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相380V供电手弧逆变焊机的整机电路原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8225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焊机设备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三相380V供电手弧逆变焊机的整机电路原理,解决了目前焊接参数难以选定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包括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起到核心控制作用;所述控制板的交互端电性连接有前面板线路板,所述前面板线路板电性连接有LCD屏;所述控制板的驱动端电性连接有电源驱动板,所述电源驱动板电性连接有滤波电容板,所述滤波电容板电性连接有EMC板和输出整流板;所述控制板的保护端电性连接有吸收板。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整机的电路原理设计,让逆变焊机可采用三相380V供电,提高焊机电流调节范围,同时利用LCD屏和控制板,实现人机交互,以达到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相380V供电手弧逆变焊机的整机电路原理
本专利技术涉及焊机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三相380V供电手弧逆变焊机的整机电路原理。
技术介绍
逆变焊机是一种采用把直流电变为交流电技术的弧焊电源。逆变焊割设备的控制电路由给定电路和驱动电路等组成,通过对电压、电流信号的回馈进行处理,实现整机循环控制,采用脉宽调制PWM为核心的控制技术,从而获得快速脉宽调制的恒流特性和优异的焊割工艺效果。目前市场上的手弧焊机存在以下技术问题:①参数设定依赖于焊工本身经验进行设定,每个焊工经验程度不同,因人而异,焊接出来的产品效果不一致,且依据经验设定的参数导致焊接质量不高;②由于传统逆变焊机采用直流蓄电池供电,焊机的电流调节范围小,导致焊机适用范围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焊接参数难以选定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整机的电路原理设计,让逆变焊机可采用三相380V供电,提高焊机电流调节范围,同时利用LCD屏和控制板,实现人机交互,以达到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相380V供电手弧逆变焊机的整机电路原理,包括控制板,控制板起到核心控制作用;控制板的交互端电性连接有前面板线路板,前面板线路板电性连接有LCD屏;控制板的驱动端电性连接有电源驱动板,电源驱动板电性连接有滤波电容板,滤波电容板电性连接有EMC板和输出整流板;控制板的保护端电性连接有吸收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预先在机器内部程序录入专家参数,用户可以通过根据当前焊接需要输入焊材厚度、焊条直径、焊条材质这三个参数,焊机自动调节出符合当前状况的焊接参数,同时该功能的实现依赖于良好的用户交互,因此采用LCD屏进行显示。同时结构上进行优化,通过在符合安全规范的前提下,实现机器的小型化,并且改善了风道结构来优化散热效率,侧板完全密封增强了机器整体的防水能力。焊机采用全桥逆变结构,电流调节范围可从10A到400A,用户交互界面采用串口LCD屏显示,一元化的专家参数设定,使机器的参数调节更加智能。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用户输入焊材厚度、焊条直径、焊条材质三个基本参数,焊机可调取机器内部程序录入专家参数,并自动调节出符合当前状况的焊接参数,更加智能化;(2)焊机采用全桥逆变结构,电流调节范围可从10A到400A,用户交互界面采用串口LCD屏显示。附图说明图1为整机电气连接图一;图2为整机电气连接图二;图3为整机电气连接图三;图4为整机电气连接图四;图5为控制板电路原理图一;图6为控制板电路原理图二;图7为控制板电路原理图三;图8为控制板电路原理图四;图9为前面板线路板电路原理图;图10为电源驱动板电路原理图一;图11为电源驱动板电路原理图二;图12为电源驱动板电路原理图三;图13为电容滤波板电路原理图;图14为EMC板电路原理图;图15为输出整流板电路原理图;图16为吸收板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一种三相380V供电手弧逆变焊机的整机电路原理,如图1-图4所示,包括控制板,控制板起到核心控制作用;控制板的交互端电性连接有前面板线路板,前面板线路板电性连接有LCD屏;控制板的驱动端电性连接有电源驱动板,电源驱动板电性连接有滤波电容板,滤波电容板电性连接有EMC板和输出整流板;控制板的保护端电性连接有吸收板。如图5-图8所示,控制板的电路包含单片机芯片U1,U1具有32个引脚,1号引脚连接3V3电源网络,芯片U2的2号引脚和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相连且连接3V3电源网络,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相连,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和电容C1的另一端芯片U2的1号引脚、电容C2的一端相连且连接信号GND,芯片U2的3号引脚和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且连接VCC电源网络,芯片U1的2号引脚和六芯针座J1的6号引脚相连,芯片U1的3号引脚和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1的阴极和电阻R2的一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芯片U3的16号引脚相连且连接信号SHDN,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且连接信号GND,电阻R3的另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二极管D2的阴极、二极管D3的阴极相连,二极管D2的阳极和二芯针座J2的1号引脚、二极管D4的阴极相连,二极管D3的阳极和二芯针座J2的2号引脚、二极管D5的阴极相连,二极管D4的阳极和二极管D5的阳极、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相连且连接GND信号,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相连,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信号GND,电阻R11的另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芯片U4的3号引脚、场效应管T1的D极相连,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信号GND,场效应管T1的S极连接信号GND,场效应管T1的G极连接电阻R12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相连,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信号GND,电容C6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6的阴极、二极管D7的阴极、电阻R13的一端相连,电阻R13的另一端和GND信号相连,二极管D6和六芯针座J1的4号引脚、芯片U3的11号引脚相连,二极管D7和六芯针座J1的5号引脚、芯片U3的14号引脚相连,芯片U4的8号引脚和电容C8的一端相连且连接电源网络VCC,芯片U4的4号引脚和电容C8的另一端相连且连接信号GND,芯片U4的2号引脚和电阻R14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芯片U4的6号引脚相连,电阻R14的另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芯片U4的5号引脚相连且连接信号GND,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网络VCC,芯片U4的7号引脚悬空,芯片U4的1号引脚和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7的一端相连,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网络VCC,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SHDN信号,电阻R5的另一端和芯片U5的8号引脚相连,芯片U5的4号引脚和电容C9的一端相连且连接电源网络VCC,芯片U5的11号引脚和电容C9的另一端、电阻R19的一端、电容C10的一端相连且连接信号GND,芯片U5的9号引脚和电容C10的另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电阻R18的一端相连,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网络VCC,芯片U5的10号引脚连接VREF信号,芯片U1的4号和电容C11的一端、电阻R20的一端相连,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GND信号,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网络3V3,芯片U1的5号引脚连接电源网络3V3,芯片U1的六号引脚和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稳压管Z1的阴极相连,电阻R21的另一端和电容C12的另一端和稳压管Z1的阳极相连且连接GND信号,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相380V供电手弧逆变焊机的整机电路原理,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起到核心控制作用;/n所述控制板的交互端电性连接有前面板线路板,所述前面板线路板电性连接有LCD屏;/n所述控制板的驱动端电性连接有电源驱动板,所述电源驱动板电性连接有滤波电容板,所述滤波电容板电性连接有EMC板和输出整流板;/n所述控制板的保护端电性连接有吸收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380V供电手弧逆变焊机的整机电路原理,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起到核心控制作用;
所述控制板的交互端电性连接有前面板线路板,所述前面板线路板电性连接有LCD屏;
所述控制板的驱动端电性连接有电源驱动板,所述电源驱动板电性连接有滤波电容板,所述滤波电容板电性连接有EMC板和输出整流板;
所述控制板的保护端电性连接有吸收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380V供电手弧逆变焊机的整机电路原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的电路包含单片机芯片U1,U1具有32个引脚,1号引脚连接3V3电源网络,芯片U2的2号引脚和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相连且连接3V3电源网络,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相连,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和电容C1的另一端芯片U2的1号引脚、电容C2的一端相连且连接信号GND,芯片U2的3号引脚和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且连接VCC电源网络,芯片U1的2号引脚和六芯针座J1的6号引脚相连,芯片U1的3号引脚和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1的阴极和电阻R2的一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芯片U3的16号引脚相连且连接信号SHDN,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且连接信号GND,电阻R3的另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二极管D2的阴极、二极管D3的阴极相连,二极管D2的阳极和二芯针座J2的1号引脚、二极管D4的阴极相连,二极管D3的阳极和二芯针座J2的2号引脚、二极管D5的阴极相连,二极管D4的阳极和二极管D5的阳极、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相连且连接GND信号,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相连,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信号GND,电阻R11的另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芯片U4的3号引脚、场效应管T1的D极相连,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信号GND,场效应管T1的S极连接信号GND,场效应管T1的G极连接电阻R12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相连,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信号GND,电容C6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6的阴极、二极管D7的阴极、电阻R13的一端相连,电阻R13的另一端和GND信号相连,二极管D6和六芯针座J1的4号引脚、芯片U3的11号引脚相连,二极管D7和六芯针座J1的5号引脚、芯片U3的14号引脚相连,芯片U4的8号引脚和电容C8的一端相连且连接电源网络VCC,芯片U4的4号引脚和电容C8的另一端相连且连接信号GND,芯片U4的2号引脚和电阻R14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芯片U4的6号引脚相连,电阻R14的另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芯片U4的5号引脚相连且连接信号GND,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网络VCC,芯片U4的7号引脚悬空,芯片U4的1号引脚和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7的一端相连,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网络VCC,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SHDN信号,电阻R5的另一端和芯片U5的8号引脚相连,芯片U5的4号引脚和电容C9的一端相连且连接电源网络VCC,芯片U5的11号引脚和电容C9的另一端、电阻R19的一端、电容C10的一端相连且连接信号GND,芯片U5的9号引脚和电容C10的另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电阻R18的一端相连,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网络VCC,芯片U5的10号引脚连接VREF信号,芯片U1的4号和电容C11的一端、电阻R20的一端相连,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GND信号,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网络3V3,芯片U1的5号引脚连接电源网络3V3,芯片U1的六号引脚和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稳压管Z1的阴极相连,电阻R21的另一端和电容C12的另一端和稳压管Z1的阳极相连且连接GND信号,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5的14号引脚、13号引脚相连,芯片U5的12号引脚和电容C13的一端和电阻R23的一端、芯片U6的5号引脚相连,芯片U6的6号引脚和电源网络VCC相连,芯片U6的7号引脚、8号引脚悬空,芯片U6的1号引脚连接GND_SIGNAL信号,芯片U6的3号引脚连接电源网络24V,芯片U6的2号遗尿和电阻R24的一端相连,电阻R24的另一端和电容C14的一端,芯片U7的1号引脚相连,芯片U7的2号引脚和电阻R25的一端、芯片U6的4号引脚、电容C14的另一端相连,芯片U7的8号引脚和电容C18的一端,二芯针座J4的1号引脚相连且连接电源网络24V,芯片U7的4号引脚和电容C18的另一端、二芯针座J4的2号引脚相连且连接GND_SIGNAL信号,芯片U7的3号引脚和电容C15的一端、二极管D8的阳极、二极管D9的阴极、电阻R27的一端、电阻R26的一端相连,电容C15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9的阳极、电阻R27的另一端相连且连接GND_SIGNAL信号,二极管D8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网络24V,电阻R26的另一端和电阻R28的一端、电阻R29的一端、电阻R30的一端二芯针座J3的1号引脚相连,电阻R28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10的阴极相连,二极管D10的阳极和电源网络24V相连,电阻R29的另一端和二芯针座J3的2号引脚相连且连接GND_SIGNAL信号,电阻R30的另一端和电阻R31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稳压管Z2的阴极相连,电阻R31的另一端和电容C16的另一端相连且连接GND_SIGNAL信号,稳压管Z2的阳极和稳压管Z3的阴极相连,稳压管Z3的阳极和电阻R32的一端、芯片U8的1号引脚相连,芯片U8的2号引脚和电阻R32的另一端相连且连接GND_SIGNAL信号,芯片U8的3号引脚和电容C17的一端、电阻R33的一端相连且连接GND信号,芯片U8的4号引脚和电容C17的另一端、电阻R33的另一端、电阻R34的一端、芯片U3的1号引脚相连,电阻R34的另一端连接VREF信号,芯片U1的7号引脚和电位器VR1的2号引脚、电容C19的一端、稳压管Z4的阴极相连,电位器VR1的1号引脚和电容C19的另一端、稳压管Z4的阳极相连且连接GND信号,电位器VR1的3号引脚和电阻R35的一端相连,电阻R35的另一端和电阻R36的一端、电阻R37的一端、电阻R38的一端、电容C20的一端相连,电阻R37的另一端和电容C20的另一端相连且连接GND信号,电阻R36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12的阴极、二极管D11的阳极、四芯针座J5的3号引脚相连,二极管D11的阴极和四芯针座J5的1号引脚相连且连接电源网络VCC,二极管D12的阳极和四芯针座J5的2号引脚相连且连接电源网络-VCC,四芯针座J5的4号引脚连接GND信号,芯片U1的8号引脚和电容C21的一端、二芯针座J6的1号引脚、电阻R39的一端相连电容C21的另一端和二芯针座J6的2号引脚相连且连接GND信号,电阻R39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网络3V3,芯片U1的9号引脚和电容C22的一端、二芯针座J7的1号引脚、电阻R40的一端相连,二芯针座J7的2号引脚和电容C22的另一端相连且连接GND信号,电阻R40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网络3V3,电容C23的一端和电容C24的一端相连且连接电源网络3V3,电容C23的另一端和电容C24的另一端相连且连接GND信号,芯片U1的10号引脚和电阻R41的一端、电容C25的一端四芯针座J8的2号引脚相连,电容C25的另一端和四芯针座J8的4号引脚相连且连接GND信号,四芯针座J8的1号引脚和电阻R41的另一端相连且连接电源网络3V3,四芯针座J8的3号引脚悬空,芯片U1的11号引脚和电阻R42的一端相连,电阻R42的另一端和电容C26的一端、电位器VR2的3号引脚相连,电容C26的另一端和电位器VR2的1号引脚相连且连接GND信号,电位器VR2的2号引脚和电阻R43的一端相连,电阻R43的另一端和电阻R44的一端、芯片U5的3号引脚相连,电阻R44的另一端和电位器VR3的2号引脚相连,电位器VR3的3号引脚连接电源网络VCC,电位器VR3的1号引脚连接电源网络-VCC,芯片U5的2号引脚和电阻R38的另一端、电阻R45的一端相连,电阻R45的另一端和电容C27的一端相连,电容C27的另一端和芯片U5的1号引脚、电阻R46的一端相连,电阻R46的另一端和电阻R47的一端、电容C28的一端、芯片U3的5号引脚相连,电阻R47的另一端和电容C28的另一端相连且连接GND信号,芯片U1的12号引脚和二极管D13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13的阴极和电阻R48的一端、场效应管T2的G极相连,电阻R48的另一端和场效应管T2的S极相连且连接GND信号,场效应管T2的D极和电阻R49的一端相连,电阻R49的另一端和电阻R50的一端、芯片U3的9号引脚相连,电阻R50的另一端连接GND信号,芯片U1的13号引脚、14号引脚、15号引脚悬空,芯片U1的16号引脚连接GND信号,芯片U1的17号引脚连接电源网络3V3,芯片U1的18号引脚和电阻R52的一端、电阻R53的一端相连,芯片U1的19号引脚和电阻R51的一端、电阻R54的一端相连,电阻R53的另一端和电阻R54的另一端相连且连接电源网络3V3,电阻R51的另一端和电阻R52的另一端相连且连接GND信号,芯片U1的20号引脚、21号引脚、22号引脚悬空,芯片U1的23号引脚和四芯排针J9的2号引脚相连,芯片U1的24号引脚和四芯排针J9的3号引脚相连,四芯排针J9的1号引脚连接电源网络3V3,四芯排针J9的4号引脚连接GND信号,芯片U1的25号引脚、26号引脚、27号引脚、28号引脚悬空、芯片U1的29号引脚和电阻R56的一端相连,电阻R56的另一端和四芯针座J10的3号引脚相连,芯片U1的30号引脚和电容C29的一端,电阻R55的一端相连,电阻R55的另一端和四芯针座J10的2号引脚相连,电容C29的另一端和四芯针座J10的4号引脚相连且连接GND信号,四芯针座J10的1号引脚连接电源网络3V3,芯片U1的31号引脚和32号引脚相连且连接信号GND,六芯针座J1的1号引脚和电容C30的一端、芯片U9的1号引脚相连且连接电源网络VCC,芯片U9的2号引脚和六芯针座J1的2号引脚、电容C30的另一端、电容C31的一端、发光二极管LED2的阴极、二芯针座J11的2号引脚相连且连接GND信号,所述芯片U9的3号引脚和电容C31的另一端、电阻R57的一端、二芯针座J11的1号引脚相连,电阻R57的另一端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相连,芯片U3的2号引脚和电容C29的一端相连且连接VREF信号,电容C29的另一端连接GND信号,芯片U3的3号引脚连接GND信号,芯片U3的4号引脚和电阻R58的一端、电阻R59的一端、电阻R60的一端相连,电阻R58的另一端连接GND信号,电阻R60的另一端和电容C33的一端、电阻R61的一端相连,电容C33的另一端连接GND信号,电阻R61的另一端连接CT信号,电阻R59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E极相连,三极管Q1的C极连接VREF信号,三级管Q1的B极和电容C32的一端、芯片U3的8号引脚相连,电容C32的另一端连接GND信号,芯片U3的6号引脚和7号引脚相连,芯片U3的10号引脚悬空,芯片U3的13号引脚连接电源网络VCC,芯片U3的15号引脚和电容C33的一端相连且连接电源网络VCC,电容C33的另一端连接GND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相380V供电手弧逆变焊机的整机电路原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线路板包含单片机芯片U16,芯片U16具有32个引脚,芯片U16的1号引脚、5号引脚、17号引脚连接电源网络3.3V,芯片U16的2号引脚、3号引脚、6号引脚、10号引脚、12号引脚、13号引脚、17号引脚、18号引脚、19号引脚、20号引脚、21号引脚、22号引脚、25号引脚、26号引脚、27号引脚、28号引脚悬空,芯片U16的4号引脚和电阻R115的一端、电容C101的一端相连,电阻R115的另一端和电源网络3.3V相连,电容C101的另一端连接GND信号,芯片U16的7号引脚和电阻R116的一端、开关SW1的一端、电容C102的一端相连,电阻R116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网络3.3V,电容C102的另一端和开关SW1的另一端相连且连接GND信号,芯片16的8号引脚和电阻R117的一端相连,电阻R117的另一端和四芯针座J29的2号引脚相连,芯片U16的9号引脚和电阻R118的一端相连、电阻R118的另一端和四芯针座J29的3号引脚相连,四芯针座J29的1号引脚和电源网络3.3V,四芯针座J29的4号引脚连接GND信号,芯片U16的11号引脚和电容C103的一端、编码器U17的1号引脚、电阻R119的一端相连,电容R103的另一端和编码器U17的5号引脚、3号引脚相连且连接GND信号,电阻R119的另一端和电阻R120的一端、电阻R121的一端相连,电阻R120的另一端和编码器U17的4号引脚、芯片U16的15引脚、电容C105的一端相连,电阻R121的另一端和编码器U17的2号引脚、芯片U16的14号引脚、电容C104的一端相连,编码器U17的6号引脚和7号引脚悬空,电容C104的另一端和电容C105的另一端相连且连接GND信号,芯片U16的16号引脚和31号引脚、32号引脚相连且连接GND信号,芯片U16的23号引脚和四芯排针J30的2号引脚相连,芯片U16的24号引脚和四芯排针J30的3号引脚相连,四芯排针J30的1号引脚和电容C106的一端、电容C107的一端、电容C108的一端相连且连接电源网络3.3V,四芯排针J30的4号引脚和电容C106的另一端、电容C107的另一端、电容C108的另一端相连且连接信号GND,芯片U16的29号引脚和电阻R123的一端相连,芯片R123的另一端和十芯扁平插座J32的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南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宗镕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