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波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养虾系统双弧形连续浓缩排污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7820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养虾系统双弧形连续浓缩排污装置及方法,特点是包括至少两根对称设置的集污管,集污管的开口端位于养殖池底部中心处,集污管靠近养殖池壁一端与气提管的底部相连通,两根气提管之间且位于养殖池的水面上设置有与气提管连通的横管,横管的外壁且靠近养殖池壁侧设置有朝横管弯曲的可拆卸的粗弧形筛网,横管的管壁上且位于粗弧形筛网区域设置有长条孔,粗弧形筛网的底部与横管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收集槽,粗弧形筛网的下方设置有用于过滤粗弧形筛网滤后水的可拆卸的细弧形筛网,细弧形筛网的三角形底部设置有收集斗,优点是能够及时分离出虾壳、死虾、活力不佳的病虾并浓缩残饵、粪便后排放,且极大降低排污耗水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养虾系统双弧形连续浓缩排污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尤其是涉及一种养虾系统双弧形连续浓缩排污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在虾类养殖系统中,为保障养殖系统维持良好的水质环境,需要及时将残饵、粪便、虾壳、死虾等污物及时排出养殖系统。虾类养殖排污系统基本形式是通过促进水流旋转,使各类污物汇集于锅底形池底中心排污口附近,再在水压差作用下,将污物通过排污管排出养殖系统。在排污口需要设置防逃网以防活虾被排出,但同时也造成虾壳、病虾、死虾难以排出,导致防逃网堵塞;由于防逃网设置在水下,养殖中难以更换,进而降低排污效果,而病虾、死虾很容易腐烂分解进而污染水质,因此有些虾类养殖系统同时另设置死虾、病虾排污管道,单独控制,但无法防止活虾排出。因此在防止活虾逃逸的同时,将养殖水体中虾壳、死虾、活力不佳的病虾和残饵、粪便等污物及时排出养殖系统是一项虾类成功养殖的关键技术。于2013年7月30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20373527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高位虾池浮球式排污器;这种装置可以将虾壳有效排出池外,由于安装在高位养虾池底部排污口,养殖中难以检修更换。于2016年7月6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5724307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虾类室内工厂化养殖的气提式除污装置;该装置通过排污时释放气泡,惊扰活虾离开排污口不被排出,然后通过气体提升排污口盖板,快速去除虾池的死虾、活力不佳的病虾、残饵、粪便。然而该装置排污套管和底盘同样安装养殖水体底部,死虾、活力不佳的病虾、残饵和粪便的排出不易观察,排污期间活虾仍可能被水流带出且难以察觉,而且有活动部件,水中使用易被异物卡住。2019年3月12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945221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循环水养虾系统中去除污物以及活虾防逃的装置和方法,另外2019年9月27公开的,公开号CN11027891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提出适用于循环水养虾系统活虾自行返池的分体式表层集污器。这两个专利技术提出的装置,均能够收集虾壳、死虾、活力不佳的病虾,防止溢流逃虾,但集污器总体结构较为复杂,且残饵、粪便均需要接入后继分离装置进一步分离处理,只能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配套使用,后继需要水泵等系列辅助设备,投入成本及能耗均较高,一般养殖户难以承受。因此,研发一种能够有效浓缩虾壳、死虾、活力不佳的病虾与污物并及时排出,进而降低排污水量,同时还能防止活虾逃逸,便于检修、结构简单的排污装置,对于推动虾类高密度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及时分离出虾壳、死虾、活力不佳的病虾并浓缩残饵、粪便后排放,且极大降低排污耗水量的养虾系统双弧形连续浓缩排污装置及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养虾系统双弧形连续浓缩排污装置,包括至少两根对称设置的集污管,所述的集污管紧贴养殖池底部安放,所述的集污管的开口端位于养殖池底部中心处,所述的集污管靠近养殖池壁一端与所述的气提管相连通,两根所述的气提管之间且位于所述的养殖池的水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的气提管连通的横管,所述的横管的外壁且靠近养殖池壁侧设置有朝所述的横管弯曲的可拆卸的粗弧形筛网,所述的横管的管壁上且位于所述的粗弧形筛网区域设置有用于流出养殖污水的长条孔,所述的粗弧形筛网的底部与所述的横管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收集大尺寸颗粒物的收集槽,所述的粗弧形筛网的下方设置有用于过滤所述的粗弧形筛网滤后水的可拆卸的细弧形筛网,所述的细弧形筛网的顶部与所述的粗弧形筛网连接且其底部位于所述的养殖池顶处,所述的细弧形筛网朝所述的养殖池外弯曲且其三角形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小尺寸颗粒物的收集斗。所述的集污管的管壁上且靠近所述的养殖池底侧开设有若干个吸污孔,所述的集污管的开口端设置有朝向养殖池底集污斗的弯头。所述的集污管通过变径管与所述的气提管连通。所述的气提管的顶部开口伸出所述的养殖池的水面,所述的气提管内设置有至少一根纳米曝气管,所述的纳米曝气管通过压缩空气管与外部增氧机连接。所述的收集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的第一挡板15的高度为1-2cm。所述的细弧形筛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的粗弧形筛网为网眼规格10-80目的塑料网。在养殖过程中随着虾类长大逐步更换为目数低的弧形筛。所述的细弧形筛网为网眼规格150-300目的丝绢网。利用上述装置进行养虾系统双弧形连续浓缩排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投饵时,关闭气提进气,停止提水集污;(2)投饵1.0-1.5h后,虾类吃料结束,开启气提进气,开始提水集污过滤直至下次投饵前关闭气提提水;(3)每日对第一道粗弧形筛网巡检一次,手工清除截留在第一道粗弧形筛网上以及收集槽内的虾壳、死虾、活力不佳的病虾;(4)每日对第二道细弧形筛网底部的收集斗进行人工清理一次,检查剩余饵料状况,并根据剩饵量调整下次投饵量;(5)在养殖过程中,在养殖中随着虾类长大将第一道粗弧形筛网逐步更换为目数低的弧形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一种养虾系统双弧形连续浓缩排污装置及方法,在气提管内曝气纳米管开始工作时,沉淀于池底的污物(残饵、粪便、虾壳、死虾、活力不佳的病虾)被抽吸并通过横管上的长条孔流出,通过两道弧形筛连续过滤拦截污物,其中第一道弧形筛为粗弧形筛,筛网网眼较大,只截留尺寸较大的虾壳、虾体等,残饵、粪便透过第一道弧形筛下落到第二道弧形筛;第二道弧形筛为细弧形筛,筛网网眼较小,残饵、粪便被截留浓缩,滤后水直接下落返回养殖池。在运行中,第一道粗弧形筛上拦截的活虾,由于蹦跳能由收集槽两侧的低挡板跳出自行返回养殖池。虾壳、死虾、活力不佳的病虾被第一道弧形筛截留并落入收集槽中,每日由人工清除。第二道弧形筛上截留的残饵粪便,在水流冲刷作用下逐步滑入收集斗中,定期人工收集清理。(1)本专利技术的装置解决了虾类养殖池底部排污口设置防逃网容易堵塞的弊端,将防逃网、排污截污装置均设置于表层,在实现及时排污的同时,便于养殖全程有效掌握虾壳、死虾、病虾和残饵粪便的去除情况,同时活虾能够自动返回养殖水体,虾壳、死虾、活力不佳的病虾也非常便于人工清除。能够及时发现掌握虾类养殖中出现的死虾、饵料剩余状况。(2)两道弧形筛均为活动式,方便更换清洗,其中第一道弧形筛在不同养殖阶段可以方便更换不同规格弧形筛。(3)排污耗水量低。由于第二道弧形筛可以浓缩残饵粪便,可以极大降低养殖中排污耗水量。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一种养虾系统双弧形连续浓缩排污装置及方法,适用于现有虾类养殖系统中各种形状的养殖池,尤其是解决了高密度工厂化养殖中虾壳、死虾和污物难排出的问题,并有效防止活虾逃逸;使用本专利技术可以及时掌握池底出现死虾、过剩饵料等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养虾系统双弧形排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养虾系统双弧形排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粗弧形筛网和细弧形筛网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养虾系统双弧形连续浓缩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根对称设置的集污管,所述的集污管紧贴养殖池底部安放,所述的集污管的开口端位于养殖池底部中心处,所述的集污管靠近养殖池壁一端与所述的气提管相连通,两根所述的气提管之间且位于所述的养殖池的水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的气提管连通的横管,所述的横管的外壁且靠近养殖池壁侧设置有朝所述的横管弯曲的可拆卸的粗弧形筛网,所述的横管的管壁上且位于所述的粗弧形筛网区域设置有用于流出养殖污水的长条孔,所述的粗弧形筛网的底部与所述的横管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收集大尺寸颗粒物的收集槽,所述的粗弧形筛网的下方设置有用于过滤所述的粗弧形筛网滤后水的可拆卸的细弧形筛网,所述的细弧形筛网的顶部与所述的粗弧形筛网连接且其底部位于所述的养殖池顶处,所述的细弧形筛网朝所述的养殖池外弯曲且其三角形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小尺寸颗粒物的收集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虾系统双弧形连续浓缩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根对称设置的集污管,所述的集污管紧贴养殖池底部安放,所述的集污管的开口端位于养殖池底部中心处,所述的集污管靠近养殖池壁一端与所述的气提管相连通,两根所述的气提管之间且位于所述的养殖池的水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的气提管连通的横管,所述的横管的外壁且靠近养殖池壁侧设置有朝所述的横管弯曲的可拆卸的粗弧形筛网,所述的横管的管壁上且位于所述的粗弧形筛网区域设置有用于流出养殖污水的长条孔,所述的粗弧形筛网的底部与所述的横管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收集大尺寸颗粒物的收集槽,所述的粗弧形筛网的下方设置有用于过滤所述的粗弧形筛网滤后水的可拆卸的细弧形筛网,所述的细弧形筛网的顶部与所述的粗弧形筛网连接且其底部位于所述的养殖池顶处,所述的细弧形筛网朝所述的养殖池外弯曲且其三角形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小尺寸颗粒物的收集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虾系统双弧形连续浓缩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污管的管壁上且靠近所述的养殖池底侧开设有若干个吸污孔,所述的集污管的开口端设置有朝向养殖池底集污斗的弯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虾系统双弧形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污管通过变径管与所述的气提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虾系统双弧形连续浓缩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提管的顶部开口伸出所述的养殖池的水面,所述的气提管内设置有至少一根纳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和平朱建林张德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