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乙烯共聚合方法及乙烯聚合物技术

技术编号:2828703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乙烯共聚合方法,包括使乙烯和共聚单体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发生共聚合反应;所述催化剂包括式I所示的双苯酚金属配合物;式I中,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乙烯共聚合方法及乙烯聚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乙烯共聚合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备的乙烯聚合物,属于烯烃聚合领域。
技术介绍
由于聚烯烃原料丰富低廉,容易加工成型,每年在世界范围内生产的聚烯烃产品超过了一亿吨,成为最大规模的产业之一;聚烯烃材料具有相对较小的密度,良好的耐化学药品性、耐水性以及良好的机械强度、电绝缘性等特点,可用于薄膜、管材、板材、各种成型制品、电线电缆等,不仅在农业、包装、汽车、电器等日用杂品方面有广泛的用途,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便利,还在国防,能源,航空航天等战略性项目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其中,乙烯共聚物产品具有优越的性能,共聚单体种类繁多,包括1-辛烯、1-己烯、1-丁烯、丙烯以及极性单体等。通过调节共聚单体种类和用量,既可以得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也可以得到热塑性弹性体,还能得到橡胶,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弹性体的特殊结构赋予其优异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和耐老化性能,用作塑料抗冲性剂时低温韧性好、用量少、性价比高,广泛用于塑料改性。以Ziegler-Natta催化剂为代表的配位聚合促进了聚烯烃工业的快速发展,并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乙烯共聚合方法,包括使乙烯和共聚单体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发生共聚合反应;所述催化剂包括作为主催化剂的式I所示的双苯酚金属配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028 CN 201911033274X1.一种乙烯共聚合方法,包括使乙烯和共聚单体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发生共聚合反应;所述催化剂包括作为主催化剂的式I所示的双苯酚金属配合物;



式I中,R1、R1'、R2、R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烃基;R3-R7、R3'-R7'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烃基;R8和R9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烃基;M和M'相同或不同,选自IV族金属;X为卤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共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式I中,R1、R1'、R2、R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芳基,优选自氢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3-R7、R3'-R7'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自氢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8和R9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自氢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M和M'相同或不同,选自钛、锆和铪,优选为钛;X为选自氟、氯、溴和碘,优选为氯。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乙烯共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所示的双苯酚金属配合物通过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
1)将式II所示的双苯酚化合物与式III所示的金属化合物反应,得到式IV所示的化合物;
2)将式IV所示的化合物与式V所示的金属配合物反应,得到式I所示的双苯酚金属配合物;



式II和IV中,R1、R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书亮宋文波金钊王路生李昊坤方园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