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信息采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755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防信息采集系统,属于消防技术领域,包括射频感应器和远程终端,所述射频感应器包括供电模块、射频感应模块、无线信号发送模块和控制器,供电模块作为所述射频感应器的供电源,射频感应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无线信号发送模块与远程终端通讯连接,控制器的控制端还控制连接供电模块,供电模块包括初级稳压模块、充电模块、调压模块和电流调节模块,当光线充足时可以通过太阳能板实现充电和供电,当射频感应器收发信号时,所需功率较高,当射频感应器在不工作时处于待机状态,本方案可以通过调节电流调节模块实现对电流的控制,当发送信号时,可以提供较高电流,当待机状态时,保持低电流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防信息采集系统
本技术属于消防
,涉及到一种采集系统,具体为消防信息采集系统。
技术介绍
消防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将操作者对消防器械的检查结果进行收集,常用于写字楼、商场和体育馆等大型场所。在每个区域内设置有射频感应器,由于消防设备可靠性的检查非常重要且需考虑因素多,普遍为人工检查,当操作者对一个区域检查完毕后,将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并向射频感应器刷卡,表面此区域完成检查,如果远程终端检测到个别区域没有打卡,则说明操作者对此区域忘记检查会发生提示。但是当下消防信息采集系统的视频感应器的供电为电池供电,需要充电或者更换电池,供电不稳定,不同工作状态所需功耗不同,长时间处于最高的功耗对电池消耗大,不适用于较复杂的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消防信息采集系统,具有可充电和多功率选择的特点。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消防信息采集系统,包括射频感应器和远程终端,所述射频感应器包括供电模块、射频感应模块、无线信号发送模块和控制器,所述供电模块作为所述射频感应器的供电源,所述射频感应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无线信号发送模块与远程终端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端还控制连接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初级稳压模块、充电模块、调压模块和电流调节模块,所述初级稳压模块连接有太阳能板,所述初级稳压模块的电压输出端作为5V电压源;所述充电模块的电压输入端连接5V电压源,所述充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调压模块的电压输入端;所述调压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电流调节模块;所述电流调节模块的输出端与无线信号发送模块供电连接。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电池B1、二极管D2,所述充电电池B1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作为充电模块的正极输入端,所述充电电池B1的负极接地,所述充电模块的正极输入端与地之间连接有电容C3。所述调压模块包括可控稳压源U3、电阻R3、可调电阻RP1和电解电容C4,所述可控稳压源U3的K端经过电阻R2作为调压模块的电压输入端,所述可控稳压源U3的A端接地,所述可控稳压源U3的K端与地之间串联有电阻R3和可调电阻RP1,所述电阻R3与可调电阻RP1的串联点连接所述可控稳压源U3的R端,所述电解电容C4与可控稳压源U3的A端和K端并联连接,所述可控稳压源U3的K端作为调压模块的电压输出端。所述电流调节模块包括二极管D3、二极管D5和MOS管Q1,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经过电阻R4作为电流调节模块的电压输入端,所述电阻R4的负极作为电流调节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负载,所述MOS管Q1的漏极作为电流调节模块的负输出端,所述MOS管Q1的源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5与MOS管Q1的漏极和源极并联,所述二极管D5导通方向指向MOS管Q1的源极,所述MOS管Q1的栅极经过电阻R5作为电流调节模块的受控端。所述电流调节模块的电压输入端与地之间连接有瞬变抑制二极管D4。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和MOS管Q1的漏极之间连接有电容C5。所述初级稳压模块包括稳压器U1,所述稳压器U1的GND端子接地,所述稳压器Vin端子经过电阻R1连接太阳能板,所述稳压器Vout端子为初级稳压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稳压器U1的Vin端子和Vout端子之间连接有指向稳压器U1的Vin端子的二极管D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光线充足时可以通过太阳能板实现充电和供电,节约能源,当射频感应器收发信号时,所需功率较高,当射频感应器在不工作时处于待机状态,所需功率低,本方案可以通过调节电流调节模块实现对电流的控制,当发送信号时,可以提供较高电流,当待机状态时,保持低电流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初级稳压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中充电模块、调压模块和电流调节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防信息采集系统,包括射频感应器和远程终端,所述射频感应器包括供电模块、射频感应模块、无线信号发送模块和控制器,所述供电模块作为所述射频感应器的供电源,所述射频感应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无线信号发送模块与远程终端通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端还控制连接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初级稳压模块、充电模块、调压模块和电流调节模块。具体实施例,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所述初级稳压模块连接有太阳能板,所述初级稳压模块的电压输出端作为5V电压源。本方案可以通过太阳能板转换光能供电,可以保证工作时长。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所所述充电模块的电压输入端连接5V电压源,所述充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调压模块的电压输入端。充电模块可以将初级稳压模块收集的电能存储入充电电池B1中,进行蓄电。所述调压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电流调节模块,所述电流调节模块的输出端与无线信号发送模块供电连接。可控稳压源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为电流调节模块所述提供的电压,电流调节模块可实现对负载电流输出的调节,根据需要改变功率。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所述初级稳压模块包括稳压器U1,所述稳压器U1的GND端子接地,所述稳压器Vin端子经过电阻R1连接太阳能板,所述稳压器Vout端子为初级稳压模块的输出端。太阳能板输出的电压欠稳定,经过电阻R1的保护,输入稳压器U1的Vin端子,稳压器U1的型号为LM7805L可输出5V稳定电压。所述稳压器U1的Vin端子和Vout端子之间连接有指向稳压器U1的Vin端子的二极管D1。稳压器U1的Vout端子停止放电后二极管D1可以防止电流回流损坏稳压器U1。如说明书如图2所示,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电池B1、二极管D2,所述充电电池B1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作为充电模块的正极输入端,所述充电电池B1的负极接地,所述充电模块的正极输入端与地之间连接有电容C3。二极管D2可以保护初级稳压模块不受反向电流的影响,当初级稳压模块U1停止供电时,充电电池B1的正极电压不会强加于初级稳压模块,电容C3起到了降噪的作用。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所述调压模块包括可控稳压源U3、电阻R3、可调电阻RP1和电解电容C4,所述可控稳压源U3的K端经过电阻R2作为调压模块的电压输入端,所述可控稳压源U3的A端接地,所述可控稳压源U3的K端与地之间串联有电阻R3和可调电阻RP1,所述电阻R3与可调电阻RP1的串联点连接所述可控稳压源U3的R端,所述电解电容C4与可控稳压源U3的A端和K端并联连接,所述可控稳压源U3的K端作为调压模块的电压输出端。电阻R2起到分压保护的作用,可控稳压源U3可以用来调节输出的电压,电阻R3和可调电阻RRP1起到调整输出电压的作用,Vout=(1+R3/RP1)Vin。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所述电流调节模块包括二极管D3、二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防信息采集系统,包括射频感应器和远程终端,所述射频感应器包括供电模块、射频感应模块、无线信号发送模块和控制器,所述供电模块作为所述射频感应器的供电源,所述射频感应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无线信号发送模块与远程终端通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端还控制连接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初级稳压模块、充电模块、调压模块和电流调节模块,/n所述初级稳压模块连接有太阳能板,所述初级稳压模块的电压输出端作为5V电压源;/n所述充电模块的电压输入端连接5V电压源,所述充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调压模块的电压输入端;/n所述调压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电流调节模块;/n所述电流调节模块的输出端与无线信号发送模块供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信息采集系统,包括射频感应器和远程终端,所述射频感应器包括供电模块、射频感应模块、无线信号发送模块和控制器,所述供电模块作为所述射频感应器的供电源,所述射频感应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无线信号发送模块与远程终端通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端还控制连接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初级稳压模块、充电模块、调压模块和电流调节模块,
所述初级稳压模块连接有太阳能板,所述初级稳压模块的电压输出端作为5V电压源;
所述充电模块的电压输入端连接5V电压源,所述充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调压模块的电压输入端;
所述调压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电流调节模块;
所述电流调节模块的输出端与无线信号发送模块供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信息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电池B1、二极管D2,所述充电电池B1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作为充电模块的正极输入端,所述充电电池B1的负极接地,所述充电模块的正极输入端与地之间连接有电容C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信息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模块包括可控稳压源U3、电阻R3、可调电阻RP1和电解电容C4,所述可控稳压源U3的K端经过电阻R2作为调压模块的电压输入端,所述可控稳压源U3的A端接地,所述可控稳压源U3的K端与地之间串联有电阻R3和可调电阻RP1,所述电阻R3与可调电阻RP1的串联点连接所述可控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瑞波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市纬度跨越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