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墙体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一般都设置一定数量的填充墙,填充墙属于非结构构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均规定对非结构构件应进行抗震设计,主体结构的抗震设计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如图1改进前的钢框架填充墙的结构示意图所示,它包括由两根框架柱11和两根框架梁12构成的钢框架1,钢框架1内衬砌有立砖呈倾斜布置的斜面墙21,和立砖呈水平布置的平面墙22;平面墙22和框架柱11之间通过连接钢筋63(也称为拉结筋)直接连接在一起;平面墙22中部设有构造腔3,构造腔3内设有构造柱31,构造柱31由四根竖向钢筋61和多个横向抱箍64组成,构造柱22通过与竖向钢筋61连接的横向钢筋62(也称为拉结筋)与平面墙连接成一个整体。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上述钢框架填充墙为刚性连接填充墙结构,其在实际工作时会作为一个整体来承受来自于钢框架上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包括由两根框架柱(11)和两根框架梁(12)构成的钢框架(1),所述钢框架(1)内衬砌有立砖呈倾斜布置的斜面墙(21),和立砖呈水平布置的平面墙(22),所述平面墙(22)中部设有构造腔(3),构造腔(3)内设有构造柱(31);/n其特征在于,/n所述斜面墙(21)有两个,所述平面墙(22)上端通过其中一个斜面墙(21)与位于上方的框架梁(12)连接,平面墙(22)下端通过另一个斜面墙(21)与位于下方的架梁连接;/n所述框架柱(11)和平面墙(22)之间设有减震腔(41),所述减震腔(41)内设有与所述平面墙(22)等高的减震柱(4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包括由两根框架柱(11)和两根框架梁(12)构成的钢框架(1),所述钢框架(1)内衬砌有立砖呈倾斜布置的斜面墙(21),和立砖呈水平布置的平面墙(22),所述平面墙(22)中部设有构造腔(3),构造腔(3)内设有构造柱(3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面墙(21)有两个,所述平面墙(22)上端通过其中一个斜面墙(21)与位于上方的框架梁(12)连接,平面墙(22)下端通过另一个斜面墙(21)与位于下方的架梁连接;
所述框架柱(11)和平面墙(22)之间设有减震腔(41),所述减震腔(41)内设有与所述平面墙(22)等高的减震柱(49),所述减震柱(49)和框架柱(11)之间设有能降低框架柱(11)对平面墙(22)的侧向作用力的第一减震组件,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和平面墙(22)之间浇筑有第一现浇混凝土(42),所述减震柱(49)和平面墙(22)之间连接有第一紧固件(43);第一紧固件(43)一侧位于所述第一现浇混凝土(42)内部,另一侧插入至平面墙(22)的砌砖内;
所述构造腔(3)内设有填充于平面墙(22)和构造柱(31)之间的第一泡沫填充料(32),所述构造柱(31)两侧和平面墙(22)之间均连接有第二紧固件(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腔(3)包括容积较大的大腔体(34)和容积较小的小腔体(35),大腔体(34)和小腔体(35)在竖直平面上呈交替布置,所述第二紧固件(33)包括若干间隔布置在所述大腔体(34)内的连接杆(36),所述连接杆(36)一端与大腔体(34)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构造柱(3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柱(31)为空心立方体型筒状结构,所述连接杆(36)一端插入至平面墙(22)的砌砖内,另一端穿过构造柱(31)的侧壁并连接有位于构造柱(31)内的限位板(37),所述连接杆(36)通过限位板(37)与所述构造柱(31)形成轴肩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柱(31)内填充有将所述连接杆(36)一端和所述限位板(37)包裹的第二泡沫填充料(38),所述大腔体(34)内浇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俊,陈光重,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正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