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机驱动的12V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707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机驱动的12V电源电路,在变压器电路和中段滤波电路之间设置开关电源芯片,变压器电路采用包括初级绕组、第一副绕组和第二副绕组的变压器,中段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开关电源芯片的电源引脚连接,初级绕组的两端构成回路,初级绕组的一端与中段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与开关电源芯片的漏极引脚连接,第一次级绕组的一端接地,其另一端一路与开关电源芯片的电源引脚连接,另一路与开关电源芯片的反馈引脚连接,第二次级绕组的一端接地,其另一端经所述后段滤波电路输出电压,从而开关电源芯片实时监控生成的12V电压是否稳定,并加以反馈调节,保证12V电源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机驱动的12V电源电路
本技术属于电机驱动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机驱动的12V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无刷直流电机采用电子换向装置代替了传统直流电机的机械换向装置,又具有与直流电机类似的机械特性,其磁钢置于转子上,通过不断地变换定子绕组通电方式产生旋转磁场驱动转子转动。由于转子采用了永磁体结构,无刷直流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的特点。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无刷直流电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无刷直流电机电源的稳定性影响着其转速、扭矩、功率和功效等,但是现有市场上的无刷直流电机电源往往都是直接通过变压器降压得到的12V电压,虽然在变压器前端和后端均设置了滤波电路,但是输出的电压依然不够稳定,从而容易损坏无刷直流电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用于电机驱动的电源不够稳定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采用开关电源芯片的稳压电路,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电机驱动的12V电源电路,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保护电路、前段滤波电路、整流电路、中段滤波电路、变压电路和后段滤波电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段滤波电路与变压电路之间的开关电源芯片,所述变压电路采用包括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和第二次级绕组的变压器,所述中段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电源芯片的电源引脚连接,所述初级绕组的两端构成回路,并且初级绕组的一端与中段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与开关电源芯片的漏极引脚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一端接地,其另一端一路与开关电源芯片的电源引脚连接,另一路与开关电源芯片的反馈引脚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一端接地,其另一端经所述后段滤波电路输出电压。作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电机驱动的12V电源电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电路包括设置于L线上的保险管和设置于L线与N线之间的压敏电阻。作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电机驱动的12V电源电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段滤波电路包括设置于L线与N线之间的放电电阻、抑制电磁干扰的电容器和共模电感,所述中段滤波电路和后段滤波电路均采用π型滤波电路。作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电机驱动的12V电源电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关电源芯片的电源引脚经降压电阻与中段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并且经反向二极管与第一次级绕组的一端连接。该技术一种用于电机驱动的12V电源电路的有益效果:采用两个次级绕组的变压器,并且添加设置开关电源芯片,其中一个次级绕组用以生成12V电压,另一次级绕组用以作为开关电源芯片的反馈电压,从而开关电源芯片实时监控生成的12V电压是否稳定,并加以反馈调节,保证12V电源的稳定性,大大提升电机运转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路图;图中:1、保护电路,2、前段滤波电路,3、整流电路,4、中段滤波电路,5、开关电源芯片,6、变压器,7、后段滤波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所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对本技术的范围并不构成任何限制。一种用于电机驱动的12V电源电路,从电压输入端到电压输出端依次设置保护电路1、前段滤波电路2、整流电路、中段滤波电路4、开关电源芯片5、变压电路和后段滤波电路7,具体的,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保护电路1包括L线连接的保险管F1和L线与N线之间连接的压敏电阻CNR1,其中保险管F1在电流过大时熔断从而保护电路,压敏电阻CNR1用以抑制输入电压瞬变中的尖峰;前段滤波电路2包括设置于L线与N线之间放电电阻、抑制电源电磁干扰用的第一电容C1和共模电感T2,其中放电电阻包括串联在一起的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整流电路采用型号为ABS10的桥式整流器BD1,并且在所述桥式整流器BD1的前端设置热敏电阻,图中由第二电阻R2表示,可以有效抑制起始工作时产生的浪涌电压形成的浪涌电流,而当电路进入稳态工作时,由于线路中持续工作电流引起发热,使得组织变得很小,对线路造成的影响可以完全忽略;中段滤波电路采用π型滤波电路,图中如第一电感L1、第一点解电容EC1、第二点解电容EC2所示。关键的,在中段滤波电路后端设置变压电路,该变压电路中采用双绕组变压器6,包括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和第二次级绕组,并且第一次级绕组连接开关电源芯片。具体的,初级绕组两端构成回路,即在初级绕组的两端连接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抗干扰电容CX2、第七电阻R7、以及第二二极管D2,其中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朝向中段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则中段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一路依次经第四电阻R4、第九电阻R9开关电源芯片5的电源引脚VDD连接,另一路与初级绕组的一端连接,初级绕组的另一端经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另一路直接与开关电源芯片5的漏极引脚Drain连接;第一次级绕组的一端接地,其另一端一路依次经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十电阻R10与开关电源芯片的电源引脚VDD连接,另一路经第十二电阻R12与开关电源芯片5的反馈引脚FB连接,并且开关电源芯片的反馈引脚FB还经第十三电阻R14接地。其中第二次级绕组一端接地,另一端经后段滤波电路7引出12V电源,和中段滤波电路一样,后段滤波电路同采用π型滤波电路,图中如第二电感L2、第三点解电容C3、第二电容C2所示,并且第二电感L2前端还设置第一二极管D1,用以单相导通。可见开关电源芯片5的电源引脚VDD由两路提供,当开关电源芯片5初始上电时,由中段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经第四电阻R4、第九电阻R9为其提供电源;当开关电源芯片工作稳定后,由第一次级绕组经第三二极管D3、第十电阻R10为其供电。其中开关电源芯片内部集成有一个mos管,使开关电源芯片得以控制,即漏极引脚Drain,当内部mos管导通时,初级绕组与开关电源芯片5之间构成回路,当内部mos管导通关断时,初级绕组两端构成回路。另外与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连接的反馈引脚FB形成反馈输出电压,用以与开关电源芯片内不的基准2V电压进行比较,调节输入电压的占空比,以改变输出的功率,从而保证电压的稳定。如在该实施例中,设定第一次级绕组为22匝、第二次级绕组为15匝,通过匝数比,如果第二次级绕组输出15V,第一次级绕组输出需要为22V,为了使反馈引脚FB的电压为2V,需要选用合适电阻的分压电路来实现,即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10,此处第十二电阻R12为27KΩ,第十三电阻R13为2.7KΩ。则相比现有技术中仅设置了滤波电路和降压变压器的12V电源电路,增设的开关电源芯片能够进一步保证输出电源的稳定性,进而提升电机运转的稳定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机驱动的12V电源电路,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保护电路、前段滤波电路、整流电路、中段滤波电路、变压电路和后段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段滤波电路与变压电路之间的开关电源芯片,所述变压电路采用包括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和第二次级绕组的变压器,所述中段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电源芯片的电源引脚连接,所述初级绕组的两端构成回路,并且初级绕组的一端与中段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与开关电源芯片的漏极引脚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一端接地,其另一端一路与开关电源芯片的电源引脚连接,另一路与开关电源芯片的反馈引脚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一端接地,其另一端经所述后段滤波电路输出电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机驱动的12V电源电路,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保护电路、前段滤波电路、整流电路、中段滤波电路、变压电路和后段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段滤波电路与变压电路之间的开关电源芯片,所述变压电路采用包括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和第二次级绕组的变压器,所述中段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电源芯片的电源引脚连接,所述初级绕组的两端构成回路,并且初级绕组的一端与中段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与开关电源芯片的漏极引脚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一端接地,其另一端一路与开关电源芯片的电源引脚连接,另一路与开关电源芯片的反馈引脚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一端接地,其另一端经所述后段滤波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延东魏世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原动力运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