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株淡紫灰链霉菌2-1-2F-1及其抗生物质在蔬菜土传病害防治上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8798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06
一株淡紫灰链霉菌2‑1‑2F‑1及其抗生物质在蔬菜土传病害防治上的应用,保藏编号CGMCC No:19768,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效果:具有稳定的天然原料来源,菌株来源于土壤,筛选方法简单;发酵使用的培养基原料黄豆饼粉、葡萄糖等成本低;抗菌活性物质制备简单,操作方便;抗生物质对来自于自然界,绿色环保,防治蔬菜土传病害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淡紫灰链霉菌2-1-2F-1及其抗生物质在蔬菜土传病害防治上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属于植物保护学科中的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的淡紫灰链霉菌及其抗生活性物质的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人们对新鲜蔬菜需求量的增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高肥、连作、多茬口种植为土壤中的植物病原菌积累和土传病害的暴发提供了可能,暴发性、毁灭性土传病害在各设施蔬菜产区时有发生。目前,对于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的防控主要依赖化学药剂。过频、过量的化学药剂施用,不仅造成了蔬菜品质的下降,还常引起食品安全事件和生态环境恶化,而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又进一步促使农药的大剂量施用。为提高蔬菜的产量与质量、维护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使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进行植物病害防治成为了各国政府、人民、研究者和种植户的关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农作物病害进行有效防治的技术与方法。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相关部门的重视,生物防治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逐年增加,并取得了较好进展。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真菌有木霉菌、毛壳菌、酵母菌、淡紫拟青霉菌、厚壁轮枝菌和菌根真菌,细菌主要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放线菌则主要为链霉菌。蔬菜的土传病害主要有枯萎病、黄萎病、疫病、根结线虫病等,特别是枯萎病已成为葫芦科和茄科蔬菜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这两种病害多在蔬菜的花期开始发生,随着蔬菜的坐果与果实膨大,病害逐渐加重,影响果实的产量和品质,严重的造成绝收。这两种病害的病原菌均是通过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寄主,并在寄主维管束中生长繁殖,阻塞导管,影响其水分运输,引起植株系统发病。而且这两种病害在田间常同时发生,且症状相似,较难辨别。目前生产上已有的防治枯、黄萎病的生防菌剂均为芽孢杆菌制剂,还未有放线菌剂登记。放线菌的代谢产物也仅有吸水刺孢链霉菌产生的嘧啶核苷类抗菌素被用于蔬菜枯、黄萎病的防控。但因不同作物的病原菌对药剂的敏感性不一,生产上对蔬菜土传病害的防控效果并不理想。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为:以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病原菌为靶标,筛选、鉴定对蔬菜土传病害,特别是枯、黄萎病病原菌均具有强拮抗作用的生防菌,并在田间加以应用。为筛选对蔬菜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具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本专利技术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从设施蔬菜根际土、大田作物土和林木根际土中分离纯化得500多株放线菌分离物,筛选出一株对蔬菜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及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强拮抗作用的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lavendulae)2-1-2F-1,该菌发酵液与抗生物质对番茄和黄瓜枯萎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株拮抗性能好的生防微生物菌株,针对防治病害化学药剂使用量大、次数多、容易引起抗药性和农药残留问题,应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增强生物防治措施。实现上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株拮抗黄瓜和番茄枯萎病菌的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lavendulae)2-1-2F-1(以下简称2-1-2F-1菌株),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日期是2020年05月06日,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No.19768。本专利技术从全国大田作物田土、林下土、蔬菜田土和果园土中分离获得的500株放线菌中筛选出的8株对黄瓜和番茄枯萎病菌有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2-1-2F-1菌株拮抗作用最强。研究表明,2-1-2F-1菌株具有较强的拮抗黄瓜枯萎病和番茄枯萎病病原真菌的能力,对其它病菌如辣椒疫病菌、棉花枯萎病菌、茭白胡麻叶斑病菌、草莓灰霉病菌、葡萄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恶苗病菌和猕猴桃溃疡病菌等也有较好的拮抗作用。2-1-2F-1菌株具有良好的传代抑菌稳定性。2-1-2F-1菌株具有以下特征:①菌落形态在高氏一号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气生菌丝与基内菌丝均生长丰富,菌落呈圆形,为同心圆环,菌丝呈粉状,边缘菌丝放射状,多分枝。随着孢子丝和孢子的分化与成熟,气生菌丝由白色逐渐变为淡紫灰色,基内菌丝初期白色,后期逐渐变为乳黄色,不产生可溶性色素。②孢子形态孢子丝直形与螺旋形并存,多直线形孢子丝;有的孢子丝顶端卷曲至大螺旋状,具有长柄;孢子表面光滑,圆形至椭圆形,呈串珠状,大小为1.2~4.7×0.6~1.2μm。③生理生化2-1-2F-1菌株能液化明胶,能产生淀粉酶、凝乳酶、蛋白酶和纤维素水解酶,不产生硫化氢,在含有5%NaCl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能利用葡萄糖、果糖、肌醇、鼠李糖、阿拉伯糖,不能利用蔗糖、木糖、甘露醇、棉子糖。④2-1-2F-1菌株的16SrDNA序列淡紫灰链霉菌(GenBank登录号:KC752433.1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达100%,序列覆盖率100%。通过2-1-2F-1菌株菌落特征、菌丝与孢子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确定其为淡紫灰链霉菌(S.lavendulae)。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菌株2-1-2F-1的发酵菌液,由下列方法制备而成:将于高氏一号培养液中培养2d的种子液200μL均匀展布于高氏一号培养基平板表面,28℃培养5d后,取5块直径6mm的菌饼,用无菌玻棒碾碎,接入100mL发酵培养基中(每升发酵培养基中,黄豆饼粉10g,葡萄糖10g,蛋白胨3.0g,NaCl2.5g,CaCO32.0g,pH7.0)30℃,180r/min摇瓶培养5d,即得发酵菌液。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2-1-2F-1菌株的抗生物质,由下列方法制备而成:将收集的发酵液于室温5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加入4倍体积丙酮,颠倒混匀,-20℃过夜。4℃条件下5000r/min离心30min,去上清,沉淀即为抗菌活性物质。本专利技术所述2-1-2F-1菌株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经成分分析、全波长扫描与核磁共振分析显示,抗性物质可能为含酰胺键的糖类小分子物质。本专利技术所述2-1-2F-1菌株在土壤和蔬菜根际有很好的定植能力。本专利技术所述2-1-2F-1菌株对黄瓜有很好的促生长和抗性诱导作用。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淡紫灰链霉菌2-1-2F-1菌株发酵液在蔬菜土传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尤其是在防治黄瓜枯萎病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淡紫灰链霉菌2-1-2F-1菌株抗生物质在蔬菜土传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尤其是在防治黄瓜枯萎病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淡紫灰链霉菌2-1-2F-1菌株发酵液及其抗生物质在防治其它农作物病害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效果:具有稳定的天然原料来源,菌株来源于土壤,筛选方法简单;发酵使用的培养基原料黄豆饼粉、葡萄糖等成本低;抗菌活性物质制备简单,操作方便;抗生物质对来自于自然界,绿色环保,防治蔬菜土传病害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2-1-2F-1菌株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淡紫灰链霉菌(

【技术特征摘要】
1.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lavendulae)2-1-2F-1,已于2020年05月06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CGMCCNo.19768。


2.权利要求1所述淡紫灰链霉菌2-1-2F-1的发酵菌液,其特征在于,由下列方法制备而成:将于高氏一号培养液中培养2d的种子液200μL均匀展布于高氏一号培养基平板表面,28℃培养5d后,取5块直径6mm的菌饼,用无菌玻棒碾碎,接入100mL发酵培养基中,30℃,180r/min摇瓶培养5d,即得发酵液;
所述的发酵培养基每升含黄豆饼粉10g,葡萄糖10g,蛋白胨3.0g,氯化钠2.5g,碳酸钙2.0g,pH7.0。


3.权利要求1所述淡紫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夕军吴冰越陈宸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