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柄式支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7940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柄式支架系统,包括:释放手柄,所述释放手柄包括:手柄本体和设置于其上的释放开关;与所述释放手柄连接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套管和贯穿其延伸的固定芯轴,所述套管与所述手柄本体连接,所述固定芯轴的近端与所述释放开关连接,所述固定芯轴在释放开关的作用下与所述套管发生相对运动;以及通过所述输送机构夹持的自膨支架,所述自膨支架的近端具有突出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通过由所述固定芯轴的远端与套管形成的夹持单元夹持。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小推动阻力的、确保支架在植入过程中可完全回收与再植入的、大幅提高容错率的、大大降低密网支架植入的操作难度的手柄式支架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柄式支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手柄式支架系统。
技术介绍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并具有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脑血管疾病,普遍认为其形成原因是局部血管异常导致在血流冲击下形成瘤样突起。破裂的颅内动脉瘤致死率非常高,几乎高达50%,传统的治疗手段是采用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但手术难度较高、手术风险大,受医生经验及其他因素制约较大;而介入治疗相比传统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明显优势,得到了医生和病人的广泛接受和认可。血流导向装置是近几年新兴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方法,其原理为重建动脉瘤处血管的正确路径、恢复血流方向。血流导向装置以重塑颅内血管血流方向的方式减少血液进入瘤体,从而使动脉瘤逐渐缩小直至消失,尤其是对于宽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相比弹簧圈栓塞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血流导向装置一般是由自膨式支架与输送装置配合使用,通过微导管将自膨式支架输送至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并释放,然而,目前的血流导向装置中支架并不与输送构件机械连接,而是通过输送组件与支架一端的摩擦力将其输送至目标位置,由于微导管内径较小,这种方式导致推送过程支架一端受力较大,容易因受力不均匀而在推送过程挤压变形,导致释放后不能完整地覆盖病变位置、造成脱落或堵塞,有一定手术失败风险,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柄式支架系统,从而解决传统血流导向支架使用输送系统上的摩擦组件将支架拖动至目标位置导致的输送过程中支架受力不均、阻力较大,支架易发生变形和脱落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手柄式支架系统,包括:释放手柄,所述释放手柄包括:手柄本体和设置于其上的释放开关;与所述释放手柄连接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套管和贯穿其延伸的固定芯轴,所述套管与所述手柄本体连接,所述固定芯轴的近端与所述释放开关连接,所述固定芯轴在释放开关的作用下与所述套管发生相对运动;以及通过所述输送机构夹持的自膨支架,所述自膨支架的近端具有突出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通过由所述固定芯轴的远端与套管形成的夹持单元夹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释放开关包括:“开”和“关”两种状态,当处于“关”状态时,所述套管和固定芯轴的远端在所述自膨支架的固定部两侧形成封闭结构将其固定;当处于“开”状态时,固定芯轴相对套管发生位移以释放所述自膨支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芯轴的近端与所述释放开关焊接、粘接或机械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套管的远端具有一自内壁径向向内延伸的台阶结构,所述固定芯轴的远端具有一自轴心径向向外延伸的圆盘结构,所述台阶结构与圆盘结构形成所述夹持单元以将所述自膨支架的固定部夹持在二者之间。当自膨支架被夹持时,所述台阶结构的远端平面与固定部的近端平面相接触,所述圆盘结构的近端平面与固定部的远端平面相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固定芯轴除远端增大形成圆盘状结构外,其余部分为具有一定柔顺性的丝或棒状结构,可以为金属、合金或高分子材料;当前推或后撤释放开关时,固定芯轴能够与其联动发生向前或向后的运动,从而与套管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实现对自膨支架的夹持与释放。所述自膨支架包括龙骨支架和密网支架,二者以龙骨支架在外、密网支架在内的结构套装连接,通过激光焊接、粘连、机械连接固定。龙骨支架的内径略大于密网支架的外径。所述龙骨支架的丝径大于所述密网支架的丝径,所述龙骨支架的网孔尺寸大于所述密网支架的网孔尺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龙骨支架的丝径为0.01mm~1mm,金属覆盖率为1%~50%;所述密网支架的丝径为0.01~0.8mm,金属覆盖率为10%-60%。所述龙骨支架和密网支架使用相同或不同的具有记忆功能的合金、或具有高弹性的金属、或具有高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合金和金属包括:不锈钢、铂金、铂钨合金、铂铱合金、镍钛合金或钴铬合金;所述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乙烯、聚甲醛、聚氨酯、聚酯、聚四氟乙烯、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聚酰胺、聚酰亚胺或尼龙。所述自膨支架的固定部为龙骨支架的编织丝或切割丝收拢而成的结构;所述龙骨支架的两端为突出延伸于所述密网支架以外的喇叭状结构,有助于支架锚定性能的提高,防止发生移位或短缩。优选地,自膨支架的远端也设有编织丝或切割丝收拢而成的固定部。无论是支架近端还是远端的固定部均起到收束龙骨支架端口编织丝或切割丝的作用,近端的固定部还能起到与输送机构配合将支架固定于系统上的作用。所述自膨支架包括由射线透不过材料制成的显影元件,所述射线透不过材料包括:金、铂钨合金、铂铱合金或显影性高分子材料;所述显影元件为织入支架中的显影丝,或固定于支架的网络结点上的点状元件,或安装于支架端部的固定部上的块状元件。优选地,握持手柄上由硅胶等增加摩擦力的涂层涂敷,方便医生进行输送操作。优选地,套管和固定芯轴均具有变化的柔顺性,其柔顺性从近端向远端逐渐增加。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手柄式支架系统,自膨支架的自膨效果体现在:当通过输送机构输送支架时,支架以压握态被束缚于微导管之中,且头端被支架释放手柄握持;只要支架被释放前,无论是通过释放手柄推送或后撤支架时,支架均维持压握状态,其压握状态下外径等于微导管内径。当直接被推出微导管后,微导管内壁提供的径向压握力消失,支架能够自动膨大,其外径与血管壁相适应。在此过程中,龙骨支架与密网支架的压握和自膨同时发生。龙骨支架两侧的喇叭状结构为支架带来进一步的锚定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手柄式支架系统,其相对现有技术的结构改进以及优越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套管与固定芯轴配合夹持对自膨支架进行输送,提高了支架的推送效率,解决了传统血流导向支架使用输送系统上的摩擦组件将支架拖动至目标位置导致的输送过程中支架受力不均、阻力较大的问题,支架不易发生变形和脱落的问题;2)使用手柄上的释放开关进行支架的释放,闭合状态时支架被牢固握持不会脱出,保证在植入过程中的完全回收与再植入,增加了手术过程中的容错率,有效地降低了密网支架植入的操作难度;3)通过提供一种双层结构的自膨支架,使支架能与手柄式输送机构更好地配合使用,同时双层自膨支架的外层龙骨支架与微导管之间的接触面积相比于单层密网支架与微导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进一步减小了推送阻力。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小推动阻力的、确保支架在植入过程中可完全回收与再植入的、提高容错率的、降低密网支架植入的操作难度的手柄式支架系统。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手柄式支架系统处于夹持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如图1所示的手柄式支架系统处于夹持状态下的细节放大示意图;图3为如图1所示的手柄式支架系统处于释放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A和图4B分别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两个优选实施例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自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龙骨支架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柄式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释放手柄,所述释放手柄包括:手柄本体和设置于其上的释放开关;/n与所述释放手柄连接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套管和贯穿其延伸的固定芯轴,所述套管与所述手柄本体连接,所述固定芯轴的近端与所述释放开关连接,所述固定芯轴在释放开关的作用下与所述套管发生相对运动;以及/n通过所述输送机构夹持的自膨支架,所述自膨支架的近端具有突出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通过由所述固定芯轴的远端与套管形成的夹持单元夹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柄式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释放手柄,所述释放手柄包括:手柄本体和设置于其上的释放开关;
与所述释放手柄连接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套管和贯穿其延伸的固定芯轴,所述套管与所述手柄本体连接,所述固定芯轴的近端与所述释放开关连接,所述固定芯轴在释放开关的作用下与所述套管发生相对运动;以及
通过所述输送机构夹持的自膨支架,所述自膨支架的近端具有突出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通过由所述固定芯轴的远端与套管形成的夹持单元夹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式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开关包括:“开”和“关”两种状态,当处于“关”状态时,所述套管和固定芯轴的远端在所述自膨支架的固定部两侧形成封闭结构将其固定;当处于“开”状态时,固定芯轴相对套管发生位移以释放所述自膨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式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芯轴的近端与所述释放开关焊接、粘接或机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式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远端具有一自内壁径向向内延伸的台阶结构,所述固定芯轴的远端具有一自轴心径向向外延伸的圆盘结构,所述台阶结构与圆盘结构形成所述夹持单元以将所述自膨支架的固定部夹持在二者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柄式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自膨支架被夹持时,所述台阶结构的远端平面与固定部的近端平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晶张捷捷吴重草胡天宙刘振全孙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暖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