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竹卿专利>正文

漏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15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炊具-漏锅,用于辅助煮饭不粘锅、捞饭简便、蒸饭省事。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和锑锅连用的漏锅,形状类似于锑锅,根据锑锅型号不同有不同的漏锅系列,大小刚好内套于锑锅,底部成筛状,孔小于米粒大小,底面离锅底有一定间隔高度,煮饭(用煮锅)间隔1厘米,蒸饭(用蒸锅)间隔10厘米。一种是和电饭煲(高压锅)连用的漏锅,形状同电饭煲内胆,根据电饭煲(高压锅)不同型号有相应型号的漏锅系列,大小刚好内套于电饭煲(高压锅)内,底部和周围均成筛状,孔小于米粒大小,底部有固定的乳头状三角支架,支架高约1厘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炊具
技术介绍
炊具中有捞箕和漏勺。我们常常碰到固态食物有时要从锅中捞出来与液态分离,用捞箕较麻烦,有不有一种东西可以将固态食物一锅端,省时省事;煮饭时常粘锅,是因为米饭直接接触温度较高的锅底,能让米饭与锅底有一定间隙,就会避免这种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能让固态食物一次性从滚烫的液态中分离出来(例如捞饭),煮饭时避免粘锅,这里专利技术了一种新的炊具——漏锅。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根据用途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和锑锅(下称锑主锅)配套使用的漏锅。其形状与锑锅类似,大小可根据不同型号的锑锅而定,刚好可以内套于锑主锅之内,可自由出进,上部边缘外翻与锑主锅边缘吻合,仍然特制有防烫手柄一对,原锑主锅锅盖照样可以盖住,底部尽量多地开有若干小孔成筛状,孔小于米粒的大小,材料建议选用不锈钢,厚度适中,但漏锅上端边缘应足够厚,以端起装有食物的漏锅不变形为宜。建议配套生产漏锅、煮锅和蒸锅三件套。煮锅高于漏锅约1厘米,蒸锅高于煮锅10厘米左右。漏锅和煮锅连用煮饭捞饭,捞出的饭直接和蒸锅连用用于蒸饭。第二种为和电饭煲(高压锅)(下称电主锅)配套使用的漏锅。形状与电饭煲内胆类似,大小可内套于电主锅内,能出进自如,上端以不妨碍电主锅锅盖盖住锅子为适中,底部和周围制成筛状,孔小于米粒的大小,底部有固定的乳头状三角支架,以使漏锅底高出电主锅锅底1厘米为宜,材料建议选用不锈钢,厚度适中,边缘可稍厚,内置活动拉环一对。两种漏锅的不同之处①第一种只是底部成筛状,侧面成筛状捞饭时周围溅水,第二种底部和侧面均成筛状;②使用时第一种上挂式下悬,第二种下顶式下悬。有益效果第一种与电主锅配套使用的漏锅1、淘米。煮饭前将大米倒于漏锅内可以一次性淘好米,用三角支架支起漏水待用。2、煮饭。和锑主锅连用,待锑主锅水开后直接将淘好的米连同漏锅一起下锅,避免传统下米法引起水溅。因漏锅下端与配套锑锅底部有一定距离,避免了烧糊而引起粘锅。3、捞饭。许多人喜欢吃捞饭,传统的漏箕捞饭较麻烦,使用漏锅捞饭可以直接将米饭一次性捞出,放置于饭盆内用三角支架支起漏水,最好用专制的不锈钢支架直接放在煮锅内漏水(严格说是稀饭)。4、蒸饭。漏锅捞出的饭直接置于蒸锅蒸饭,省事、快捷。第二种,和电主锅配套使用的漏锅1、淘米。(用法与第一种相同)2、煮饭。和电主锅连用,将淘好的米连同漏锅一起下锅,加水适量,盖好锅盖。煮饭过程其实分成了从煮到蒸的两个过程,因漏锅下悬,避免了烧糊而引起粘锅。3、盛饭。扣住拉环可直接将饭盛上桌,避免了高压锅上桌的不便。此产品一旦投入到市场被用户接受,其需求量不言而喻,想必掀起炊具界的一场革命,其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炊具-漏锅。在不同大小型号的锑锅、高压锅、电饭煲内配置一个漏锅,可用来煮饭、捞饭和蒸饭,其特征是,煮饭不粘锅,捞饭简单快捷,蒸饭方便省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炊具——漏锅。在不同大小型号的锑锅、高压锅、电饭煲内配置一个漏锅,可用来煮饭、捞饭和蒸饭,其特征是,煮饭不粘锅,捞饭简单快捷,蒸饭方便省事。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漏锅,其特征是根据不同大小型号的锑锅、电饭煲、高压锅配置相应的漏锅,大小以内陷于煮(蒸)锅内能进出自如为宜,底部下悬,下悬高度煮锅高于1厘米,蒸锅高于10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竹卿
申请(专利权)人:曹竹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