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信息分段电子编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7405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面向应用的多信息分段电子编码方法及其装置。编码方法构建编码规则数据库,生成行业编码体系;对具有某信息需求的物品进行编码,对编码器输入物品所属行业和信息需求,生成物品的信息编码输出,并送入解码器解码,输出信息编码的解码结果。装置包括编码数据模块,编码器,解码器。使用不同分段记录不同信息,以在唯一标识单品的基础上,赋予标签更多的信息。该编码系统形成的编码形式固定有利于软硬件兼容,便于形成标准化;所含内容丰富且使用灵活多变,可满足各种应用需要,特别是对有离线信息处理需求的系统更是有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编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应用的含多种信息的分段电子编码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编码是物品数据化的基础,是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工作之一,具有通用性、可识别、易操作的标准编码也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目前,各大组织和企业在应用需求的推动下都出台了各自的编码规则,但因编码的国际标准还未出现,现有编码规则各自为政,软硬件兼容行业互通等都存在极大问题,这些都跟现代信息社会的共享互通脱节。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是EPC和UID编码体系,特征都是赋予处理对象唯一的编码。EPC编码体系目前已推出多种编码方案,其具体编码结构如表1所示:表1EPC编码结构-->UCode具体代码编制规则如表2所示(以128位为例):表2UCode编码编制规则    子层分配    位数    0~11    标志,表明为哪种编码    12    12~63    编码    52    64~127    物品的序列号编码    64从表中可以看出,EPC和UCode都是分层编码,内容比较固定单一。在实际中都面向单品管理,强调低成本,因此,主要用于记录商品信息,而不太适合广泛的应用于其他领域的信息记录,特别是忽略了编码的多种信息需求,尤其是面对越来越多的离线即时信息处理的需求这些编码体系使用起来很显不足。同时纵观标签发展史,其容量正逐步扩大,随着技术的发展,标签容量会越来越大;同时专家也说明随着采集的数据量的增加,成本反而得以降低,因此在实际中以标签容量空间来换取信息获取和处理速度的提高,将大量信息编码到标签中存起来使用的思想是可取而且是很合理的,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标签价格降低,其也可获得市场的接受。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技术中软硬件不能兼容、不能即插即用,使用选取所需要的功能不灵活,不能在离线信息处理的场合使用,不能满足各个行业的信息需求,为了解决以上技术背景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硬件兼容、能即插即用,选取所需要的功能灵活,能在离线信息处理的场合使用,能满足各个行业的信息需求的技术,为此,提供一种多信息分段电子编码方法和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多信息分段电子编码方法,其步骤如下:S1构建编码规则数据库,生成行业编码体系;S2对具有某信息需求的物品进行编码,对编码器输入物品所属行-->业和信息需求,生成物品的信息编码输出;S3将信息编码送入解码器解码,输出信息编码的解码结果。优选地,所述行业编码体系的体系表建立步骤如下:S1A.根据行业所需信息段的个数m和各信息段的信息,生成某编码体系表中记录的个数m;S1B.根据公式2n-1<m≤2n,生成信息段段首编码位数n;S1C.排列各信息段,以各信息段所处位置的n位二进制值作为各信息段的段首编码,生成编码体系表各个记录的第一字段;S1D.根据各信息段段值编码规则和位数,将信息段的段首编码、分段意义、段值编码规则和段值位数写入体系表相应记录的各字段中;S1E.完成行业内编码规则数据库的某一体系表的建立。优选地,所述编码体系,根据编码规则数据库的定义对物品描述信息进行编码的步骤如下:S2A.根据输入信息在编码规则数据库中查找该物品所属行业编码体系表;S2B.在编码体系表中选择所需的信息段记录;S2C.按照记录中段值编码规则定义,对物品的该段信息进行编码;S2D.按照各选择信息段的记录顺序排列已编码好的各信息段编码,输出编码c。优选地,解码器对输入的电子编码c经过处理输出电子编码的文本解释或者执行外部动作的命令,具体步骤如下:S3A.读取编码c的前8位,在该行业内的编码规则数据库中查找对应的编码体系表,如能找到,解码继续,进行步骤S3B,否则该编码c为非法编码,转步骤S3H;S3B.在对应的编码体系表中找第一字段,得到第一信息段记录的段值,生成段首编码位数n;S3C.顺序读取编码c的后n位编码,若正确读取,解码继续,进行步骤S3D;若为空,则解码结束,转步骤S3G;若位数不够,则判定c为非法编码,转步骤S3H;S3D.以读取的n位编码为索引在该编码体系表中查找对应信息段-->记录,得到该信息段段值位数k;S3E.顺序读取c的后k位,若正确读取,解码继续,进行步骤S3F;若为空或者位数不够,则判定c为非法编码,转步骤S3H;S3F.将步骤S3C和步骤S3E两次读取的编码合成构成独立信息段编码,根据定义给出解码的文本解释或生成执行相应外部动作的命令,并转步骤S3C;S3G.完成解码,并输出对编码c的整体解码解释;S3H.解码过程中断,给出编码非法的解释。优选地,编码规则数据库中体系表内的一行记录对应一个信息段编码规则定义。优选地,所述行业编码体系中任一体系表中第一记录固定为版本号信息段,其段首4位,是行业代码,由管理机构分配生成,段值4位,为其余各信息段段首编码位数n的二进制值。优选地,所述行业编码体系,用版本号信息段的段首编码来区分不同行业,在同一行业内的编码规则数据库中存有不同编码体系,生成不同体系表,用版本号信息段的段值来区分同行业内的不同编码体系。优选地,行业内编码规则数据库中在一编码体系表内,除版本号段这一固定记录外,还有行业所需的其它任何固定和可选信息段记录。优选地,某一编码体系表内,记录数m受限于版本号信息段记录中的段值定义n,m≤2n,且编码体系表中最多可包括(215-1)个信息段记录。优选地,系统生成的所有编码均由分段的二进制编码组合形成。优选地,编码体系若需扩展,修改该体系表内版本号信息段记录定义和该体系表内已有分段记录,删除多余分段记录,添加新的信息分段记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一种多信息分段电子编码装置,结构包括:一个编码数据模块,用于生成行业编码体系;一个编码器,利用行业编码定义对某信息需求的物品进行编码,将物品所属行业和信息需求输入编码器,编码器选择编码体系表中的信息-->段记录,按记录定义生成物品信息的二进制编码;一个解码器,物品的信息编码送入解码器,解码器输出信息编码的解码结果。优选地,编码器编码中,所选信息段记录根据应用选取,最小是固定段记录,最大是该表内所有信息段记录。优选地,解码器输入为编码的二进制序列。优选地,编码数据模块采用数据库技术建立行业编码体系表存储于存储器中。优选地,所述的多信息分段电子编码方法可应用于任何物品、有任何信息需求的任何行业中。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分段编码和按数据库定义规则编码和解码体制使得用户自定义信息及功能“即插即用”,具体使用灵活选取所需要的信息和功能,留给应用单位足够大的编码想象空间(小可仅仅包含ID信息段,大可选择所需的所有信息段),满足了各个行业的信息需求,特别是对特定应用(比如移动抽捡)等简单的具有离线信息处理需求的场合非常有用;同时为了避免编码形式的过度的多样化,要求具有相似信息需求的行业统一一种信息需求,建立一个通用的编码规则数据库,各应用厂商在此编码规则数据库的各体系表中选取其所需信息段记录按顺序编码,这样在简约性、多样性和规范性之间求得一个平衡点,利于应用推广;解码器连接编码规则数据库即可解析所读取编码,根据特定应用需求选择所需的特定编码段,触发信息离线处理,在服务的满意度和效率之间灵活处理;随物品描述信息的不同编码内容也不一定统一,但因为编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信息分段电子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基本操作步骤如下:    S1构建编码规则数据库,生成行业编码体系;    S2对具有某信息需求的物品进行编码,对编码器输入物品所属行业和信息需求,生成物品的信息编码输出;    S3将信息编码送入解码器解码,输出信息编码的解码结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信息分段电子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基本操作步骤如下:S1构建编码规则数据库,生成行业编码体系;S2对具有某信息需求的物品进行编码,对编码器输入物品所属行业和信息需求,生成物品的信息编码输出;S3将信息编码送入解码器解码,输出信息编码的解码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业编码体系的体系表建立步骤如下:S1A.根据行业所需信息段的个数m和各信息段的信息,生成某编码体系表中记录的个数m;S1B.根据公式2n-1<m≤2n,生成信息段段首编码位数n;S1C.排列各信息段,以各信息段所处位置的n位二进制值作为各信息段的段首编码,生成编码体系表各个记录的第一字段;S1D.根据各信息段段值编码规则和位数,将信息段的段首编码、分段意义、段值编码规则和段值位数写入体系表相应记录的各字段中;S1E.完成行业内编码规则数据库的某一体系表的建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体系,根据编码规则数据库的定义对物品描述信息进行编码的步骤如下:S2A.根据输入信息在编码规则数据库中查找该物品所属行业编码体系表;S2B.在编码体系表中选择所需的信息段记录;S2C.按照记录中段值编码规则定义,对物品的该段信息进行编码;S2D.按照各选择信息段的记录顺序排列已编码好的各信息段编码,输出编码c。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解码器对输入的电子编码c经过处理输出电子编码的文本解释或者执行外部动作的命令,具体步骤如下:S3A.读取编码c的前8位,在该行业内的编码规则数据库中查找对应的编码体系表,如能找到,解码继续,进行步骤S3B,否则该编码c为非法编码,转步骤S3H;S3B.在对应的编码体系表中找第一字段,得到第一信息段记录的段值,生成段首编码位数n;S3C.顺序读取编码c的后n位编码,若正确读取,解码继续,进行步骤S3D;若为空,则解码结束,转步骤S3G;若位数不够,则判定c为非法编码,转步骤S3H;S3D.以读取的n位编码为索引在该编码体系表中查找对应信息段记录,得到该信息段段值位数k;S3E.顺序读取c的后k位,若正确读取,解码继续,进行步骤S3F;若为空或者位数不够,则判定c为非法编码,转步骤S3H;S3F.将步骤S3C和步骤S3E两次读取的编码合成构成独立信息段编码,根据定义给出解码的文本解释或生成执行相应外部动作的命令,并转步骤S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禹陈琳曾隽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