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安全性能的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8584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提升安全性能的电梯,涉及电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底部装置、缓冲装置、连接装置、转动装置、移动装置、支撑装置以及升降装置,底部装置包括滑杆,缓冲装置包括滑块,连接装置包括下固定片以及上固定片,转动装置包括连接板以及转动转轴,上固定片与连接板焊接,移动装置包括丝杆以及移动块,丝杆与转动转轴焊接,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座以及支撑框,支撑座与连接板焊接,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座,升降座与连接板焊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升安全性能的电梯,转动装置通过移动装置对移动板进行移动,维修人员站在移动板上即可对电梯进行维修,电梯本体受到上下方向的震动时,连接杆使电梯上下震动转化为滑块的左右移动,弹簧的缓冲作用减弱震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升安全性能的电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
,特别涉及提升安全性能的电梯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4米/秒以下)、快速电梯4~12米/秒)和高速电梯(12米/秒以上)。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液压电梯,至今仍在低层建筑物上应用。1852年,美国的E.G.奥蒂斯研制出钢丝绳提升的安全升降机。80年代,驱动装置有进一步改进,如电动机通过蜗杆传动带动缠绕卷筒、采用平衡重等。19世纪末,采用了摩擦轮传动,大大增加电梯的提升高度。20世纪末电梯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作为动力。大大缩小了机房占地,并且具有能耗低、节能高效、提升速度快等优点,极大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提升安全性能的电梯,包括底部装置(100)、缓冲装置(200)、连接装置(300)、转动装置(400)、移动装置(500)、支撑装置(600)以及升降装置(7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装置(100)包括支撑片(102)以及滑杆(103),所述滑杆(103)两端与两支撑片(102)内表面焊接,所述缓冲装置(200)包括滑块(201)以及第一弹簧(202),两个所述滑块(201)一表面均设有滑孔,所述滑杆(103)分别与两滑孔滑动配合,两个所述第一弹簧(202)一端分别与两支撑片(102)内表面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弹簧(202)另一端分别与两滑块(201)另一表面连接,所述连接装置(300)包...

【技术特征摘要】
1.提升安全性能的电梯,包括底部装置(100)、缓冲装置(200)、连接装置(300)、转动装置(400)、移动装置(500)、支撑装置(600)以及升降装置(7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装置(100)包括支撑片(102)以及滑杆(103),所述滑杆(103)两端与两支撑片(102)内表面焊接,所述缓冲装置(200)包括滑块(201)以及第一弹簧(202),两个所述滑块(201)一表面均设有滑孔,所述滑杆(103)分别与两滑孔滑动配合,两个所述第一弹簧(202)一端分别与两支撑片(102)内表面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弹簧(202)另一端分别与两滑块(201)另一表面连接,所述连接装置(300)包括下固定片(301)、下固定轴(302)、连接杆(303)以及上固定片(304),若干所述下固定片(301)下表面分别与两滑块(201)上表面焊接,两个所述下固定轴(302)两端分别与若干下固定片(301)内表面焊接,两个所述连接杆(303)下端均设有第一转孔,两个所述下固定轴(302)分别与两第一转孔旋转配合,所述转动装置(400)包括连接板(401)、转动支架(402)以及转动转轴(404),若干所述上固定片(304)上表面均与连接板(401)下表面焊接,两个所述转动支架(402)下端均与连接板(401)上表面焊接,所述移动装置(500)包括丝杆(501)、移动轴承(502)以及移动块(504),两个所述丝杆(501)一端分别与两转动转轴(404)一端焊接,两个所述丝杆(501)另一端分别与两移动轴承(502)一表面连接,所述移动块(504)一表面设有两螺纹孔,两个所述丝杆(501)分别与两螺纹孔旋转配合,所述支撑装置(600)包括支撑座(601)、支撑杆(602)以及支撑框(604),两个所述支撑座(601)下表面均与连接板(401)上表面焊接,两个所述支撑杆(602)下端分别与两支撑座(601)上表面焊接,所述升降装置(700)包括升降座(701)、千斤顶(702)、顶杆(703)以及顶块(704),两个所述升降座(701)下表面均与连接板(401)上表面焊接,两个所述升降座(701)上表面均设有圆形安装槽,两个所述千斤顶(702)分别安装于两圆形安装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庸武黄俊彦朱超辉
申请(专利权)人:亚洲富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