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室墙柱转角区域变形缝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地下室墙柱转角区域变形缝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强调利用自然地势,高地错落有致的坡地建筑建造成了一种趋势,而往往在修建地下车库时,在坡地高低交界位置存在变形缝构造,故在设计时常需要在地下室墙柱直角交界处留设变形缝,但墙柱直角交界位置墙柱纵向和水平钢筋分布较密集,直接安装橡胶止水带不仅需要调整钢筋间距以避开墙柱纵向钢筋,还需要对水平钢筋从下至上根据橡胶止水带制作相应凹槽,变形缝施工工艺十分复杂和不可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墙柱转角区域变形缝结构及施工方法区域变形缝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地下室墙柱直角交界位置变形缝施工难度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地下室墙柱转角区域变形缝结构,包括第一墙柱、与该第一墙柱垂直连接的第二墙柱、沿该第二墙柱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于该第一墙柱和该第二墙柱之间的第一接长构造柱和第二接长构造柱,其中:该第一墙柱与该第二墙柱的连接位置处设有第一变形缝;该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墙柱转角区域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墙柱、与所述第一墙柱垂直连接的第二墙柱、沿所述第二墙柱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墙柱和所述第二墙柱之间的第一接长构造柱和第二接长构造柱,其中:/n所述第一墙柱与所述第二墙柱的连接位置处设有第一变形缝;/n所述第一接长构造柱与所述第一墙柱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墙柱之间设有与所述第一变形缝连通的第二变形缝;/n所述第二接长构造柱与所述第二墙柱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接长构造柱之间设有与所述第二变形缝连通的第三变形缝,所述第三变形缝上设有止水带,所述止水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长构造柱和所述第二接长构造柱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墙柱转角区域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墙柱、与所述第一墙柱垂直连接的第二墙柱、沿所述第二墙柱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墙柱和所述第二墙柱之间的第一接长构造柱和第二接长构造柱,其中:
所述第一墙柱与所述第二墙柱的连接位置处设有第一变形缝;
所述第一接长构造柱与所述第一墙柱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墙柱之间设有与所述第一变形缝连通的第二变形缝;
所述第二接长构造柱与所述第二墙柱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接长构造柱之间设有与所述第二变形缝连通的第三变形缝,所述第三变形缝上设有止水带,所述止水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长构造柱和所述第二接长构造柱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墙柱转角区域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长构造柱内固定有第一钢筋套,所述第一钢筋套内留设有供所述止水带插设固定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二接长构造柱内固定有第二钢筋套,所述第二钢筋套内留设有供所述止水带插设固定的第二插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墙柱转角区域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缝内填充固定有止水泡沫板,所述第二变形缝和所述第三变形缝内均填充固定有沥青麻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墙柱转角区域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缝远离所述第二变形缝的开口处封设有第一盖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墙柱转角区域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变形缝远离所述第二变形缝的开口处封设有第二盖板。
6.一种地下室墙柱转角区域变形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结构包括第一墙柱、与所述第一墙柱垂直连接的第二墙柱、沿所述第二墙柱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墙柱和所述第二墙柱之间的第一接长构造柱和第二接长构造柱,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绑扎所述第一墙柱的钢筋;
于所述第一墙柱和所述第二墙柱待施工位置之间沿所述第二墙柱的预设长度方向绑扎所述第一接长构造柱的钢筋,并使所述第一接长构造柱的钢筋与所述第一墙柱的钢筋连接;
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得铭,濮太喜,谭建国,邓钢,钟明志,程银行,刘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