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稳定式路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8918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便携稳定式路障,包括路障本体,所述路障本体的底部外侧套设有与路障本体相适配的增加路障本体稳定性的防撞缓冲环,防撞缓冲环为顶部直径小于底部之间的增加底部稳定性的锥形结构,防撞缓冲环的内部为减轻路障本体重量的中空结构,防撞缓冲环的外部一侧边设置有用于增加防撞缓冲环重量和缓冲性能的注水口,路障本体的内部底部设置有隐藏的方便移动路障本体的移动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防撞缓冲环的内部添加水分时,可以增加路障本体的重量,使得路障本体的底部更加稳固,防止在大风天气将路障本体刮走,从而增加路障本体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且不添加水分时,减轻路障本体的重量,更加利于对路障本体的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稳定式路障
本专利技术涉及便携稳定式路障,属于交通路障

技术介绍
在交通道路上,经常会出现道路受到损坏的情况,人们为了将故障的路段与正常路段进行区分,会在道路上设置一些路障,用于提醒来往的车辆,防止车辆驶入故障路段,发生交通事故。但是,现有的路障仅仅依靠自身的重力保持稳定,在遇到刮风、下雨时道路上交通较为复杂,会将路障刮起,从而对周围的行人和车辆造成损伤,且会影响到路障对故障路段标识的准确性,车辆和行人一旦误入故障路段就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现有的路障一般由塑料材质制成,在一些较窄的路段,一些车辆经过时,由于驾驶员的驾车技术不够熟练,难免会与路障发生刮蹭,从而使车辆受损,对车主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便携稳定式路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便携稳定式路障,包括路障本体,所述路障本体的底部外侧套设有与路障本体相适配的增加路障本体稳定性的防撞缓冲环,防撞缓冲环为顶部直径小于底部直径的增加底部稳定性的锥形结构,防撞缓冲环的内部为减轻路障本体重量的中空结构,防撞缓冲环的外部一侧边设置有用于增加防撞缓冲环重量和缓冲性能的注水口,路障本体的内部底部设置有隐藏的方便移动路障本体的移动轮。进一步的,所述路障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的底端中部设置有入水口,入水口的底端连接有与防撞缓冲环的两侧连通的用于溢流的入水管。进一步的,所述入水口处设置有过滤网。进一步的,所述入水管的底端为Y型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路障本体的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反光条。进一步的,所述防撞缓冲环为橡胶材质制成。进一步的,所述路障本体的内部底部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的内部两侧边对称设置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底端固定有所述移动轮,路障本体的底端与移动轮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移动轮相适配的开口。进一步的,所述路障本体的底端且位于开口的外侧设置有增加路障本体稳定性的防滑柱。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路障本体的底部外侧设置防撞缓冲环,可以在车体与防撞缓冲环发生碰撞时对车体和路障本体起到缓冲的作用,减轻对车体和路障本体造成的伤害,且防撞缓冲环的锥形结构可以在向防撞缓冲环的内部添加水分时,增加路障本体的重量,使得路障本体的底部更加稳固,防止在大风天气将路障本体刮走,从而增加路障本体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且防撞缓冲环内部的中空结构可以在不使用时,减轻路障本体的重量,更加利于对路障本体的携带,同时路障本体底部设置的隐藏移动轮,可以在需要移动路障本体时将移动轮移出,从而方便带动路障本体的移动,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更加方便进行搬运,不使用时可以将移动轮进行隐藏,增加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便携稳定式路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路障本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便携稳定式路障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0、路障本体;11、移动轮;12、弧形槽;121、入水口;122、入水管;123、过滤网;13、反光条;14、容纳腔;141、电动伸缩杆;15、开口;16、防滑柱;20、防撞缓冲环;21、注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便携稳定式路障,包括路障本体10,所述路障本体10的底部外侧套设有与路障本体10相适配的增加路障本体10稳定性的防撞缓冲环20,防撞缓冲环20为顶部直径小于底部直径的增加底部稳定性的锥形结构,防撞缓冲环20的内部为减轻路障本体10重量的中空结构,防撞缓冲环20的外部一侧边设置有用于增加防撞缓冲环20重量和缓冲性能的注水口21,路障本体10的内部底部设置有隐藏的方便移动路障本体10的移动轮11。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路障本体10的底部外侧设置防撞缓冲环20,可以在车体与防撞缓冲环20发生碰撞时对车体和路障本体10起到缓冲的作用,减轻对车体和路障本体10造成的伤害,且防撞缓冲环20的锥形结构可以在向防撞缓冲环20的内部添加水分时,增加路障本体10的重量,使得路障本体10的底部更加稳固,防止在大风天气将路障本体10刮走,从而增加路障本体10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且防撞缓冲环20内部的中空结构可以在不使用时,将内部的水分放出,减轻路障本体10的重量,更加利于对路障本体10的携带,同时路障本体10底部设置的隐藏移动轮11,可以在需要移动路障本体10时将移动轮11移出,从而方便带动路障本体10的移动,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更加方便进行搬运,不使用时可以将移动轮11进行隐藏,增加稳定性。所述路障本体10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12,弧形槽12的底端中部设置有入水口121,入水口121的底端连接有与防撞缓冲环20的两侧连通的用于溢流的入水管122;通过弧形槽12可以在下雨天时通过弧形槽12将雨水集中在弧形槽12的底部,并通过入水口121和入水管122流入至防撞缓冲环20的内部,不仅可以防止雨水的浪费、节约资源,同时入水管122还可以对防撞缓冲环20内部的水起到溢流的作用,在向防撞缓冲环20内部加水时,通过入水管122的溢流可以判断防撞缓冲环20内部是否加满水。所述入水口121处设置有过滤网123;通过入水口121处设置的过滤网123可以对从入水口121处进入的雨水进行过滤,从而防止入水管122的堵塞。所述入水管122的底端为Y型结构;通过Y型结构的入水管122可以从两侧与防撞缓冲环20之间连接,同时增加入水管122的储水量。所述路障本体10的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反光条13;通过表面的反光条13可以在夜晚时起到反光的作用,更加利于路上行车的安全。所述防撞缓冲环20为橡胶材质制成;通过橡胶材质的防撞缓冲环20不仅可以增加防撞缓冲环20的缓冲性能,可以减少对车体造成的损伤,同时减轻路障本体10的重量。所述路障本体10的内部底部设置有容纳腔14,容纳腔14的内部两侧边对称设置有电动伸缩杆141,电动伸缩杆141的底端固定有所述移动轮11,路障本体10的底端与移动轮11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移动轮11相适配的开口15;通过电动伸缩杆141的伸缩可以带动移动轮11的移动,进而可以将移动轮11移出容纳腔14的外侧,实现对移动轮11的隐藏和移出,从而方便控制路障本体10的运动。所述路障本体10的底端且位于开口15的外侧设置有增加路障本体10稳定性的防滑柱16;通过防滑柱16可以进一步的增加路障本体10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从而进一步的增加路障本体10的牢固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便携稳定式路障,包括路障本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障本体(10)的底部外侧套设有与路障本体(10)相适配的增加路障本体(10)稳定性的防撞缓冲环(20),防撞缓冲环(20)为顶部直径小于底部直径的增加底部稳定性的锥形结构,防撞缓冲环(20)的内部为减轻路障本体(10)重量的中空结构,防撞缓冲环(20)的外部一侧边设置有用于增加防撞缓冲环(20)重量和缓冲性能的注水口(21),路障本体(10)的内部底部设置有隐藏的方便移动路障本体(10)的移动轮(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稳定式路障,包括路障本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障本体(10)的底部外侧套设有与路障本体(10)相适配的增加路障本体(10)稳定性的防撞缓冲环(20),防撞缓冲环(20)为顶部直径小于底部直径的增加底部稳定性的锥形结构,防撞缓冲环(20)的内部为减轻路障本体(10)重量的中空结构,防撞缓冲环(20)的外部一侧边设置有用于增加防撞缓冲环(20)重量和缓冲性能的注水口(21),路障本体(10)的内部底部设置有隐藏的方便移动路障本体(10)的移动轮(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稳定式路障,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障本体(10)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12),弧形槽(12)的底端中部设置有入水口(121),入水口(121)的底端连接有与防撞缓冲环(20)的两侧连通的用于溢流的入水管(1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稳定式路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121)处设置有过滤网(12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婧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悠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