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丽梅专利>正文

一种数控车床的主轴增稳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8279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控车床的主轴增稳润滑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套设在所述主轴外侧的第一套环和对称设于所述第一套环两侧的第二套环,所述第一套环侧面连接有油泵,所述第一套环内设有连通所述油泵的注油通道,所述第二套环包括位于内侧的转动架和套设于所述叶片架外侧的套壳,所述转动架包括位于两端平行设置的支持架和连接于所述支持架间的多个叶片,所述注油通道侧面设有多个指向所述叶片的注油歧管,所述支持架嵌套连接于所述主轴外侧。通过该数控车床的主轴增稳润滑结构,可以实现紧凑结构下的润滑、冷却和减少热变形、振动的稳定性增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控车床的主轴增稳润滑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车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控车床的主轴增稳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在车床运行过程中,通过主轴的转动带动工件旋转接触刀具实现切削加工。在主轴旋转过程中,其转速高、发热量大。同时,在工件接触刀具切削时的相互作用力会侧向作用于主轴。故在高速转动过程中的热变形、承载变型使得主轴的转动难以保持理想的转动状态,进而导致主轴使用寿命的缩短、或发生损坏等问题。现有的主轴的承载结构、润滑结构和散热结构复杂相互之间无法配合作用,导致整体结构体积过大、工作效率无法提升,难以满足现代化高效精益生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控车床的主轴增稳润滑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该数控车床的主轴增稳润滑结构,可以实现紧凑结构下的润滑、冷却和减少热变形、振动的稳定性增强效果。为实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控车床的主轴增稳润滑结构,包括套设在所述主轴外侧的第一套环和对称设于所述第一套环两侧的第二套环,所述第一套环侧面连接有油泵,所述第一套环内设有连通所述油泵的注油通道,所述第二套环包括位于内侧的转动架和套设于所述叶片架外侧的套壳,所述转动架包括位于两端平行设置的支持架和连接于所述支持架间的多个叶片,所述注油通道侧面设有多个指向所述叶片的注油歧管,所述支持架嵌套连接于所述主轴外侧。由此,在车床运行过程中,通过油泵向第一套环供油,并通过注油通道的注油歧管向第一套环两侧的第二套环内注油。在注油过程中,注油通道内的油液指向叶片送出并提供使得叶片带动转动架转动的油压,在这一过程中,转动架转动并将油液均匀地涂覆至主轴的表面。进一步的支持架通过其两端嵌套于主轴外侧的结构实现对其的多点支承,使得主轴在转动运行过程中在轴向方向上稳定性更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叶片具有绕所述主轴轴线周向均布的多个,所述叶片在两个所述保持架之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轴轴线呈5°~15°的夹角。由此,在转动架的转动过程中,周向均布的叶片使得注油歧管可以连续稳定的提供对于整体转动架的转动油压。通过设置叶片具有一定的夹角,使得注油歧管提供的油压可以更好地作用于叶片表面实现高效的转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通道呈绕所述主轴轴线环绕的圆形,所述注油歧管具有绕主轴轴线周向均布的多个。由此,多个注油歧管使得油液向外流出的通道数量增压,具有更高的出油效率,在机床启动过程中的供油速度和润滑生效效率更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叶片在两个所述保持架之间的延伸方向上呈螺旋形延伸。由此,螺旋形的结构使得叶片在具有一定相对主轴轴线具有夹角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适应圆柱回转体结构的主轴表面的效果,进一步的其螺旋形结构使其在主轴轴线方向上具有等效于圆柱弹簧的结构,在油液供压时提供防止整体转动架被压缩的弹性抵抗力,减少形变产生的干涉。同时叶片本身呈片状的结构使其具有板簧的弹性性能,在车床切削工作时主轴承力产生的弯折形变由其弹性性能进行抵抗,减少形变量,提高运行的稳定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叶片底部与所述主轴相对侧具有工作面,所述工作面呈与主轴对应的圆弧形表面,所述工作面与所述主轴表面间具有一定间隔并形成通油空间。由此,通过设置工作面并进一步的形成通油空间,使得叶片在带动油液移动涂覆在主轴表面的过程中,呈现为处于通油空间内作为一个油膜的状态,具有更好的润滑效率,同时其可以通过油膜状态高效的吸收主轴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起到冷却的效果。且具有间隔形成通油空间的结构使得主轴受到的接触摩擦减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工作面上设有通油槽,所述通油槽为分布于所述工作面上的呈平行或交错的多条凹槽。由此,通过通油槽提供使得油液便利流动的通路,减少油液在进入通油空间时因为通流面积减小导致压强变大,导致叶片形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持架包括内环架和外环架,所述外环架与所述叶片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外环架上设有与所述内环架间具有一定间隔空间的多个间隔设置的支承块。由此,内环架提供对于主轴的支承效果,进一步的外环架即用于支持叶片并连接套壳和内环架,支承块一方面提供了上述的支承连接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其提供的间隔空间,提供了油液向叶片流动的空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环架为角接触球轴承。由此,内环架提供对于主轴的径向和轴向的转动支承。并实现与外环架和工作的分离,使得叶片的转动与主轴的转动不相关,保证两者独立不干涉的运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套环上还设有连通至所述注油通道的出油通道,所述出油通道连接至安装所述油泵的油箱,所述出油通道内设有通路方向指向所述油箱的单向通流阀。由此,通过出油通道提供润滑并吸收热量的油液向外流出的通路并通过油箱和油泵实现油液的循环使用,通过设置单向通流阀使得油液的流动方向稳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油箱内设有控温装置和过滤装置。由此,通过过滤装置可以滤清润滑工作之后的油液,将其中含有的可能的金属碎屑等滤清,避免再次进入主轴处对其造成损伤。控温装置用于控制油箱内油液的温度,一方面使得开始工作时的油液即具有一定的工作温度,使其处于最佳的润滑性能状态;另一方面,回流的相对高温的油液通过控温装置实现降温,使得油液温度不会过热失去对主轴的冷却功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套环实现结构紧凑的向整体主轴的进出油供油润滑结构,同时通过第二套环结构实现良好的整体润滑、冷却效果。通过叶片结构设置实现良好的叶片转动性能,使得油液与主轴的接触效果、整体运行流畅性都具有良好的水平。并进一步通过油箱油泵的设置实现良好的工作效果提供并保证稳定的冷却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轴处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主轴处的横向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套环端部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叶片工作面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通油槽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项分别为:1100第一套环,1110注油通道,1111注油歧管,1120出油通道,1121单向通流阀,1200第二套环,1210转动架,1211支持架,1212叶片,1213工作面,1214通油槽,1215通油空间,1216内环架,1217外环架,1218支承块,1220套壳,1300主轴,1400油箱,1410控温装置,1420过滤装置,1430油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2、3、4、5、6所示的一种数控车床的主轴1300增稳润滑结构,包括套设在主轴1300外侧的第一套环1100和对称设于第一套环1100两侧的第二套环1200,第一套环1100和第二套环1200之间通过软质的迷宫密封组件连接,并组合形成安装在车床机架上的套筒结构并取代现有车床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控车床的主轴增稳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在所述主轴(1300)外侧的第一套环(1100)和对称设于所述第一套环(1100)两侧的第二套环(1200),所述第一套环(1100)侧面连接有油泵(1430),所述第一套环(1100)内设有连通所述油泵(1430)的注油通道(1110),所述第二套环(1200)包括位于内侧的转动架(1210)和套设于所述叶片(1212)架外侧的套壳(1220),所述转动架(1210)包括位于两端平行设置的支持架(1211)和连接于所述支持架(1211)间的多个叶片(1212),所述注油通道(1110)侧面设有多个指向所述叶片(1212)的注油歧管(1111),所述支持架(1211)嵌套连接于所述主轴(1300)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车床的主轴增稳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在所述主轴(1300)外侧的第一套环(1100)和对称设于所述第一套环(1100)两侧的第二套环(1200),所述第一套环(1100)侧面连接有油泵(1430),所述第一套环(1100)内设有连通所述油泵(1430)的注油通道(1110),所述第二套环(1200)包括位于内侧的转动架(1210)和套设于所述叶片(1212)架外侧的套壳(1220),所述转动架(1210)包括位于两端平行设置的支持架(1211)和连接于所述支持架(1211)间的多个叶片(1212),所述注油通道(1110)侧面设有多个指向所述叶片(1212)的注油歧管(1111),所述支持架(1211)嵌套连接于所述主轴(1300)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车床的主轴增稳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1212)具有绕所述主轴(1300)轴线周向均布的多个,所述叶片(1212)在两个所述保持架之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轴(1300)轴线呈5°~15°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控车床的主轴增稳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通道(1110)呈绕所述主轴(1300)轴线环绕的圆形,所述注油歧管(1111)具有绕主轴(1300)轴线周向均布的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控车床的主轴增稳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1212)在两个所述保持架之间的延伸方向上呈螺旋形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车床的主轴增稳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梅
申请(专利权)人:王丽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