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多策略优化的Slew约束下的X结构Steiner树构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基于多策略优化的Slew约束下的X结构Steiner树构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制造工艺进入纳米阶段,芯片的特征尺寸不断减小,集成电路的设计规模遵循摩尔定律不断扩大,电路的密度不断提高,电子系统设计概念正从板上系统向系统级芯片发展。系统级芯片设计概念出现,对芯片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布线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物理设计最重要步骤之一,布线质量直接决定芯片最终的性能。Steiner树是布线中线网的最佳连接模型,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布线中的关键环节。因此,构建一个高效率低代价的Steiner树的布线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填补现有技术的空白,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策略优化的Slew约束下的X结构Steiner树构造方法,目的是最小化总的线长偏差、总的溢出和总的线长。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不断提高以及加工芯片的特征尺寸进一步减小,对电路的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在超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多策略优化的Slew约束下的X结构Steiner树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结合三角剖分方法和最小生成树方法获得点集为引脚集的最小生成树;/n步骤S2:生成用于记录引脚以及障碍之间的信息的预查表,并将最小生成树转换成Steiner树;/n步骤S3:进行重布线,通过消除布线中经过障碍的较长片段并重新布线以降低Slew大小,使Steiner树部分满足Slew约束;并采用精炼策略,以进一步减少Steiner树的布线代价;/n步骤S4:逐个计算并修正不满足Slew约束的布线,使得内部树完全满足Slew约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策略优化的Slew约束下的X结构Steiner树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结合三角剖分方法和最小生成树方法获得点集为引脚集的最小生成树;
步骤S2:生成用于记录引脚以及障碍之间的信息的预查表,并将最小生成树转换成Steiner树;
步骤S3:进行重布线,通过消除布线中经过障碍的较长片段并重新布线以降低Slew大小,使Steiner树部分满足Slew约束;并采用精炼策略,以进一步减少Steiner树的布线代价;
步骤S4:逐个计算并修正不满足Slew约束的布线,使得内部树完全满足Slew约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策略优化的Slew约束下的X结构Steiner树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初始阶段:通过三角剖分方法将待连接的引脚构造成点集为引脚的连通图,并利用Kruskal方法在该连通图构建最小生成树;
步骤S2:预处理阶段:通过预先计算并记录初始阶段构造的最小生成树的边集以及与障碍之间的信息,生成相应的预查表,并将初始阶段构造的最小生成树转变为Steiner树;
步骤S3:主体阶段:通过引入伪Steiner点的方法,除去预处理阶段构造的Steiner树中经过障碍较长的布线并重新布线,从而有效消除部分违反约束的布线结构,并采用精炼策略,通过去除冗余点及子树结构优化方法进一步的优化线长;
步骤S4:后处理阶段:遍历Steiner树中所有的内部树,逐点的判断内部树所有的接收节点的Slew值,修复违反约束部分,使得Steiner树完全满足Slew约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多策略优化的Slew约束下的X结构Steiner树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过程:在给定电路下,首先通过平面扫描在给定引脚集的基础上构造泰森多边形,然后通过将泰森多边形转换为对偶图来生成三角剖分,并通过Kruskal方法在三角剖分上构建最小生成树。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多策略优化的Slew约束下的X结构Steiner树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2中,所述预查表包括:线段信息表,障内片段表和引脚障碍信息表;所述线段信息表记录生成的最小生成树产生的线段;所述障内片段表记录障碍内部布线分量的端点及线长的信息;所述引脚障碍信息表记录线段信息表中记录的线段与障碍相交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多策略优化的Slew约束下的X结构Steiner树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设X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耿耿,黄逸飞,郭文忠,陈国龙,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