根据所述预设回馈电流和所述过渡电压值集合判断过渡充电参数是否满足预设第二要求;/n若满足预设第二要求,则调整预设回馈电流至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系统过压故障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车辆在预设条件下反馈的初始回馈电流;
基于所述初始回馈电流获取车辆动力电池包中各个电池组的初始电压值,以构成初始电压值集合,所述动力电池包包括多个串联的电池组;
根据所述初始回馈电流和所述初始电压值集合判断初始充电参数是否满足预设第一要求;
若满足预设第一要求,则调整所述初始回馈电流至预设回馈电流;
基于预设回馈电流获取车辆动力电池包中各个电池组的过渡电压值,以构成过渡电压值集合;
根据所述预设回馈电流和所述过渡电压值集合判断过渡充电参数是否满足预设第二要求;
若满足预设第二要求,则调整预设回馈电流至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为零的所述预设回馈电流获取车辆动力电池包中各个电池组的当前电压值,以构成当前电压值集合;
判断所述当前电压值集合中最大当前电压值是否大于预设第一电压值;
若大于所述预设第一电压值,则向电池管理设备发送故障指令,以使得所述电池管理设备基于所述故障指令发出告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根据所述初始回馈电流和所述初始电压值集合判断初始充电参数是否满足预设第一要求包括:
判断所述初始电压值集合中最大初始电压值是否大于预设第二电压值;
若大于所述预设第二电压值,则基于所述初始回馈电流计算初始平均功率是否大于预设第一平均功率值;
当初始平均功率大于预设第一平均功率值时确定初始充电参数满足预设第一要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根据所述预设回馈电流和所述过渡电压值集合判断过渡充电参数是否满足预设第二要求包括:
判断所述过渡电压值集合中最大初始电压值是否大于预设第三电压值;
若大于所述预设第三电压值,则基于所述预设回馈电流计算过渡平均功率是否大于预设第二平均功率值;
当过渡平均功率是否大于预设第二平均功率值时确定过渡充电参数满足预设第二要求。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初始回馈电流大于所述预设回馈电流。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预设第一电压值大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建浩石健陈涛王荣华黄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江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