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交水稻幼苗定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784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杂交水稻幼苗定植器,包括呈阵列设置的多个育秧套管,多个育秧套管为前后方向三列,多个育秧套管为左右方向四列,位于前后同一直线上的多个育秧套管中相邻的两个育秧套管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座,位于左右同一直线上的多个育秧套管中相邻的两个育秧套管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矩形管,所述育秧套管的底部设置有锥形罩,所述锥形罩由两个扇弧形罩相互接触形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便于单驱动同步对多个锥形罩进行收纳以解除托挡,且便于在不取出秧苗的同时同步对多个秧苗进行插秧操作,无需逐个取出插秧,提高插秧效率,且能够有效避免因逐个取出插秧对秧苗造成的损伤,满足使用需求,有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杂交水稻幼苗定植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幼苗定植器
,尤其涉及一种杂交水稻幼苗定植器。
技术介绍
水稻育苗定植器是农业作业中常用的育苗工具,待植株长到一定的高度后去除插秧,水稻育苗定植器多为盘状,内部设置有多个由隔板分割出的育秧槽,能够进行分隔,使得秧苗株距大多差不多,以避免直接播种造成株距过小影响生长,在育秧时将混合土放入育秧槽内并洒下稻种,也大多会在混合土上洒一层稻壳灰。传统的定植器在秧苗长成之后可以进行插秧作业的时候,通常都是人工取出后一个个进行插秧操作,且在取出插秧的过程中,极容易造成秧苗在取出时造成损伤;综合来说,现有的杂交水稻幼苗定植器,其存在不便于在育苗完成后在不取出的同时、辅助人员对多个秧苗同步快速进行插秧的功能,插秧效率低,和造成秧苗在取出过程中损伤率高,不能满足使用需求,针对此现象,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杂交水稻幼苗定植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杂交水稻幼苗定植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杂交水稻幼苗定植器,包括呈阵列设置的多个育秧套管,多个育秧套管为前后方向三列,多个育秧套管为左右方向四列,位于前后同一直线上的多个育秧套管中相邻的两个育秧套管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座,位于左右同一直线上的多个育秧套管中相邻的两个育秧套管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矩形管,所述育秧套管的底部设置有锥形罩,所述锥形罩由两个扇弧形罩相互接触形成,所述育秧套管上设置有与对应的锥形罩相配合的回缩收纳机构。优选地,所述回缩收纳机构包括开设在育秧套管底部的两个扇弧形收纳槽,位于左右同一直线上的多个育秧套管的上方设有同一个横杆,多个横杆中相邻的两个横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短支杆,所述矩形管内滑动套设有矩形杆,矩形杆的顶端与对应的横杆的底部固定连接,位于同一个育秧套管上的两个扇弧形收纳槽对称设置,扇弧形收纳槽与对应的扇弧形罩相适配,扇弧形罩的顶部延伸至对应的扇弧形收纳槽内,扇弧形罩的外侧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育秧套管的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斜杆,斜杆的顶端转动安装有定滑轮,凹槽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软钢丝绳,且软钢丝绳的顶端绕过对应的定滑轮的外侧并与横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扇弧形罩的顶部与对应的扇弧形收纳槽的顶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多个育秧套管上设置有同一组与多个回缩收纳机构相配合的单驱动升降调整机构。优选地,所述单驱动升降调整机构包括开设在多个横杆中位于中间的横杆顶部的第一矩形槽,位于前后三列中处于中间一列的多个育秧套管中最外侧的两个育秧套管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座,所述矩形座的顶部开设有第二矩形槽,且第二矩形槽内滑动套设有矩形支杆,矩形支杆的顶端延伸至对应的矩形座的上方并与中间的横杆的底部固定连接,矩形支杆的底端开设有第三矩形槽,且第三矩形槽内滑动套设有固定杆,固定杆的底端与对应的第二矩形槽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第三矩形槽的顶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螺杆,固定杆螺纹套设在对应的螺杆上,螺杆的顶端延伸至第一矩形槽内固定固定连接有链轮,两个链轮上传动连接有同一个链条,位于中间的横杆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顶部为开口设置的电机箱,电机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电机箱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第一矩形槽内并与两个链轮中位于右侧的链轮的顶部固定连接,电机箱的左侧与中间的横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挡板,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拉环。优选地,所述凹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穿孔,软钢丝绳位于对应的穿孔内并与穿孔的内壁不接触。优选地,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蓄电池的前侧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单片机和无线遥控开关,单片机和蓄电池均与驱动电机电性连接,单片机与蓄电池电性连接,单片机与无线遥控开关电性连接,无线遥控开关匹配设置有外部遥控器。优选地,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与对应的螺杆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三矩形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圆孔,且第一圆孔内固定套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螺杆的外侧焊接套装。优选地,所述第一矩形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第二圆孔,螺杆位于对应的第二圆孔内并与第二圆孔的内壁不接触。优选地,所述电机箱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三圆孔,且第三圆孔内固定套设有密封轴承,密封轴承的内圈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外侧固定套装。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育秧套管、横杆、扇弧形罩、第二矩形槽、矩形支杆、螺杆、链轮、链条、驱动电机与固定杆相配合,在多个育秧套管内均放置混合土,由两个扇弧形罩组成的锥形罩能够将混合土拖住,在混合土内播种并进行不定时洒水和施肥,待秧苗成长至可以插秧时,将本装置底部的多个锥形罩直接按压插入秧田内,使得秧田内被插出多个锥形坑,此时正向启动驱动电机带动右侧的链轮转动,右侧的链轮通过链条带动左侧的链轮转动,链轮带动对应的螺杆转动,螺杆在对应的螺纹孔内转动并向上移动,此时螺杆带动对应的矩形支杆在第二矩形槽内向上滑动,两个矩形支杆同步带动位于中间的横杆向上移动;通过矩形管、矩形杆、横杆、短支杆、扇弧形收纳槽、扇弧形罩、凹槽、斜杆、定滑轮、软钢丝绳与弹簧相配合,位于中间的横杆向上移动时通过多个短支杆带动另外两个横杆同步向上移动,横杆带动对应的矩形杆在矩形管内向上滑动,横杆带动对应的多个软钢丝绳分别在定滑轮的外侧滑动,软钢丝绳带动对应的扇弧形罩在扇弧形收纳槽内向上倾斜滑动并对弹簧压缩,使得扇弧形罩逐渐被收纳至对应的扇弧形收纳槽内,解除了对混合土的托挡,此时混合土和秧苗自动向下掉入对应的锥形坑内,此时人员便可向上将本装置移起,实现单驱动同步对多个锥形罩进行收纳以解除托挡的目的,实现在不取出秧苗的同时同步对多个秧苗进行插秧操作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便于单驱动同步对多个锥形罩进行收纳以解除托挡,且便于在不取出秧苗的同时同步对多个秧苗进行插秧操作,无需逐个取出插秧,提高插秧效率,且能够有效避免因逐个取出插秧对秧苗造成的损伤,满足使用需求,有利于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杂交水稻幼苗定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杂交水稻幼苗定植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A部分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C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的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杂交水稻幼苗定植器的锥形罩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育秧套管、2矩形管、3矩形杆、4横杆、5短支杆、6连接座、7扇弧形收纳槽、8扇弧形罩、9凹槽、10斜杆、11定滑轮、12软钢丝绳、13矩形座、14第二矩形槽、15矩形支杆、16第三矩形槽、17螺杆、18弹簧、19第一矩形槽、20挡板、21拉环、22链轮、23链条、24电机箱、25驱动电机、26盖板、27蓄电池、28固定杆、29穿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实施例参照图1-6,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杂交水稻幼苗定植器,包括呈阵列设置的多个育秧套管1,多个育秧套管1为前后方向三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杂交水稻幼苗定植器,包括呈阵列设置的多个育秧套管(1),多个育秧套管(1)为前后方向三列,多个育秧套管(1)为左右方向四列,其特征在于,位于前后同一直线上的多个育秧套管(1)中相邻的两个育秧套管(1)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座(6),位于左右同一直线上的多个育秧套管(1)中相邻的两个育秧套管(1)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矩形管(2),所述育秧套管(1)的底部设置有锥形罩,所述锥形罩由两个扇弧形罩(8)相互接触形成,所述育秧套管(1)上设置有与对应的锥形罩相配合的回缩收纳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杂交水稻幼苗定植器,包括呈阵列设置的多个育秧套管(1),多个育秧套管(1)为前后方向三列,多个育秧套管(1)为左右方向四列,其特征在于,位于前后同一直线上的多个育秧套管(1)中相邻的两个育秧套管(1)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座(6),位于左右同一直线上的多个育秧套管(1)中相邻的两个育秧套管(1)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矩形管(2),所述育秧套管(1)的底部设置有锥形罩,所述锥形罩由两个扇弧形罩(8)相互接触形成,所述育秧套管(1)上设置有与对应的锥形罩相配合的回缩收纳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杂交水稻幼苗定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缩收纳机构包括开设在育秧套管(1)底部的两个扇弧形收纳槽(7),位于左右同一直线上的多个育秧套管(1)的上方设有同一个横杆(4),多个横杆(4)中相邻的两个横杆(4)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短支杆(5),所述矩形管(2)内滑动套设有矩形杆(3),矩形杆(3)的顶端与对应的横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位于同一个育秧套管(1)上的两个扇弧形收纳槽(7)对称设置,扇弧形收纳槽(7)与对应的扇弧形罩(8)相适配,扇弧形罩(8)的顶部延伸至对应的扇弧形收纳槽(7)内,扇弧形罩(8)的外侧底部开设有凹槽(9),所述育秧套管(1)的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斜杆(10),斜杆(10)的顶端转动安装有定滑轮(11),凹槽(9)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软钢丝绳(12),且软钢丝绳(12)的顶端绕过对应的定滑轮(11)的外侧并与横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扇弧形罩(8)的顶部与对应的扇弧形收纳槽(7)的顶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8),多个育秧套管(1)上设置有同一组与多个回缩收纳机构相配合的单驱动升降调整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杂交水稻幼苗定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驱动升降调整机构包括开设在多个横杆(4)中位于中间的横杆(4)顶部的第一矩形槽(19),位于前后三列中处于中间一列的多个育秧套管(1)中最外侧的两个育秧套管(1)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座(13),所述矩形座(13)的顶部开设有第二矩形槽(14),且第二矩形槽(14)内滑动套设有矩形支杆(15),矩形支杆(15)的顶端延伸至对应的矩形座(13)的上方并与中间的横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矩形支杆(15)的底端开设有第三矩形槽(16),且第三矩形槽(16)内滑动套设有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接楼张高阳叶水烽杨锌林弘张宗良王爱斌伍应保白鲁瑶何育芹
申请(专利权)人:上饶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