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矿和废石联合堆存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8937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尾矿和废石联合堆存方法,所述尾矿和废石联合堆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尾矿库的下游利用废石堆筑第一级尾矿子坝;S2:在尾矿库内排入尾矿以形成第一尾矿层,第一级尾矿层的高度不高于第一级尾矿子坝的高度;S3:在第一级尾矿子坝的下游侧的排土场内排土以形成第一排土层;S4:在第一级尾矿子坝的上方堆筑第二级尾矿子坝;S5:在尾矿库内排入尾矿以形成第二尾矿层,第二级尾矿层的高度不高于第二级尾矿子坝的高度;S6:在排土场内排土以形成第二排土层;重复S4‑S6:直至第N级尾矿子坝的高度到达多级尾矿子坝的目标堆存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堆存方法具有占用面积较小,成本较低,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矿和废石联合堆存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尾矿处理的
,具体地,涉及一种尾矿和废石联合堆存方法。
技术介绍
在矿山开发露天开采过程中,一般在露天采场附近沟谷或者坡地上就近布置排土场,用于堆存矿山露天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石。对于大中型矿山而言,废石堆积总方量约在数千万方至数亿甚至数十亿方不等,因此排土场的建设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形成数百米高的高陡边坡,存在发生边坡滑塌事故的风险,并且在排土场实际运行过程中极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相关技术中,现有尾矿与废石分别独立堆存,单独建设尾矿库与排土场占用土地资源较多,排土场上游截排水设施布置难度大且作为永久设施安全可靠性低,排土场水土流失严重,在强降雨条件下排土场高陡边坡稳定受到严峻挑战。尾矿库采用尾矿筑坝情况下,尾矿坝坝坡稳定系数一般较低,抵御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采用天然土石料筑坝,工程投资较大,土地占用、水土流失与环境破坏问题比较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土地占用面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矿和废石联合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在尾矿库的下游利用废石堆筑第一级尾矿子坝;/nS2:在所述尾矿库内排入尾矿以形成第一尾矿层,所述第一级尾矿层的高度不高于所述第一级尾矿子坝的高度;/nS3:在所述第一级尾矿子坝的下游侧的排土场内排土以形成第一排土层;/nS4:在所述第一级尾矿子坝的上方堆筑第二级尾矿子坝;/nS5:在所述尾矿库内排入尾矿以形成第二尾矿层,所述第二级尾矿层的高度不高于所述第二级尾矿子坝的高度;/nS6:在所述排土场内排土以形成第二排土层;/n重复S4- S6:直至第N级尾矿子坝的高度到达多级尾矿子坝的目标堆存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矿和废石联合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尾矿库的下游利用废石堆筑第一级尾矿子坝;
S2:在所述尾矿库内排入尾矿以形成第一尾矿层,所述第一级尾矿层的高度不高于所述第一级尾矿子坝的高度;
S3:在所述第一级尾矿子坝的下游侧的排土场内排土以形成第一排土层;
S4:在所述第一级尾矿子坝的上方堆筑第二级尾矿子坝;
S5:在所述尾矿库内排入尾矿以形成第二尾矿层,所述第二级尾矿层的高度不高于所述第二级尾矿子坝的高度;
S6:在所述排土场内排土以形成第二排土层;
重复S4-S6:直至第N级尾矿子坝的高度到达多级尾矿子坝的目标堆存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S7:在所述第N级尾矿子坝的高度到达所述多级尾矿子坝的目标堆存高度时,继续向所述排土场内排土,直至所述排土场的第M级排土层到达排土场的目标堆存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多级所述尾矿子坝的堆筑方向逐渐朝所述排土场的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级所述尾矿子坝的坝高为5m-200m,坝顶宽度为2.5m-200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级尾矿子坝的坝顶宽度为2.5m-10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矿和废石联合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俞仿马艳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