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84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茶,公开了一种红茶加工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新鲜茶叶放入萎凋槽内进行萎凋;步骤二、将萎凋后的茶叶放入揉捻室内进行揉捻;步骤三、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入发酵室内进行发酵;步骤四、通过烘干机对发酵后的茶叶进行烘干,得到成品红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精确的自动化控制红茶加工工艺中各道工序中的温度和湿度,能够景区把握其发酵精度,从而使得最终发酵出的红茶充分保证品质以及口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茶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茶,尤其涉及了一种红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现有技术中对于红茶加工时一般根据工人的经验判断工艺进程,该种人工方法不仅增加人工成本,而且较难把握其发酵精度,从而使得最终发酵出的红茶难以保证品质以及口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红茶加工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红茶加工工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红茶加工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新鲜茶叶放入萎凋槽内进行萎凋,萎凋槽上设有对萎凋槽进行吹热风的鼓风机和加热炉灶,还设有对热风进行温度检测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控制萎凋槽内热风温度为32-38℃,直到萎凋叶含水量为60-65%结束萎凋;步骤二、将萎凋后的茶叶放入揉捻室内进行揉捻,通过设置在揉捻室内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湿度传感器控制揉捻室内温度为22-24℃,相对湿度为88-90%,直到茶叶成条率达到92%;步骤三、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入发酵室内进行发酵,发酵室内设有加温加湿系统,加温加湿系统包括雾化器、与雾化器连接的发酵控制器以及与发酵控制器连接的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雾化器内设有加热棒,雾化器上设有输气管;通过加温加湿系统控制发酵室内叶温低于30℃,气温控制在24-25℃、相对湿度高于96%,发酵时间为4-6h,直到发酵叶含水量为62-64%;步骤四、通过烘干机对发酵后的茶叶进行烘干,得到成品红茶。作为优选,步骤一中在萎凋槽上设有与鼓风机、加热炉灶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连接的萎凋控制器,萎凋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控制鼓风机、加热炉灶实现对萎凋槽内热风温度实时监控。作为优选,步骤二中在揉捻室上设有与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湿度传感器连接的揉捻控制器,揉捻室内设有与揉捻控制器连接的加热器和加湿器,揉捻控制器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和湿度信息对揉捻室进行温度和湿度控制。作为优选,步骤四中分为两侧哄干,第一次烘干温度为116-120℃,时间为12-15min,第一次烘干后茶叶的含水量为25-30%;第二次哄干温度为85-90℃,时间为15-20min,第二次烘干含水量为5%。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精确的自动化控制红茶加工工艺中各道工序中的温度和湿度,能够景区把握其发酵精度,从而使得最终发酵出的红茶充分保证品质以及口感。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红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新鲜茶叶放入萎凋槽内进行萎凋,萎凋槽上设有对萎凋槽进行吹热风的鼓风机和加热炉灶,还设有对热风进行温度检测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控制萎凋槽内热风温度为32-38℃,直到萎凋叶含水量为60-65%结束萎凋;步骤二、将萎凋后的茶叶放入揉捻室内进行揉捻,通过设置在揉捻室内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湿度传感器控制揉捻室内温度为22-24℃,相对湿度为88-90%,直到茶叶成条率达到92%;步骤三、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入发酵室内进行发酵,发酵室内设有加温加湿系统,加温加湿系统包括雾化器、与雾化器连接的发酵控制器以及与发酵控制器连接的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雾化器内设有加热棒,雾化器上设有输气管;通过加温加湿系统控制发酵室内叶温低于30℃,气温控制在24-25℃、相对湿度高于96%,发酵时间为4-6h,直到发酵叶含水量为62-64%;本实施例中同时控制发酵室内的气温和叶温,能够避免多酚类氧化剧烈,降低茶叶香味,同时避免物质转化不充分,降低茶叶品质;另外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的检测发酵室内的发酵温度和湿度,并将检测到的信号发送给发酵控制器,发酵控制器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与预先设定的合理温度、湿度值比较来控制加温加湿系统,即控制雾化器的汽体输入量以及控制加热棒加温得到热蒸汽输入,保证发酵室内具有合理的温度和湿度。步骤四、通过烘干机对发酵后的茶叶进行烘干,得到成品红茶。本实施例中步骤一中在萎凋槽上设有与鼓风机、加热炉灶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连接的萎凋控制器,萎凋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控制鼓风机、加热炉灶实现对萎凋槽内热风温度实时监控。本实施例中步骤二中在揉捻室上设有与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湿度传感器连接的揉捻控制器,揉捻室内设有与揉捻控制器连接的加热器和加湿器,揉捻控制器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和湿度信息对揉捻室进行温度和湿度控制。通过揉捻控制器充分控制揉捻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促进多酚类氧化,为红茶最终品质做好前提条件。本实施例中步骤四中分为两侧哄干,第一次烘干温度为116-120℃,时间为12-15min,第一次烘干后茶叶的含水量为25-30%;第二次哄干温度为85-90℃,时间为15-20min,第二次烘干含水量为5%。两次烘干能够使得茶叶充分干燥,使得茶叶的茶香得以展现。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将新鲜茶叶放入萎凋槽内进行萎凋,萎凋槽上设有对萎凋槽进行吹热风的鼓风机和加热炉灶,还设有对热风进行温度检测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控制萎凋槽内热风温度为32-38℃,直到萎凋叶含水量为60-65%结束萎凋;/n步骤二、将萎凋后的茶叶放入揉捻室内进行揉捻,通过设置在揉捻室内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湿度传感器控制揉捻室内温度为22-24℃,相对湿度为88-90%,直到茶叶成条率达到92%;/n步骤三、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入发酵室内进行发酵,发酵室内设有加温加湿系统,加温加湿系统包括雾化器、与雾化器连接的发酵控制器以及与发酵控制器连接的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雾化器内设有加热棒,雾化器上设有输气管;通过加温加湿系统控制发酵室内叶温低于30℃,气温控制在24-25℃、相对湿度高于96%,发酵时间为4-6h,直到发酵叶含水量为62-64%;/n步骤四、通过烘干机对发酵后的茶叶进行烘干,得到成品红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新鲜茶叶放入萎凋槽内进行萎凋,萎凋槽上设有对萎凋槽进行吹热风的鼓风机和加热炉灶,还设有对热风进行温度检测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控制萎凋槽内热风温度为32-38℃,直到萎凋叶含水量为60-65%结束萎凋;
步骤二、将萎凋后的茶叶放入揉捻室内进行揉捻,通过设置在揉捻室内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湿度传感器控制揉捻室内温度为22-24℃,相对湿度为88-90%,直到茶叶成条率达到92%;
步骤三、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入发酵室内进行发酵,发酵室内设有加温加湿系统,加温加湿系统包括雾化器、与雾化器连接的发酵控制器以及与发酵控制器连接的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雾化器内设有加热棒,雾化器上设有输气管;通过加温加湿系统控制发酵室内叶温低于30℃,气温控制在24-25℃、相对湿度高于96%,发酵时间为4-6h,直到发酵叶含水量为62-64%;
步骤四、通过烘干机对发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雯颜伟信毛克成郑吟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市绿峰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