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祁同刚专利>正文

一种自由引力发电系统、控制方法及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9039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发电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由引力发电系统、控制方法及应用,动力源设备下方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与第一动力转换装置连接;第一动力转换装置通过第三连接管与第二动力转换装置连接,第一动力转换装置通过第四连接管与第三动力转换装置连接。动力源设备位于整体装置的上方,动力源设备具有一定的高度,动力源设备内充满液体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自由引力发电装置能量转换效率高、消耗外部资源极低、启动后的运行几乎不耗费任何外部能源、可持续稳定运行、安全环保绿色、不受地域限制、不破坏环境、投入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是一种理想的分布式动力能源系统,可在任何区域大规模地开发应用,可供军民领域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由引力发电系统、控制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电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自由引力发电系统、控制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是拦河构筑大坝,提高水位,利用水位落差,配合水轮发电机产生电力,也就是把水的冲击惯性转换成动能,利用水的动能转为叶轮的机械能,再以机械能推动发电机,从而得到电力。但是现有的水力发电器械易受客观环境的约束,既需水资源充沛,地形地貌适宜,也需投入大量建设资金,而且建设周期甚长,投入人力巨大,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力发电器械易受自然界气候影响较大,气候较为干旱时,水量小,发电量就较小。同时水电站的建设易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对水生生物的洄游造成较大影响,不利于原生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1)现有的水力发电器械易受客观环境的约束,既需水资源充沛,地形地貌适宜,也需投入大量建设资金,而且建设周期甚长,投入人力巨大,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2)现有的水力发电器械易受自然界气候影响较大,气候较为干旱时,水量小,发电量就较小。(3)现有的水电站的建设易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对水生生物的洄游造成较大影响,不利于原生生态环境的保护。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专利技术出到一种全新的发电方法,实现零能耗发电(不消耗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类似产生污染的能源),安全可靠,构造简单,运行高效安全稳定、绿色环保,造价低廉能够迅速进行市场化规模化应用,实现分布式能源的规模化布局推进,对环境零污染。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解决现有发电技术存在的电站建设破坏生态环境、耗资巨大、耗竭自然资源、对环境污染严重、发电不稳定等缺点,革新性地为人类提供一种零能耗无污染的优质廉价清洁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由引力发电系统、控制方法及应用。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由引力发电系统,所述自由引力发电系统设置有动力源设备;动力源设备下方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与第一动力转换装置连接;第一动力转换装置通过第三连接管与第二动力转换装置连接,第一动力转换装置通过第四连接管与第三动力转换装置连接。进一步,所述动力源设备位于整体装置的上方,动力源设备具有一定的高度,动力源设备内充满液体介质。进一步,所述第一动力转换装置左上侧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一动力转换装置右上侧设置有第二进气口。进一步,所述第一动力转换装置左下方设置有第一泄压口,第一动力转换装置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泄压口,第一动力转换装置右下方设置有第三泄压口。进一步,所述第一泄压口、第二泄压口和第三泄压口通过导管分别与回收箱连接,回收箱内部安装有推动装置,推动装置通过传输管与动力源设备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动力转换装置为一中空腔体,第一动力转换装置内设置有第一动力转换部件,第一动力转换部件与第一动力转换装置腔体内壁贴合。进一步,所述第二动力转换装置和第三动力转换装置分别为中空腔体。进一步,所述第二动力转换装置内设有第二动力转换部件,第二动力转换部件外壁与第二动力转换装置腔体内壁贴合;第三动力转换装置内设有第三动力转换部件,第三动力转换部件外壁与第三动力转换装置腔体内壁贴合。进一步,所述第二动力转换部件通过第一联结传动部件与第三动力转换部件连接;第二动力转换部件通过第三联结传动部件与变速装置连接,变速装置与发电机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三动力转换部件通过第二联结传动部件与第一动力转换部件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自由引力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当第一动力转换部件处于中间位置时,第一动力转换部件正好封堵住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与第一动力转换装置的连接口;左侧通道口与第一动力转换装置内壁隔离外部形成闭气段,内部充满空气;第一动力转换装置启动,第一动力转换部件受初始外力作用向右运动,左侧通道口逐渐经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分别与第一动力转换装置的连接口。此时,第一连接管、第一动力转换装置、第三连接管之间形成自由引力传递通道,动力源设备内的液体介质受自由引力作用通过第一连接管进入第一动力转换装置腔体进行推动,又通过第三连接管进入第二动力转换装置进行推动,对第二动力转换装置腔体内的第二动力转换部件形成自由引力动力,推动第二动力转换部件向下方运动,同步,闭气段的空气进入自由引力传递通道,联合参与到液体介质的推动过程,加大推动过程的总体动力作用;第二动力转换部件向下运动时,通过第一联结传动部件带动第三动力转换部件向相反方向运动,同步通过第二联结传动部件推动第一动力转换部件向右运动;第一动力转换部件向右运动时,右侧通道口逐渐经过第二进气口,形成自由引力传递通道,外部空气由第二进气口进入第一动力转换装置腔体;第一动力转换部件运动至最右端,在此过程中,第一连接管、第一动力转换装置、第三连接管之间的自由引力传递通道空间达到最大;在此过程中,动力源设备内的液体介质一直通过第一连接管、第一动力转换装置腔体、第三连接管持续进入第二动力转换装置腔体进行持续推动,推动第二动力转换部件运动至腔体中央位置,进而带动第三动力转换部件运动至第三动力转换装置腔体中央位置,第二动力转换部件与第三动力转换部件位置齐平;受液体介质受高位自由引力动力作用,第二动力转换部件继续向下运动,通过第一联结传动部件带动第三动力转换部件继续向上运动,进而通过第二联结传动部件带动第一动力转换部件开始向左运动;第一动力转换装置和第二动力转换装置腔体内的液体受到第一动力转换部件向左运动及第二动力转换部件向上运动挤压,从第一泄压口排出,进入下方的回收箱;第一动力转换部件向左运动至中间位置,第一连接管、第一动力转换装置、第三连接管之间的自由引力传递通道空间被封堵住,动力源设备内的液体介质一直通过自由引力传递通道流动至自由引力传递通道被封堵之时,第二动力转换部件运动至腔体最下端位置,进而带动第三动力转换部件运动至第三动力转换装置腔体最上端位置;右侧通道口与第一动力转换装置内壁隔离外部形成闭气段,内部充满空气;受惯性力作用,第一动力转换部件继续向左运动,右侧通道口逐渐经过第二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与第一动力转换装置的连接口,第一连接管、第一动力转换装置、第四连接管之间形成自由引力传递通道,动力源设备内的液体介质受自由引力作用通过第二连接管进入第一动力转换装置腔体进行推动,又通过第四连接管进入第三动力转换装置进行推动,对第三动力转换装置腔体内的第三动力转换部件形成自由引力作用,推动第三动力转换部件向下方运动,同步,闭气段的空气进入自由引力传递通道,联合参与到液体介质的推动过程,加大推动过程的总体动力作用;第三动力转换部件向下运动时,通过第一联结传动部件带动第二动力转换部件向相反方向运动,同步通过第二联结传动部件推动第一动力转换部件向左运动;第一动力转换部件向左运动时,左侧通道口逐渐经过第一进气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由引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引力发电系统设置有:/n动力源设备;/n动力源设备下方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与第一动力转换装置连接;/n第一动力转换装置通过第三连接管与第二动力转换装置连接,第一动力转换装置通过第四连接管与第三动力转换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转换装置左上侧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一动力转换装置右上侧设置有第二进气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由引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引力发电系统设置有:
动力源设备;
动力源设备下方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与第一动力转换装置连接;
第一动力转换装置通过第三连接管与第二动力转换装置连接,第一动力转换装置通过第四连接管与第三动力转换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转换装置左上侧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一动力转换装置右上侧设置有第二进气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引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设备位于整体装置的上方,动力源设备具有一定的高度,动力源设备内充满液体介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引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转换装置左下方设置有第一泄压口,第一动力转换装置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泄压口,第一动力转换装置右下方设置有第三泄压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由引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泄压口、第二泄压口和第三泄压口通过导管分别与回收箱连接,回收箱内部安装有推动装置,推动装置通过传输管与动力源设备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引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转换装置为一中空腔体,第一动力转换装置内设置有第一动力转换部件,第一动力转换部件与第一动力转换装置腔体内壁贴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引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转换装置和第三动力转换装置分别为中空腔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引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转换装置内设有第二动力转换部件,第二动力转换部件外壁与第二动力转换装置腔体内壁贴合;
第三动力转换装置内设有第三动力转换部件,第三动力转换部件外壁与第三动力转换装置腔体内壁贴合;
所述第二动力转换部件通过第一联结传动部件与第三动力转换部件连接;
第二动力转换部件通过第三联结传动部件与变速装置连接,变速装置与发电机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由引力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动力转换部件通过第二联结传动部件与第一动力转换部件连接。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自由引力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当第一动力转换部件处于中间位置时,第一动力转换部件正好封堵住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与第一动力转换装置的连接口;左侧通道口与第一动力转换装置内壁隔离外部形成闭气段,内部充满空气;
第一动力转换装置启动,第一动力转换部件受初始外力作用向右运动,左侧通道口逐渐经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分别与第一动力转换装置的连接口。此时,第一连接管、第一动力转换装置、第三连接管之间形成自由引力传递通道,动力源设备内的液体介质受自由引力作用通过第一连接管进入第一动力转换装置腔体进行推动,又通过第三连接管进入第二动力转换装置进行推动,对第二动力转换装置腔体内的第二动力转换部件形成自由引力动力,推动第二动力转换部件向下方运动,同步,闭气段的空气进入自由引力传递通道,联合参与到液体介质的推动过程,加大推动过程的总体动力作用;第二动力转换部件向下运动时,通过第一联结传动部件带动第三动力转换部件向相反方向运动,同步通过第二联结传动部件推动第一动力转换部件向右运动;
第一动力转换部件向右运动时,右侧通道口逐渐经过第二进气口,形成自由引力传递通道,外部空气由第二进气口进入第一动力转换装置腔体;
第一动力转换部件运动至最右端,在此过程中,第一连接管、第一动力转换装置、第三连接管之间的自由引力传递通道空间达到最大;在此过程中,动力源设备内的液体介质一直通过第一连接管、第一动力转换装置腔体、第三连接管持续进入第二动力转换装置腔体进行持续推动,推动第二动力转换部件运动至腔体中央位置,进而带动第三动力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同刚
申请(专利权)人:祁同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