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层建筑新型雨水减压回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7023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超高层建筑新型雨水减压回用装置,包括弃流罐,弃流罐的一端通过第一连通管连接清水箱;弃流罐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通管连接减压箱;弃流罐的顶部设有雨水通入管,第一连通管上装配有过滤器。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超高层建筑,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避难层,可收集屋面雨水,并兼雨水做减压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层建筑新型雨水减压回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雨水回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层建筑新型雨水减压回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在大力推广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其技术手段之一,雨水的储存、回用手段也越来越被推广。传统的雨水回用方式需在地下室设置雨水蓄水池及雨水回用机房,这就占用了宝贵的地下室面积,其次回用的雨水需要进行二次加压,才可为绿化等浇洒之用,十分不便。而对于超高层建筑屋顶的雨水排水,因高度较高,在满流的状态下,非常容易形成虹吸,雨水至地面时需设置消能井,且满管压力流流态对管材的压力要求较高,需采用承压较高的管材。现有的雨水回用技术占用宝贵的地下室建筑面积,成本高,其次回用的雨水用作绿化浇洒时,需进行二次加压,造成能源浪费;而对超高层建筑雨水管若不减压直接排放,对管材压力要求高,在室外需设置消能井进行消能也提高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传统雨水回用装置占用了地下室面积,且需对回用的雨水需要进行二次加压等缺陷问题,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新型雨水减压回用装置。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新型雨水减压回用装置,包括弃流罐,弃流罐的一端通过第一连通管连接清水箱;弃流罐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通管连接减压箱;弃流罐的顶部设有雨水通入管,第一连通管上装配有过滤器。可选地,所述雨水通入管通过第三连通管连接第一连通管。可选地,所述第三连通管上装配有第三阀门。可选地,所述第一连通管上连接有第一阀门,第一阀门位于清水箱一端的入口处。可选地,所述弃流罐通过第四连通管连接减压箱。可选地,所述第四连通管上装配有第四阀门。可选地,所述雨水通入管上装配有进水开关。可选地,所述弃流罐为倒T型结构,包括罐体和安装于罐体上方的进水口,罐体和进水口之间转动连接有挡水板。可选地,所述减压箱底部固设有雨水斗,雨水斗底部连接有雨水排出管,雨水排出管穿过减压箱进入室外雨水管网。可选地,所述清水箱顶部设有用于检修清水箱的检修口,底部设有用于浇灌花草的浇灌口,浇灌口上设有可控开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用于超高层建筑,将装置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避难层,采用避难层这种低价值空间,未占用地下室的空间且减少初次投资费用。2、本技术用于超高层建筑,将装置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避难层可有效利用几何高差,用于较低标高的绿化浇洒时,无需二次加压。3、本技术可通过管道收集屋面雨水,并设置减压箱的结构维持了装置内压力的稳定,不需要额外设置抗压性较高的管材。4、本技术连通管上都设有阀门,雨水可通过不同路径流入本装置,并达到不同的功能5、本技术弃流罐为倒T型结构,增加了承载雨水的容量,保证装置的可实施性。6、本技术清水箱上设有检修口,方便装置后续的维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弃流罐1,过滤器2,清水箱3,减压箱4,挡水板11,进水口12,罐体13,检修口31,浇灌口32,雨水斗41,雨水通入管51,雨水排出管52,第一连通管61,第二连通管62,第三连通管63,第四连通管64,可控开关321,进水开关511,第一阀门611,第三阀门631,第四阀门641。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超高层建筑新型雨水减压回用装置,包括弃流罐1,弃流罐1的一端通过第一连通管61连接清水箱3;弃流罐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通管62连接减压箱4;弃流罐1的顶部设有雨水通入管51,第一连通管61上装配有过滤器2,过滤器2可过滤雨水中的杂质。雨水通入管51通过第三连通管63连接第一连通管61,第三连通管63上装配有第三阀门631,第一连通管61上连接有第一阀门611,第一阀门611位于清水箱3一端的入口处,弃流罐1通过第四连通管64连接减压箱4,第四连通管64上装配有第四阀门641,雨水通入管51上装配有进水开关511。弃流罐1为倒T型结构,包括罐体13和安装于罐体13上方的进水口12,罐体13和进水口12之间转动连接有挡水板11。减压箱4底部固设有雨水斗41,雨水斗41底部连接有雨水排出管52,雨水排出管52穿过减压箱4进入室外雨水管网,清水箱3顶部设有用于检修清水箱3的检修口31,方便清水箱3后续的维修,清水箱3底部设有用于浇灌花草的浇灌口32,浇灌口32上设有可控开关321。初始时,弃流罐1罐体较脏或初期进入弃流罐1罐体内的雨水较脏,将进水开关511和第四阀门641打开,雨水通过雨水通入管51进入到弃流罐1的罐体13,第四连通管64装配于弃流罐1上,并靠近弃流罐1的底面,进入弃流罐1又通过第四连通管64进入减压箱4,减压箱4底部装配有雨水斗41、雨水斗41底部装配有雨水排出管52,不干净的雨水进入减压箱4内通过雨水斗41、雨水排出管52排至室外雨水管网。进一步的,当弃流罐1罐体干净,进入弃流罐1罐体内的雨水也干净时,将第四阀门641关闭,并维持进水开关511打开,雨水从雨水通入管51通入弃流罐1,随着雨水持续增加,罐体13内水平面升高,弃流罐1内活动连接的挡水板11在水的浮力作用下逐渐闭合;此时,雨水可通过第一连通管61;第一连通管61上装配有过滤器2,第一连通管61上第一阀门611为打开状态,雨水通过第一连通管61上的过滤器2到达清水箱3,清水箱3上装配有浇灌口32,浇灌口32上设有控制浇灌口32开关的可控开关321,浇灌口32处还设置紫外线消毒器,通过过滤器2及紫外线消毒器后的雨水,可供绿化浇洒用。所述的过滤器2可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而浇灌口32处的紫外线消毒器可对雨水中的微生物进行杀菌。当清水箱3中雨水收集满后,罐体13内水位持续升高,雨水则通过第二连通管62进入减压箱4,减压箱4上底部装配有雨水斗41、雨水斗41底部装配有雨水排出管52,进入减压箱4的雨水通过雨水斗41、雨水排出管52排至室外雨水管网。进一步的,当装置使用长时间后,装置中的过滤器2需要清洗时,关闭进水开关511,第三阀门631打开,第一阀门611关闭,雨水通过第三连通管63,再继续通过第一连通管61,过滤器2装配于第一连通管61上,雨水冲洗完第一连通管61上的过滤器2,将冲洗过滤器2的废水排至弃流罐1。第四阀门641打开,弃流罐1内的废水通过第四连通管64进入减压箱4,减压箱4底部装配有雨水斗41、雨水斗41底部装配有雨水排出管52,废水进入减压箱4并通过雨水斗41、雨水排出管52排至室外雨水管网,该步骤一方面保证了过滤器2的干净,另一方面保证了经流过滤器2到达清水箱3雨水的干净。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弃流罐1,过滤器2,清水箱3,减压箱4,挡水板11,进水口12,罐体13,检修口31,浇灌口32,雨水斗41,雨水通入管51,雨水排出管52,第一连通管61,第二连通管62,第三连通管63,第四连通管64,可控开关321,进水开关511,第一阀门611,第三阀门631,第四阀门64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高层建筑新型雨水减压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弃流罐(1),弃流罐(1)的一端通过第一连通管(61)连接清水箱(3);弃流罐(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通管(62)连接减压箱(4);弃流罐(1)的顶部设有雨水通入管(51);第一连通管(61)上装配有过滤器(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层建筑新型雨水减压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弃流罐(1),弃流罐(1)的一端通过第一连通管(61)连接清水箱(3);弃流罐(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通管(62)连接减压箱(4);弃流罐(1)的顶部设有雨水通入管(51);第一连通管(61)上装配有过滤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层建筑新型雨水减压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通入管(51)通过第三连通管(63)连接第一连通管(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高层建筑新型雨水减压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通管(63)上装配有第三阀门(6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高层建筑新型雨水减压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管(61)上连接有第一阀门(611),第一阀门(611)位于清水箱(3)一端的入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高层建筑新型雨水减压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罐(1)通过第四连通管(64)连接减压箱(4)。


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令科谷立芹
申请(专利权)人:大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