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987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水结构,包括:先行浇筑的底板、底板后浇带、底板面层,其中:底板后浇带两侧与先行浇筑的底板交界面的顶部面层中通长设置长条排水槽,排水槽跨交界面定位,底板面层浇筑于先行浇筑的底板、底板后浇带及排水槽上方,排水槽接近集水坑时排水槽向集水坑伸出一段排水槽并连接至集水坑。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水结构通过在后浇带交界面精准设置密封式排水槽,封闭汇集可能出现的交界面渗水,引入地下室排水沟、坑进行集中排放,利用“放”和“引”的原理,将可能出现的渗水汇总,可有效控制交界面渗水对底板面层的渗透扩散,避免渗水对地下室使用功能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水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水结构。
技术介绍
大面积地下室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在施工浇筑时,为了减小混凝土收缩效应以及减少沉降差异对底板受力的不利影响,一般地,间隔40-50m距离留设800-1000mm宽的施工后浇带,后浇带在底板上双向贯通布置,把地下室底板分隔成一定大小的先施工区域和条带状后施工区域。由此,在后浇带区域两侧,会存在一个新老(不同时间段浇筑)混凝土的交界面,基于混凝土材料离散性及容易收缩的特性,交界面成为整体底板最容易发生渗漏水的部位。常规设计中,对后浇带新老混凝土交界面采取预设止水钢板、遇水膨胀止水胶等措施防止地下水渗入,实际也能大大改善渗水的现象。然而,对于大面积底板来说,后浇带留设数量多,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混凝土材料级配、振捣、养护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后浇带部位仍然成为底板渗漏水的高发区,渗水点基本位于后浇带两侧新老混凝土交界面。一旦底板出现渗水点,在地下水压作用下,渗水会在底板和板顶面层之间渗透扩散,遇到面层的裂缝时就会渗出地面,影响到室内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水结构,包括:先行浇筑的底板、底板后浇带、底板面层,其特征在于:底板后浇带两侧与先行浇筑的底板交界面的顶部面层中通长设置长条排水槽,排水槽跨交界面定位,底板面层浇筑于先行浇筑的底板、底板后浇带及排水槽上方,排水槽接近集水坑时排水槽向集水坑伸出一段排水槽并连接至集水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水结构,包括:先行浇筑的底板、底板后浇带、底板面层,其特征在于:底板后浇带两侧与先行浇筑的底板交界面的顶部面层中通长设置长条排水槽,排水槽跨交界面定位,底板面层浇筑于先行浇筑的底板、底板后浇带及排水槽上方,排水槽接近集水坑时排水槽向集水坑伸出一段排水槽并连接至集水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排水槽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为槽形截面,排水槽包括排水槽槽体,排水槽槽体底部向两侧方向连接排水槽底脚,槽体宽度取50-60mm,槽体高度取30-40mm;槽体厚度为3-5mm,底脚宽度为20-30mm。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达敏邹江方巽科俞程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