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采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927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14
食品检验采样装置,用于方便对水果类食品的检验。它包括:外管,所述外管为圆管状结构,在外管第一端设有刀刃;内杆,所述内杆设置在外管的内侧,在内杆第二端与外管第二端之间设有过滤器,在内杆与外管之间设有制液机构;收集盒,所述收集盒设置在外管第二端与内杆第二端之间,外管与内杆之间的固体样本在制液机构作用下挤压成液体样本,液体样本经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收集盒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食品检验采样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在采样时实现对固体样本的挤压进而直接得到液体样本,以便于水果类食品的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食品检验采样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检验
,具体地说是一种食品检验采样装置。
技术介绍
对水果类食品进行食品检验时,需要将水果切开后获取汁液然后才能进行检测。现有技术中对水果进行采样后,还需要另行对水果进行处理以得到汁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品检验采样装置,用于方便对水果类食品的检验。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食品检验采样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外管,所述外管为圆管状结构,在外管第一端设有刀刃;内杆,所述内杆设置在外管的内侧,在内杆第二端与外管第二端之间设有过滤器,在内杆与外管之间设有制液机构;收集盒,所述收集盒设置在外管第二端与内杆第二端之间,外管与内杆之间的固体样本在制液机构作用下挤压成液体样本,液体样本经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收集盒内。进一步地,在外管第二端内设有塞子,收集盒与塞子螺纹连接且收集盒置于外管外侧。进一步地,内杆的第二端中空形成过滤腔,在内杆第二端的外壁设有若干通孔,固体样本挤压后得到的液体样本穿过过滤器进入内杆与外管之间的空间,然后经通孔进入过滤腔内,过滤腔与收集盒连通。进一步地,在收集盒内设有活塞,在活塞上固定有活塞杆,向外抽拉活塞杆时可以使得过滤腔内的液体样本进入收集盒内。进一步地,在外管外侧螺纹安装有保护筒,保护筒为圆形结构且一端敞口、一端封口,在保护筒敞口端固定有位于保护筒内侧的压块,压块为圆环形结构;使用时将保护筒套在外管外侧,此时压块伸入外管内侧与过滤器配合作用对固体样本进行挤压。进一步地,在内杆第一端设有穿刺部,所述穿刺部为锥形结构;制液机构包括保护筒。进一步地,在内杆第一端设有穿刺部,所述穿刺部的两端小、中间大,制液机构包括与过滤器内壁铰接连接的四根压杆,自然状态下压杆中下部与内杆外壁接触。进一步地,收集盒为圆形结构且收集盒具有圆环形内腔,内杆第二端穿过收集盒轴线位置的内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食品检验采样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在采样时实现对固体样本的挤压进而直接得到液体样本,以便于水果类食品的检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使用示意图之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使用示意图之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使用示意图之三:图6为保护筒的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使用示意图之一;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使用示意图之二;图中:1外管,11耳板,12刀刃,13收集腔,14塞子,2收集盒,21活塞,22活塞杆,23内腔,3保护筒,31压块,4内杆,41穿刺部,42过滤腔,43通孔,44过滤器,45压杆,46圆孔,47压板,5固体样本,6液体样本。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包括外管1、内杆4和收集盒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外管1为圆形的塑料管,外管1的第一端设有刀刃12,在外管的第二端固定有一对耳板12,耳板固定在外管外壁上。在外管的内侧设有内杆4,内杆为圆杆,在内杆的第一端设有穿刺部41,穿刺部为圆锥形结构,内杆的第二端中空形成过滤腔42,在内杆第二端的侧壁上设有若干通孔43,在内杆的第二端固定有过滤器44,过滤器为圆环形结构,过滤器的内壁与内杆外壁固定连接,过滤器44的外壁与外管内壁接触。在外管第二端的内侧设有塞子44,内杆第2端穿过该塞子后伸出外管。在塞子上螺纹安装有收集盒2,收集盒为圆柱形的中空结构,收集盒第一端与塞子螺纹连接,相应的在塞子上设有螺纹孔。在收集盒的内侧设有橡胶材质的活塞21,在活塞21上固定有活塞杆22,活塞杆的第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活塞杆的第二端伸出收集盒,将收集盒安装在塞子上后,内杆的第二端伸入收集盒内一段。当向外拉动活塞杆时,可以驱使活塞在收集盒内移动,进而将收集腔内的液体抽取至收集盒内。为实现对外管的保护,在外管的外侧设有保护筒3,保护筒3为圆筒形结构,且保护筒一端敞口、另一端封口,保护筒的敞口端与外管外壁螺纹连接。使用时,将保护筒从外管上卸下即可。如图6所示,在保护筒的内侧设有圆环形的压块31,压块的长度小于保护筒的长度。将保护筒安装在外管上后,压块与过滤器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该间隙值为5~10毫米。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进行描述,如图3所示,使用时将保护筒从外管上卸下,然后握住外管,将外管的第一端插入固体样本5内,直至外管伸入固体样本5内一段,此时有部分固体样本进入内杆和外管之间的空间内。然后,将外管内的固体样本与整个固体样本分离。随后如图4所示,将保护筒套在外管上,并向收集盒一侧压动保护筒,此时压块与过滤器配合作用,对固体样本进行挤压,进而挤出汁液。如图5所示,挤出的汁液穿过过滤器后进入过滤器与塞子围成的收集腔13内。随后汁液经通孔进入过滤腔内,此时通过向外抽拉活塞杆可以使得过滤腔内的汁液进入收集盒内,此时便得到液体样本6。由于固体样品经过压块的挤压、过滤器44的一次过滤、过滤腔的二次过滤,进入收集盒内的液体样本,基本为液体状态。如图7至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实施例二的采样装置,包括外管1、设置在外管内侧的内杆4、设置在内杆与外管之间的收集盒2,外管1为圆形的塑料管,外管第一端设有刀刃,外管第二端设有耳板12,这与实施例一是相同的。内杆也为圆形的塑料杆,内杆第一端设有穿刺部41,穿刺部的上部和下部均为锥形结构,进而使得穿刺部呈两端小、中间大。在内杆的第二端螺纹连接有压板47,在外管的内侧设有过滤器44,过滤器上设有若干沿周向均匀设置的圆孔46,过滤器外壁与外管内壁固定连接。在内杆与过滤器的内壁之间设有四根压杆45,压杆的上端与过滤器内壁固定连接,压杆具有弹性,压杆下端向外拉出后,在压杆上端与过滤器连接处的弹性作用下,压杆可以复位。压杆的中下部与内杆外壁接触,在外管第二端与内杆的第二端之间设有收集盒2,收集盒2为圆形结构,并在收集盒2内设有圆环形的内腔23,收集盒的中部中空,以便于内杆的穿入。如图8所示,使用时将外管第一端穿入固体样本5,此时部分固体样本进入内杆与外管之间的空间中。将固体样本穿透后部分固体样本留置在内杆与外管之间,此时向外管第二端方向拉动压板47此时可以使得内杆4原外管轴线移动。又由于穿刺不外径大于内盖外径当穿刺不随那个在外管内移动时穿刺不可以进入各压杆之间。进而挤压,压根儿使得4个压根儿向外扩展,此时鸭肝可以与外管内壁配合作用,对固体样品进行挤压,进而得道之业,将外管第二端朝下设置,此时得到的汁液可以穿过过滤器后进入收集盒的内舱中,进而得到液体样品6,当手机盒内液体样本容积达到要求时。讲压板从内杆上卸下,然后将收集盒从外管内拔出即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在采样时实现对固体样本的挤压进而直接得到液体样本,以便于水果类食品的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食品检验采样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n外管,所述外管为圆管状结构,在外管第一端设有刀刃;/n内杆,所述内杆设置在外管的内侧,在内杆第二端与外管第二端之间设有过滤器,在内杆与外管之间设有制液机构;/n收集盒,所述收集盒设置在外管第二端与内杆第二端之间,外管与内杆之间的固体样本在制液机构作用下挤压成液体样本,液体样本经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收集盒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食品检验采样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
外管,所述外管为圆管状结构,在外管第一端设有刀刃;
内杆,所述内杆设置在外管的内侧,在内杆第二端与外管第二端之间设有过滤器,在内杆与外管之间设有制液机构;
收集盒,所述收集盒设置在外管第二端与内杆第二端之间,外管与内杆之间的固体样本在制液机构作用下挤压成液体样本,液体样本经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收集盒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检验采样装置,其特征是,在外管第二端内设有塞子,收集盒与塞子螺纹连接且收集盒置于外管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检验采样装置,其特征是,内杆的第二端中空形成过滤腔,在内杆第二端的外壁设有若干通孔,固体样本挤压后得到的液体样本穿过过滤器进入内杆与外管之间的空间,然后经通孔进入过滤腔内,过滤腔与收集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品检验采样装置,其特征是,在收集盒内设有活塞,在活塞上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东郁倩陈蕾王波刘浩墨瑾瑜葛冬梅李美桃林茜张春鹏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验检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