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该火盖包括:多个子火盖;和多个连接辐条,任意相邻的两个子火盖之间或部分相邻的两个子火盖之间通过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连接辐条连接。子火盖和连接辐条上均设有多个火孔。多个子火盖为两个并包括外火盖和套装于外火盖中的内火盖,多个连接辐条沿周向间隔布置并分别连接外火盖和内火盖。内火盖的顶沿高度低于或等于外火盖内周壁的底沿高度,外火盖、连接辐条以及内火盖上的火孔的设置高度依次递减。内火盖内设中环腔和内环腔,外火盖的外环腔、连接辐条的辐条腔以及内火盖的中环腔依次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能大大提升燃烧器的综合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烧器
,具体地,涉及一种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
技术介绍
现今的燃气灶具越来越注重提高热负荷和高热效率,同时也注重通过均匀火焰布置完成食材均匀加热从而实现烹饪的营养健康。现有的燃气灶通过多种特定技术手段来提升燃气灶的性能,但往往也仅能实现单一指标的提升,难以完成产品体验全面提升,甚至部分单一指标提升的技术方案会影响燃气灶的其他性能指标。因此,一套全面且均衡的燃气灶性能提升技术方案是提高燃气灶产品整体体验的必然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该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能大大提升燃烧器的综合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火盖,该火盖包括:多个子火盖,均呈环状且间隔套装;和多个连接辐条,任意相邻的两个子火盖之间或部分相邻的两个子火盖之间通过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连接辐条连接;其中,子火盖和连接辐条上均设有多个火孔。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子火盖可为两个并包括:外火盖;和内火盖,套装于外火盖中;其中,多个连接辐条沿周向间隔布置并分别连接外火盖和内火盖。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火盖可包括外火盖外周壁和倾斜朝上且朝内设置的外火盖内周壁,内火盖包括倾斜朝上且朝内设置的内火盖内周壁和倾斜朝上且朝外设置的内火盖外周壁,外火盖内周壁、内火盖内周壁以及内火盖外周壁上均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火孔。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火盖内周壁与水平面之间的锐角夹角可大于内火盖内周壁与水平面之间的锐角夹角。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火盖内周壁上的多个火孔可沿周向间隔布置且沿高度方向间隔布置以形成多个外环火孔圈;和/或,内火盖外周壁上的多个火孔沿周向间隔布置且沿高度方向间隔布置以形成多个内环外火孔圈;和/或,内火盖内周壁上的多个火孔沿周向布置且沿高度方向间隔布置以形成多个内环内火孔圈。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火盖的顶沿高度可低于外火盖的顶沿高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火盖的顶沿高度可低于或等于外火盖内周壁的底沿高度,外火盖上的火孔、连接辐条上的火孔以及内火盖上的火孔的高度依次递减。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辐条可呈中空筒状且连接辐条的筒腔为辐条腔,连接辐条的两个筒端分别与外火盖和内火盖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辐条可设有辐条腔并包括限定出辐条腔的辐条顶壁、辐条底壁以及连接在辐条顶壁和辐条底壁之间的两个辐条侧壁,两个辐条侧壁沿周向间隔布置且两个辐条侧壁与辐条顶壁的连接位置分别形成有倾斜朝上的倾斜壁部,两个倾斜壁部上间隔设有多个火孔。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倾斜壁部可包括沿顺时针朝向前布置的前侧倾斜壁部和沿顺时针朝向后布置的后侧倾斜壁部,多个连接辐条的前侧倾斜壁部或多个连接辐条的后侧倾斜壁部形成为弯折壁。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连接辐条和对应相邻的两个子火盖之间可形成有轴向贯通的二次空气通道。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辐条可沿火盖的径向延伸且连接辐条垂直于径向的横截面的面积由外至内逐渐递减。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火盖的内火盖外周壁和内火盖的内火盖内周壁之间可设有环状的分隔腔壁以将内火盖的环腔分隔成中环腔和内环腔,内火盖外周壁和分隔腔壁共同限定出中环腔,内火盖内周壁和分隔腔壁共同限定出内环腔。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火盖内设外环腔,外环腔可与连接辐条的辐条腔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环腔、辐条腔以及中环腔可依次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火盖还可包括封盖中环腔的下部敞口的内火盖底壁。相应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上述的火盖。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燃烧灶,该燃烧灶包括上述的燃烧器。本申请的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的综合性能好,包括多个连接辐条和多个子火盖,多个子火盖均呈环状相互套装,多个连接辐条沿周向间隔地连接在任意相邻的两个子火盖之间或多个连接辐条沿周向间隔地连接在部分相邻的两个子火盖之间,子火盖和连接辐条上均设有火孔,如此,不仅多个子火盖形成了多环火焰,连接辐条也在相邻的两环火焰之间的间隙位置形成火焰,使得火焰能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火平面上,有效提升燃烧器的匀火加热性能。此外,火盖的火孔数量大大增加,热负荷能够充分地释放,有利于提高燃烧器的热负荷;同时,连接辐条的火焰朝向内延伸,有利于提升燃烧器的整体效率。另外,多个连接辐条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子火盖之间,更有利于增加传火的速度和点火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展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火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火盖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应用图1中的第一实施例的火盖的第一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的燃烧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和图6对应为图3和图5的燃烧器的安装爆炸图;图7为图3中的炉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和图10分别为图3中的燃烧器的不同位置的剖视图;图9为图8的爆炸图;图1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火盖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实施例的火盖在第一实施例的火盖的基础上增加了内火盖底壁;图12为图11中的火盖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应用图11中的第二实施例的火盖的第二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4和图15分别为图13中的燃烧器的安装爆炸图;图16为图13中的炉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实施例的燃烧器中的炉头在第一实施例的燃烧器中的炉头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内环气道盖体;图17和图19分别为图13中的燃烧器的不同位置的剖视图;图18为图17的爆炸图;图20为应用图11中的第二实施例的火盖的第三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1和图22分别为图20中的燃烧器在不同视角下的安装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000燃烧器100火盖101连接辐条1011辐条前侧壁1012辐条后侧壁1013辐条腔102内火盖1021内火盖内周壁1022内火盖外周壁1023分隔腔壁1024内环腔1025中环腔1026内火盖底壁103外火盖1031外火盖内周壁1032外火盖外周壁104火孔105二次空气通道106稳火槽200炉头208中内环气道盖体201内环座2011内环分配气道2012内环座内周壁2013内环座外周壁2015内环座底壁202中环座2021中环分配气道2022中环座底壁2023中环座外周壁203外环座2031外环分配气道2032外环座内周壁2033外环座外周壁2034外环座底壁204内环引射管205外环引射管2051外环引射管出气口206中外环连通气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包括:/n多个子火盖,均呈环状且间隔套装;和/n多个连接辐条,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火盖之间或部分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火盖之间通过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所述连接辐条连接;/n其中,所述子火盖和所述连接辐条上均设有多个火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包括:
多个子火盖,均呈环状且间隔套装;和
多个连接辐条,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火盖之间或部分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火盖之间通过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所述连接辐条连接;
其中,所述子火盖和所述连接辐条上均设有多个火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子火盖为两个并包括:
外火盖;和
内火盖,套装于所述外火盖中;
其中,多个所述连接辐条沿周向间隔布置并分别连接所述外火盖和所述内火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火盖包括外火盖外周壁和倾斜朝上且朝内设置的外火盖内周壁,所述内火盖包括倾斜朝上且朝内设置的内火盖内周壁和倾斜朝上且朝外设置的内火盖外周壁,所述外火盖内周壁、所述内火盖内周壁以及所述内火盖外周壁上均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所述火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火盖内周壁与水平面之间的锐角夹角大于所述内火盖内周壁与水平面之间的锐角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火盖内周壁上的多个所述火孔沿周向间隔布置且沿高度方向间隔布置以形成多个外环火孔圈;和/或,
所述内火盖外周壁上的多个所述火孔沿周向间隔布置且沿高度方向间隔布置以形成多个内环外火孔圈;和/或,
所述内火盖内周壁上的多个所述火孔沿周向布置且沿高度方向间隔布置以形成多个内环内火孔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火盖的顶沿高度低于所述外火盖的顶沿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火盖的顶沿高度低于或等于所述外火盖内周壁的底沿高度,所述外火盖上的所述火孔、所述连接辐条上的所述火孔以及所述内火盖上的所述火孔的设置高度依次递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辐条呈中空筒状且所述连接辐条的筒腔为辐条腔,所述连接辐条的两个筒端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福敏,朱运波,李忠华,陆祖安,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