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亲/疏水双组份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828866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亲/疏水双组份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纤维由改性亲水聚酯组分A和改性疏水聚酯组分B组成;所述组分A与组分B的质量比为1:9~9:1;所述改性亲水聚酯组分A由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制成:70~100%亲水聚酯、0~30%亲水聚酯相容剂;所述改性疏水聚酯组分B由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制成:70~100%疏水聚酯、0~30%疏水聚酯相容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亲/疏水双组份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卷曲度、透气量,使得纤维具有良好的抱合力、蓬松舒适性,纤维的卷曲程度、蓬松度和孔结构随着外界环境或人体温度及排汗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织物具备智能调节吸湿排汗速度、汗液蒸发速度智能调控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亲/疏水双组份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性聚酯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亲/疏水双组份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现有技术排汗是人体调控自身体温及舒适性的最关键和最主要的生理行为,通过多样的纺织材料调控排汗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实现美好生活的目标之一,包括吸水、透湿在内的热湿舒适性是纺织品十分重要的性能指标,设计可以根据人体内外环境温度实现对吸湿排汗功能智能调节的纤维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纺丝工艺获得沟槽结构的异形截面纤维或中空纤维是最为常见的调节热湿舒适性的方式,主要靠异形截面的高比表面积增加润湿和导汗。例如: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Coolmax、日本帝人公司的多孔聚酯中空纤维Wellkey、台湾省中兴纺织公司的Coolplus、仪征化纤的Coolbst等。另一方面,通过表面涂层或复合纺丝的方法将亲水性材料与聚酯等材料复合以改善纤维的亲水性、吸放湿能力,进一步提升其热湿舒适性。典型的产品有帝人公司的涂覆丝蛋白的高吸湿性纤维Wellkey·MA,尤尼契卡公司的皮层尼龙、芯层吸水性聚合物的复合纤维Hygra,可乐丽公司的EVOH和聚酯双组份皮芯型复合纤维Sophista等。但这一类纤维通常只是单纯强化亲水、吸湿能力,双组份皮芯型纤维即使采用了高亲水聚酯、高亲水聚酯用作皮层,即使其纤维的截面及内在结构均制备成非对称型,两种组分内在的变形能力很小,纤维不具备随着环境中温湿度的变化改变弯曲形态的能力;对于现有双组份并列型纤维,即使其中一种组分采用了高亲水聚酯,高亲水聚酯与另一组分在截面上对称分布(如8字形以中心点上下对称),两组分之间存在较大的内在的扭力,使纤维经拉伸后即产生三维螺旋自卷曲,纤维只具有吸、放湿能力及较好的蓬松性及回弹性,不具备随着环境中温湿度的变化改变弯曲形态的能力,通常此类纤维只适合用于填充料。现有产品及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纤维的截面形态和亲水性达到增强纤维及其织物吸湿导汗能力的目的。然而,现有产品不具备亲水性的非对称结构,也不具备在外界环境或人体温度变化时排汗强度对纤维卷曲程度、蓬松度和孔结构产生影响的能力,不具备智能调节吸湿排汗速度和汗液蒸发速度智能调控的功能。现阶段社会对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纺织品需求日益提高,能够自动调控热舒适性的智能纤维及织物依然欠缺。中国专利CN105177740《一种双组份异形中空高吸湿卷曲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组份异形中空高吸湿卷曲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为:在双组份复合纺丝机上进行纺丝,将涤纶熔体通过熔体分配板上的第一导流槽中的第一导流孔流入所述的“8”字形喷丝孔的第一“O”字形结构喷丝孔,通过将锦纶56熔体通过熔体分配板上的第二导流槽中的第二导流孔后流入所述的“8”字形喷丝孔的第二“O”字形结构喷丝孔,从第一“O”字形结构喷丝孔和第二“O”字形结构喷丝孔中流出的熔体通过粘合剂的作用牢固粘合为一体,采用侧吹风方式进行冷却,得到初生纤维,经后处理得到双组份异形中空高吸湿卷曲复合纤维。该纤维为涤纶/锦纶56双组分并列中空短纤,纤维截面花生型,以“花生两瓣”中间连接点为对称点,双组份对称分布为花生两瓣,两组分间始终存在较大的扭力,涉及的纤维具有明显的三维螺旋立体卷曲,主要功能在于高吸湿和三维立体卷曲带来的高回弹性和高蓬松性。采用该专利制备得到的纤维,存在PA6、PET材料相容性不好,容易造成纤维抽丝,织物起毛起球的现象。中国专利CN03131226.8《弹性疏水/亲水复合纱线和由其制成的水分控制弹性织物》,公开了一种复合纺织纱线以及由此制成的水分控制弹性织物,该纱线包括三种单组分纤维,分别是处于纱线中央并嵌入疏水性纤维基体中的弹性长丝和亲水性纤维,疏水性纤维集中在纱线的外围,在纱线中央的弹性长丝周围集中的亲水性纤维和集中在外围的疏水性纤维之间存在一个两种纤维并存的过渡区域。该专利采用的疏水纤维包括聚酯纤维的连续扁平或变形连续长丝纱线,亲水纤维包括改性尼龙6或者尼龙66的扁平或变形连续长丝纱线。该专利纱线可用于一种双面水分控制弹性织物,疏水纱线集中在和身体接触的织物面中,复合纱线集中在织物的外表面中,通过两种纱线的协同作用达到吸湿排汗水分控制的目的。中国专利200910212139.1《单向导湿快干舒适布料及其制造方法》,公开的是一种单向导湿快干舒适布料,包含:一亲水性底布,具有一内表面及一外表面,该亲水性底布包含纤维材料;以及多个疏水性图案,嵌置于该内表面,其中该疏水性图案被构造为以使得该亲水性底布通过毛细虹吸作用吸收该内表面的汗水并输送至该外表面。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单向导湿快干舒适结构的纤维布料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布料上的湿气或汗水使穿着者的皮肤产生湿黏的不适感的问题,且制造过程简单,布料轻便。该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亲水性底布,该亲水性底布由向导湿快干舒适布料,其中该纤维材料为单组分纤维,包含尼龙纤维、聚酯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缧萦纤维、竹纤维、碳纤维、聚乳酸纤维或天丝棉纤维中的一种,通过特殊的织物组织设计产生毛细虹吸作用吸收该内表面的汗水并输送至该外表面。中国专利CN202610411《一种十字凹槽型涤纶短纤》,该技术提供了一种十字凹槽型涤纶短纤,其横截面呈十形结构,且所述涤纶短纤的表面还具有波浪形凹槽。所述波浪形凹槽可以为连续布置一波浪形凹槽,或为等间距间断布置的复数个波浪形凹槽。该技术的十字凹槽型涤纶短纤织出来的织物容易形成微孔而增强了吸湿排汗的功能。采用该专利制备得到纤维为单组分短纤,单纯通过纤维表面的十字形沟槽产生的毛细效应达到吸湿排汗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亲/疏水性双组份聚酯纤维。本专利技术采用亲水性聚酯、疏水性聚酯原料,经双组份熔融共混纺丝,通过双组份纺丝组件,制备得到一种亲疏水性双组份聚酯纤维,该纤维具有良好的卷曲度、透气量,使得纤维具有良好的抱合力、蓬松舒适性,纤维的卷曲程度、蓬松度和孔结构随着外界环境或人体温度及排汗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织物具备智能调节吸湿排汗速度、汗液蒸发速度智能调控的功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亲/疏水双组份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如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亲/疏水双组份聚酯纤维,由改性亲水聚酯组分A和改性疏水聚酯组分B组成;所述组分A与组分B的质量比为1:9~9:1;所述改性亲水聚酯组分A由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制成:70~100%亲水聚酯、0~30%亲水聚酯相容剂;所述改性疏水聚酯组分B由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制成:70~100%疏水聚酯、0~30%疏水聚酯相容剂。作为优选,所述组分A与组分B的质量比为2:8~8:2。作为优选,所述改性亲水聚酯组分A由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制成:70~80%亲水聚酯、30~20%亲水聚酯相容剂;所述改性疏水聚酯组分B由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制成:70~80%疏水聚酯、30~20%疏水聚酯相容剂。其中,所述聚酯为PET、PBT、PTT中的一种;所述亲水聚酯为亲水PET、亲水PBT、亲水PTT中的一种;疏水聚酯为疏水PET、疏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亲/疏水双组份聚酯纤维,其特征在于,由改性亲水聚酯组分A和改性疏水聚酯组分B组成;所述组分A与组分B的质量比为1:9~9:1;所述改性亲水聚酯组分A由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制成:70~100%亲水聚酯、0~30%亲水聚酯相容剂;所述改性疏水聚酯组分B由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制成:70~100%疏水聚酯、0~30%疏水聚酯相容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亲/疏水双组份聚酯纤维,其特征在于,由改性亲水聚酯组分A和改性疏水聚酯组分B组成;所述组分A与组分B的质量比为1:9~9:1;所述改性亲水聚酯组分A由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制成:70~100%亲水聚酯、0~30%亲水聚酯相容剂;所述改性疏水聚酯组分B由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制成:70~100%疏水聚酯、0~30%疏水聚酯相容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亲/疏水双组份聚酯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A与组分B的质量比为2:8~8: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亲/疏水双组份聚酯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亲水聚酯组分A由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制成:70~80%亲水聚酯、30~20%亲水聚酯相容剂;所述改性疏水聚酯组分B由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制成:70~80%疏水聚酯、30~20%疏水聚酯相容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亲/疏水双组份聚酯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聚酯优选为亲水PET、亲水PBT、亲水PTT中的一种;疏水聚酯优选为疏水PET、疏水PBT、疏水PTT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亲/疏水双组份聚酯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聚酯的亲水接触角≤70°,所述疏水聚酯的亲水接触角≥9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亲/疏水双组份聚酯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聚酯相容剂为丙烯酸接枝PET,丙烯酸接枝PBT,丙烯酸接枝PTT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利梅王栋刘传生赵青华李映路广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