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温变色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8408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温变色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互相连接的感温变色层和基布层;所述感温变色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蚕丝纤维60‑70份、莱竹纤维34‑50份、减敏剂11‑16份、增牢剂15‑20份、分散剂26‑30份、润湿剂17‑25份、固色剂10‑15份、抗氧化剂5‑10份、变色染料10‑15份、分散染料10‑17份、双酚A4‑6份、结晶紫内酯4‑9份;所述基布层采用聚酯涤纶纱线织造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感温变色面料不仅具备了在不同光源下通过色变而达到了不同颜色的效果,同时手感较好,柔软舒适,并在多次洗涤后不褪色,达到美感与实用同步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温变色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尤其涉及一种感温变色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在服装大千世界里,所用的面料五花八门,日新月异。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优质、高档的面料,大都具有穿著舒适、吸汗透气、悬垂挺括、视觉高贵、触觉柔美等几个方面特点。传统服装采用固定的颜色和花纹通过裁剪的手法满足人们基本的防寒保暖和装饰的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纺织面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纺织面料功能单一,已不能满足现在年轻人追求时尚和对面料品质的要求。如何开发一种变色面料,该面料不仅能够呈现出在不同光源下变换的颜色及图案效果,而且在手感及耐搓洗牢度上也较普通的涂料印花产品有所提高,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感温变色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使得面料在不同光源下通过色变而达到了不同颜色的效果,同时手感较好,柔软舒适,并在多次洗涤后不褪色,达到美感与实用同步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感温变色面料,包括互相连接的感温变色层和基布层;所述感温变色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蚕丝纤维60-70份、莱竹纤维34-50份、减敏剂11-16份、增牢剂15-20份、分散剂26-30份、润湿剂17-25份、固色剂10-15份、抗氧化剂5-10份、变色染料10-15份、分散染料10-17份、双酚A4-6份、结晶紫内酯4-9份;所述基布层采用聚酯涤纶纱线织造而成。优选的,所述变色染料由氧化镧8-15份、氧化铈3-8份、碳酸锂20-25份和硼酸15-25份组成。优选的,所述氧化镧、氧化铈、碳酸锂和硼酸混合后经研磨处理。优选的,所述分散染料为分散黄、分散红、分散蓝、分散紫、分散橙和分散蓝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减敏剂为聚乙烯醇、聚乙胺和聚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增牢剂为SL-05增牢剂。优选的,所述分散剂为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和焦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润湿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优选的,所述固色剂为醋酸钠、壳聚糖季铵盐、双氰胺、乙烯基硅氧烷、蒸馏水按重量比1:1:0.5:0.2:5混合而成;所述抗氧化剂为茶多酚。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上述感温变色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感温变色层的制备:将蚕丝纤维、莱竹纤维进行混纺的纱线制成坯布,对所述坯布面料依次进行煮漂前处理、烘干得到半成品面料;(2)将减敏剂、增牢剂、分散剂、润湿剂、抗氧化剂,变色染料、分散染料、双酚A、结晶紫内酯加入清水中,搅拌均匀,调制成染液;将所述半成品面料在所述染液中浸染30-60min,加入固色剂固色-热水洗-皂洗-二次水洗-烘干-拉幅定型,得到感温变色层面料;(3)将减敏剂、增牢剂、分散剂、润湿剂、抗氧化剂,变色染料、分散染料、双酚A、结晶紫内酯加入浆料中,搅拌均匀,调成印花浆-印花-蒸化-水洗-烘干-拉幅定型,得到感温变色层印花、印字的面料;(4)热压成型:将所述感温变色层面料和基布层面料复合热压成型,得到所述感温变色复合面料。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染液中含有双酚A和结晶紫内酯,双酚A可释放出质子,可吸电子化合物,结晶紫内酯可结合质子显色,在变色体系中作为供电子部分,双酚A与结晶紫内酯需要在减敏剂中才能达到变色效果。当温度较低时,结晶紫内酯开环,分子重新排列,共轭双键贯通和双酚A离子结合,从而显现颜色;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双酚A结合质子,则结晶紫内酯闭环消色。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温变色面料,包括互相连接的感温变色层和基布层;所述感温变色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蚕丝纤维60份、莱竹纤维34份、聚乙烯醇11份、SL-05增牢剂15份、三聚磷酸钠2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7份、醋酸钠、壳聚糖季铵盐、双氰胺、乙烯基硅氧烷、蒸馏水按重量比1:1:0.5:0.2:5混合而成的固色剂10份、茶多酚5份、变色染料10份、分散黄10份、双酚A4份、结晶紫内酯4份;所述基布层采用聚酯涤纶纱线织造而成。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变色染料由氧化镧8份、氧化铈3份、碳酸锂20份和硼酸15份组成;所述氧化镧、氧化铈、碳酸锂和硼酸混合后经研磨处理。上述感温变色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感温变色层的制备:将蚕丝纤维、莱竹纤维进行混纺的纱线制成坯布面料,对所述坯布面料依次进行煮漂前处理、烘干得到半成品面料;(2)将减敏剂、增牢剂、分散剂、润湿剂、抗氧化剂,变色染料、分散染料、双酚A、结晶紫内酯加入清水中,搅拌均匀,调制成染液;将所述半成品面料在所述染液中浸染35min,加入固色剂固色-热水洗-皂洗-二次水洗-烘干-拉幅定型,得到感温变色层面料;(3)将减敏剂、增牢剂、分散剂、润湿剂、抗氧化剂,变色染料、分散染料、双酚A、结晶紫内酯加入浆料中,搅拌均匀,调成印花浆-印花-蒸化-水洗-烘干-拉幅定型,得到感温变色层印花、印字面料;(4)热压成型:将所述感温变色层面料和基布层面料复合热压成型,得到所述感温变色复合面料。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温变色面料,包括互相连接的感温变色层和基布层;所述感温变色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蚕丝纤维70份、莱竹纤维50份、聚乙胺16份、SL-05增牢剂20份、六偏磷酸钠30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5份、醋酸钠、壳聚糖季铵盐、双氰胺、乙烯基硅氧烷、蒸馏水按重量比1:1:0.5:0.2:5混合而成的固色剂15份、茶多酚10份、变色染料15份、分散红17份、双酚A5份、结晶紫内酯7份;所述基布层采用聚酯涤纶纱线织造而成。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变色染料由氧化镧15份、氧化铈8份、碳酸锂25份和硼酸25份组成;所述氧化镧、氧化铈、碳酸锂和硼酸混合后经研磨处理。上述感温变色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感温变色层的制备:将蚕丝纤维、莱竹纤维进行混纺的纱线制成坯布,对所述坯布面料依次进行煮漂前处理、烘干得到半成品面料;(2)将减敏剂、增牢剂、分散剂、润湿剂、抗氧化剂,变色染料、分散染料、双酚A、结晶紫内酯加入清水中,搅拌均匀,调制成染液;将所述半成品面料在所述染液中浸染45min,加入固色剂固色-热水洗-皂洗-二次水洗-烘干-拉幅定型,得到感温变色层面料;(3)将减敏剂、增牢剂、分散剂、润湿剂、抗氧化剂,变色染料、分散染料、双酚A、结晶紫内酯加入浆料中,搅拌均匀,调成印花浆-印花-蒸化-水洗-烘干-拉幅定型,得到感温变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温变色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连接的感温变色层和基布层;所述感温变色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蚕丝纤维60-70份、莱竹纤维34-50份、减敏剂11-16份、增牢剂15-20份、分散剂26-30份、润湿剂17-25份、固色剂10-15份、抗氧化剂5-10份、变色染料10-15份、分散染料10-17份、双酚A4-6份、结晶紫内酯4-9份;所述基布层采用聚酯涤纶纱线织造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温变色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连接的感温变色层和基布层;所述感温变色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蚕丝纤维60-70份、莱竹纤维34-50份、减敏剂11-16份、增牢剂15-20份、分散剂26-30份、润湿剂17-25份、固色剂10-15份、抗氧化剂5-10份、变色染料10-15份、分散染料10-17份、双酚A4-6份、结晶紫内酯4-9份;所述基布层采用聚酯涤纶纱线织造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染料由氧化镧8-15份、氧化铈3-8份、碳酸锂20-25份和硼酸15-25份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温变色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镧、氧化铈、碳酸锂和硼酸混合后经研磨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染料为分散黄、分散红、分散蓝、分散紫、分散橙和分散蓝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敏剂为聚乙烯醇、聚乙胺和聚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牢剂为SL-05增牢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勤霞马仁和林世芬湛银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千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