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及等间距支撑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8594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及等间距支撑设备,涉及玻璃加工设备领域。等间距支撑设备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移动边、第一支撑装置、第二支撑装置以及固定边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滑轮组以及第二滑轮组;第一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第一动滑轮以及第一传动带;第二滑轮组包括第四定滑轮、第五定滑轮、第六定滑轮、第二动滑轮、第三动滑轮以及第二传动带。在移动边向朝着固定边的方向移动距离S时,第一滑轮组带动第二支撑装置向朝着固定边的方向移动1/3S,第二滑轮组带动第一支撑装置向朝着固定边的方向移动2/3S,由此,第一支撑装置与第二支撑装置依旧是等间距设置在移动边与固定边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及等间距支撑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及等间距支撑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大尺寸玻璃,为了实现玻璃的正常加工,玻璃深加工设备(如玻璃切割机)玻璃加工台上中间部位均设有玻璃支撑装置,由于玻璃尺寸的大小不一,导致中间支撑的位置需要根据玻璃尺寸的大小进行相应的移动。为更好的固定和支撑玻璃,常规的做法是操作人员在设备宽度进行调整后,进入到设备内部手动移动中间支撑至合适的位置。这样的操作不仅效率低而且操作人员频繁进入到设备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常规手工移动设备中间支撑的方式在设备生产零单时由于设备频繁更改尺寸,移动边位置频繁移动,就需要操作人员频繁到内部去移动内部支撑。严重影响了设备加工的生产效率。操作人员频繁进入设备内部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公开号为CN11198204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测量用的位移检测系统,该机构通过电机、滑移组件和智能控制器等实现对测量传感器纵向位移、横向位移的智能化调节,该系统结构复杂,且成本过高。公开号为CN11095934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能够调整播种间距的农业播种机,包括底座、车轮组件、调间距组件、种子仓及开沟组件,其中调间距组件包括丝杆单元和滑座单元,通过伺服电机、铰链和伸缩杆组实现种子仓的等距移动。该装置同样较为复杂,对现有玻璃深加工设备改造难度大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玻璃支撑装置存在安全隐患且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等距自动调节装置,所述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应用于等间距支撑设备中,等间距支撑设备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移动边、第一支撑装置、第二支撑装置以及固定边;第一支撑装置以及第二支撑装置间隔设置在移动边与固定边之间;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滑轮组以及第二滑轮组;第一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第一动滑轮以及第一传动带;第一定滑轮设置在固定载体上,第二定滑轮以及第三定滑轮均设置在固定边上,第一动滑轮设置在第二支撑装置上;第一传动带的一端与移动边连接,第一传动带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一动滑轮以及第三定滑轮后与第二支撑装置连接;第二滑轮组包括第四定滑轮、第五定滑轮、第六定滑轮、第二动滑轮、第三动滑轮以及第二传动带;第四定滑轮设置在固定载体上,第五定滑轮以及第六定滑轮均设置在固定边上,第二动滑轮设置在移动边上,第三动滑轮设置在第一支撑装置上;第二传动带的一端与固定载体连接,第二传动带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二动滑轮、第四定滑轮、第五定滑轮、第三动滑轮以及第六定滑轮后与第一支撑装置连接。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等距自动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导轨,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以及第一动滑轮均设置在第一导轨上。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等距自动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导轨,第四定滑轮、第五定滑轮、第六定滑轮、第二动滑轮以及第三动滑轮均设置在第二导轨上。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第一导轨以及第二导轨固定设置在固定边上。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第一传动带以及第二传动带均为钢丝绳。通过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在移动边向朝着固定边的方向移动距离S时,第一滑轮组带动第二支撑装置向朝着固定边的方向移动1/3S,第二滑轮组带动第一支撑装置向朝着固定边的方向移动2/3S,由此,第一支撑装置与第二支撑装置依旧是等间距设置在移动边与固定边之间。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等距自动调节装置,所述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应用于等间距支撑设备中,等间距支撑设备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移动边、第一支撑装置、第二支撑装置以及固定边;第一支撑装置以及第二支撑装置间隔设置在移动边与固定边之间;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包括第三滑轮组以及第四滑轮组;第三滑轮组包括第七定滑轮、第八定滑轮、第九定滑轮、第四动滑轮以及第三传送带;第七定滑轮设置在固定边上,第八定滑轮以及第九定滑轮均设置在固定载体上,第四动滑轮设置在第二支撑装置上;第三传送带的一端与移动边连接,第三传送带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七定滑轮、第八定滑轮、第四动滑轮以及第九定滑轮后与第二支撑装置连接;第四滑轮组包括第十定滑轮、第十一定滑轮、第十二定滑轮、第五动滑轮、第六动滑轮以及第四传送带;第十定滑轮设置在固定边上,第十一定滑轮以及第十二定滑轮均设置在固定载体上,第五动滑轮设置在移动边上,第六动滑轮设置在第一支撑装置上;第三传送带的一端与固定边连接,第三传送带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五动滑轮、第十定滑轮、第十一定滑轮、第六动滑轮以及第十二定滑轮后与第一支撑装置连接。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等距自动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三导轨以及第四导轨,第七定滑轮、第八定滑轮、第九定滑轮以及第四动滑轮均设置在第三导轨上;第十定滑轮、第十一定滑轮、第十二定滑轮、第五动滑轮以及第六动滑轮均设置在第四导轨上。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第三导轨以及第四导轨固定设置在固定边上。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第二传动带以及第三传动带均为钢丝绳。通过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在移动边向远离固定边的方向移动距离S时,第一滑轮组带动第二支撑装置向远离固定边的方向移动1/3S,第二滑轮组带动第一支撑装置向远离固定边的方向移动2/3S,由此,第一支撑装置与第二支撑装置依旧是等间距设置在移动边与固定边之间。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等间距支撑设备,所述等间距支撑设备包括第一方面和/或第二方面提出的等距自动调节装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等距自动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第一支撑装置以及第二支撑装置等间距分布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出的第一支撑装置以及第二支撑装置等间距分布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等距自动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移动边10、第一支撑装置20、第二支撑装置30、固定边40、第一定滑轮51、第二定滑轮52、第一动滑轮53、第三定滑轮54、第一传动带55、第一导轨56、第二动滑轮61、第四定滑轮62、第五定滑轮63、第三动滑轮64、第六定滑轮65、第二传动带66、第二导轨67、第七定滑轮71、第八定滑轮72、第四动滑轮73、第九定滑轮74、第三传送带75、第三导轨76、第五动滑轮81、第十定滑轮82、第十一定滑轮83、第六动滑轮84、第十二定滑轮85、第四传送带86以及第四导轨8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类似的组件标号代表类似的组件。显然,以下将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等间距支撑设备中,等间距支撑设备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移动边、第一支撑装置、第二支撑装置以及固定边;第一支撑装置以及第二支撑装置间隔设置在移动边与固定边之间;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滑轮组以及第二滑轮组;/n第一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第一动滑轮以及第一传动带;第一定滑轮设置在固定载体上,第二定滑轮以及第三定滑轮均设置在固定边上,第一动滑轮设置在第二支撑装置上;第一传动带的一端与移动边连接,第一传动带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一动滑轮以及第三定滑轮后与第二支撑装置连接;/n第二滑轮组包括第四定滑轮、第五定滑轮、第六定滑轮、第二动滑轮、第三动滑轮以及第二传动带;第四定滑轮设置在固定载体上,第五定滑轮以及第六定滑轮均设置在固定边上,第二动滑轮设置在移动边上,第三动滑轮设置在第一支撑装置上;第二传动带的一端与固定载体连接,第二传动带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二动滑轮、第四定滑轮、第五定滑轮、第三动滑轮以及第六定滑轮后与第一支撑装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等间距支撑设备中,等间距支撑设备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移动边、第一支撑装置、第二支撑装置以及固定边;第一支撑装置以及第二支撑装置间隔设置在移动边与固定边之间;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滑轮组以及第二滑轮组;
第一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第一动滑轮以及第一传动带;第一定滑轮设置在固定载体上,第二定滑轮以及第三定滑轮均设置在固定边上,第一动滑轮设置在第二支撑装置上;第一传动带的一端与移动边连接,第一传动带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一动滑轮以及第三定滑轮后与第二支撑装置连接;
第二滑轮组包括第四定滑轮、第五定滑轮、第六定滑轮、第二动滑轮、第三动滑轮以及第二传动带;第四定滑轮设置在固定载体上,第五定滑轮以及第六定滑轮均设置在固定边上,第二动滑轮设置在移动边上,第三动滑轮设置在第一支撑装置上;第二传动带的一端与固定载体连接,第二传动带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二动滑轮、第四定滑轮、第五定滑轮、第三动滑轮以及第六定滑轮后与第一支撑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等距自动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导轨,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以及第一动滑轮均设置在第一导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等距自动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导轨,第四定滑轮、第五定滑轮、第六定滑轮、第二动滑轮以及第三动滑轮均设置在第二导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导轨以及第二导轨固定设置在固定边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动带以及第二传动带均为钢丝绳。


6.一种等距自动调节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士新果少朋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南玻节能玻璃有限公司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