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水雾多阀组循环测试工装及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9245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细水雾多阀组循环测试工装及测试方法,属于消防技术领域,细水雾多阀组循环测试工装,包括蓄水池,蓄水池开设有蓄水池进水口和蓄水池出水口,蓄水池的出水口连接有高压水泵,高压水泵出水口端连接有液压快速接头,蓄水池进水口与液压快速接头之间连接有若干组待测细水雾装置,多组待测细水雾装置通过高压管道并联连接。细水雾多阀组循环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导通管路,2.排除管道气体,3.保压观察,4.性能评估,5.多阀组测试,6.拆解待测细水雾阀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高压水泵通过高压管道连接多组高压球阀,每组高压球阀管路中均能够对待测细水雾阀组进行水压测试,工作效率高,经济适用;实现测试用水的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水雾多阀组循环测试工装及测试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细水雾多阀组循环测试工装及测试方法,属于消防

技术介绍
细水雾作为消防设备中一种常见的消防器材,在日常消防使用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细水雾是一种高质量要求的消防设备,其中分区控制阀组作为细水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时,为了能够保证细水雾的产品性能,尤其是管道系统的密封性能,其往往需要进行压力试验。传统的水压测试工装只是分区控制阀组的一端与高压水泵连接,另一端使用闷盖堵住。此种水压测试仅能够进行单台测试,且系统需要保压至少五分钟,工作效力低下,浪费能源,不适用于规模化水压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细水雾多阀组循环测试工装及测试方法,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细水雾多阀组循环测试工装,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开设有蓄水池进水口和蓄水池出水口,所述蓄水池的出水口连接有高压水泵,所述高压水泵出水口端连接有液压快速接头,所述蓄水池进水口与液压快速接头之间连接有若干组待测细水雾装置,多组所述待测细水雾装置通过高压管道并联连接,所述待测细水雾装置包括进水端高压球阀,所述进水端高压球阀的进水口端与液压快速接头连接,进水端高压球阀的出水口端连接有待测细水雾阀组,所述待测细水雾阀组出水口端连接有出水端高压球阀,所述出水端高压球阀与蓄水池进水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蓄水池开设有蓄水池安全阀口,所述蓄水池安全阀口与液压快速接头之间连接有安全阀,所述安全阀与高压水泵通过高压管道实现并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待测细水雾阀组与进水端高压球阀之间连接有单向阀。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端高压球阀与待测细水雾阀组之间设置有高压软管,所述高压软管两端通过快速接头与进水端高压球阀、待测细水雾阀组连接贯通。进一步的,所述待测细水雾阀组连接有压力表。细水雾多阀组循环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导通管路:打开细水雾多阀组测试工装上的进水端高压球阀和出水端高压球阀,使细水雾多阀组测试工装的管路导通;步骤二:排除管道气体:点动启动高压水泵,使得细水雾多阀组测试工装管路内的气体排除干净,然后关闭出水端高压球阀;步骤三:保压观察:继续点动启动高压水泵,实时观测待测细水雾阀组上的压力表数值,直至压力表的压力值达到测试压力值,然后停止启动高压水泵并关闭进水端高压球阀,继续通过压力表观察待测细水雾阀组的保压情况;步骤四:性能评估:在试验所需的保压时间内,当待测细水雾阀组上的压力表数值明显下降时,表明待测细水雾阀组密封性能差,在试验所需的保压时间内,当待测细水雾阀组上的压力表数值无明显变化时,表明待测细水雾阀组保压良好,密封性能满足要求;步骤五:多阀组测试:当细水雾多阀组进行循环测试时,依次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四;步骤六:拆解待测细水雾阀组:当细水雾多阀组循环保压测试完成后,打开对应细水雾阀组出水端高压球阀进行泄压并拆除待测细水雾阀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高压水泵通过高压管道连接多组高压球阀,每组高压球阀管路中均能够对待测细水雾阀组进行水压测试,工作效率高,经济适用;高压管道与高压球阀之间采用液压快速接头连接,方便快捷,增加测试效率;待测细水雾阀组所在的测压管道上连接单向阀,减少对进水端高压球阀的频繁操作;测试工装中连接有安全阀,保证系统压力安全;待测细水雾阀组的进水口端和出水口端均连接有活动接头,适用不同管径的待测细水雾阀组进行水压测试;待测细水雾阀组进水口端与高压软管连接,避免待测细水雾阀组因空间位置造成的连接不便的问题;本测试工装通过高压管路连接形成闭合回路,实现测试用水的循环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测试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多阀组测试工装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单阀组测试工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细水雾多阀组循环测试工装,包括蓄水池,蓄水池开设有蓄水池进水口和蓄水池出水口,蓄水池的出水口连接有高压水泵,高压水泵出水口端连接有液压快速接头,蓄水池进水口与液压快速接头之间连接有若干组待测细水雾装置,多组待测细水雾装置通过高压管道并联连接。蓄水池还开设有蓄水池安全阀口,蓄水池安全阀口与液压快速接头之间连接有安全阀,安全阀与高压水泵通过高压管道实现并联连接。待测细水雾装置包括进水端高压球阀,进水端高压球阀的进水口端与液压快速接头连接,进水端高压球阀的出水口端连接有待测细水雾阀组,进水端高压球阀与待测细水雾阀组之间设置有高压软管,高压软管两端通过液压快速接头与进水端高压球阀、待测细水雾阀组连接贯通。待测细水雾阀组出水口端连接有出水端高压球阀,出水端高压球阀与蓄水池进水口连接。待测细水雾阀组与进水端高压球阀之间还连接有单向阀,待测细水雾阀组连接有压力表。细水雾多阀组循环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导通管路:打开细水雾多阀组测试工装上的进水端高压球阀和出水端高压球阀,使细水雾多阀组测试工装的管路导通;步骤二:排除管道气体:点动启动高压水泵,使得细水雾多阀组测试工装管路内的气体排除干净,然后关闭出水端高压球阀;步骤三:保压观察:继续点动启动高压水泵,实时观测待测细水雾阀组上的压力表数值,直至压力表的压力值达到测试压力值,然后停止启动高压水泵并关闭进水端高压球阀,继续通过压力表观察待测细水雾阀组的保压情况;步骤四:性能评估:在试验所需的保压时间内,当待测细水雾阀组上的压力表数值明显下降时,表明待测细水雾阀组密封性能差,在试验所需的保压时间内,当待测细水雾阀组上的压力表数值无明显变化时,表明待测细水雾阀组保压良好,密封性能满足要求;步骤五:多阀组测试:当细水雾多阀组进行循环测试时,依次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四;步骤六:拆解待测细水雾阀组:当细水雾多阀组循环保压测试完成后,打开对应细水雾阀组出水端高压球阀进行泄压并拆除待测细水雾阀组。如图3所示,细水雾单阀组在实际测试操作过程中,首先保证测试工装中的进水端高压球阀和出水端高压球阀均处于关闭状态。然后,先打开进水端高压球阀和出水端高压球阀,点动启动高压水泵,使得测试工装高压管道内的气体排尽,然后关闭出水端高压球阀。继续点动启动高压水泵,观察待测细水雾阀组上连接的压力表的压力值,观察压力值是否达到测试压力,当压力表上显示压力值未达到测试压力值,继续点动启动高压水泵;当压力表的压力值达到测试压力值,停止高压水泵并关闭进水端高压球阀。观察待测细水雾阀组的保压情况,以保压状态的优劣来判断待测细水雾阀组的密封质量是否达标。保压一段时间后,打开出水端高压球阀,是管道内泄压,然后拆除待测细水雾阀组,结束测试。如图2所示,细水雾多阀组在实际测试操作过程中,在第一套细水雾阀组在保压的时候,进水端的高压球阀需要进行关闭,然后将第二套待测细水雾阀组进行连接,并重复第一套待测细水雾阀组测试时的高压球阀的相关操作,直至测试完毕。依次类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水雾多阀组循环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开设有蓄水池进水口和蓄水池出水口,所述蓄水池的出水口连接有高压水泵,所述高压水泵出水口端连接有液压快速接头,所述蓄水池进水口与液压快速接头之间连接有若干组待测细水雾装置,多组所述待测细水雾装置通过高压管道并联连接,/n所述待测细水雾装置包括进水端高压球阀,所述进水端高压球阀的进水口端与液压快速接头连接,进水端高压球阀的出水口端连接有待测细水雾阀组,所述待测细水雾阀组出水口端连接有出水端高压球阀,所述出水端高压球阀与蓄水池进水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水雾多阀组循环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开设有蓄水池进水口和蓄水池出水口,所述蓄水池的出水口连接有高压水泵,所述高压水泵出水口端连接有液压快速接头,所述蓄水池进水口与液压快速接头之间连接有若干组待测细水雾装置,多组所述待测细水雾装置通过高压管道并联连接,
所述待测细水雾装置包括进水端高压球阀,所述进水端高压球阀的进水口端与液压快速接头连接,进水端高压球阀的出水口端连接有待测细水雾阀组,所述待测细水雾阀组出水口端连接有出水端高压球阀,所述出水端高压球阀与蓄水池进水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水雾多阀组循环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开设有蓄水池安全阀口,所述蓄水池安全阀口与液压快速接头之间连接有安全阀,所述安全阀与高压水泵通过高压管道实现并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水雾多阀组循环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细水雾阀组与进水端高压球阀之间连接有单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水雾多阀组循环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端高压球阀与待测细水雾阀组之间设置有高压软管,所述高压软管两端通过快速接头与进水端高压球阀、待测细水雾阀组连接贯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睿实消防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