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气管组件、双转子压缩机系统、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压缩机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吸气管组件、双转子压缩机系统、空调器。
技术介绍
并联两台压缩机机型在原理样机开发初期面临管路振动反复满足不了相关的振动要求,并呈现出在开一台压缩机模式下管路应力基本满足相关振动要求,仅存在极少频率段超标现象,而在开两台压缩机模式时则发生压缩机低运行频率段、中运行频率段、高运行频率段均出现大面积管路应变超标严重现象,尤其是吸气管路处更为严重,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以往对单台压缩机系统管路振动特性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别。针对前述现象,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处理方式是采用在吸气口安装钢织软管的方案,但是采用钢织软管方案,会增加生产成本和工艺上的复杂度,并且在压缩机上使用钢织软管存在道路运输下的压缩机摆动引起软管根部泄漏失效的风险;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处理方式是将并联的转子压缩机采用并联的双涡旋压缩机系统,此方案是利用涡旋压缩机比转子压缩机振动小的特点,从而实现管路减振,进而降低管路的应力应变使其大小满足公司以及行业的要求,但此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涡旋压缩机的生产成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气总管、第一吸气支管、第二吸气支管,所述吸气总管通过分流器(4)与所述第一吸气支管、第二吸气支管连通,所述第一吸气支管和/或第二吸气支管为硬质管,所述第一吸气支管包括多个第一U形折弯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气总管、第一吸气支管、第二吸气支管,所述吸气总管通过分流器(4)与所述第一吸气支管、第二吸气支管连通,所述第一吸气支管和/或第二吸气支管为硬质管,所述第一吸气支管包括多个第一U形折弯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折弯结构包括第一U弯,所述第一U弯包括第一直管段(21)、第二直管段(22)、第三直管段(23),其中所述第一直管段(21)与所述第三直管段(23)平行,所述第一直管段(21)与所述第二直管段(22)之间形成直角,所述第二直管段(22)与所述第三直管段(23)之间形成直角,且所述第一直管段(21)与所述第二直管段(22)之间圆弧过渡,所述第二直管段(22)与所述第三直管段(23)之间圆弧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折弯结构还包括第二U弯,所述第二U弯包括所述第三直管段(23)、第四直管段(24)、第五直管段(25),所述第二U弯与所述第一U弯的开口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三直管段(23)与所述第五直管段(25)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折弯结构还包括第三U弯,所述第三U弯包括所述第五直管段(25)、第一圆弧管段(26)、第六直管段(27),所述第三U弯与所述第一U弯的开口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五直管段(25)与所述第六直管段(27)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直管段(23)与所述第五直管段(25)之间连接有第一管夹(51);和/或,所述第五直管段(25)与所述第六直管段(27)之间连接有第二管夹(5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夹(51)上构造有安装孔(511),所述安装孔(511)用于套装储液罐(100),所述储液罐(100)的进口与所述第六直管段(27)的出口连通;和/或,所述第二直管段(22)与所述第四直管段(24)异面平行,在所述第三直管段(23)的任一径向平面上投影,所述第二直管段(22)与所述第四直管段(24)之间形成第一夹角A,90°≤A≤1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管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毅,郑宏浩,杨阳,梁凯,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