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市政道路设计防水结构,涉及道路设计技术领域,以解决在基于市政道路设计防水结构使用中,防水结构因为固定安装在道路边坡的表层,固定稳固的作用不强,尤其是在面对雨水的侵袭时,加之没有健全的排水功能,市政道路设计防水结构极容易和道路边坡一同出现滑坡、崩塌和错落,既造成人们的道路堵塞,还发生防水结构损坏砸伤行人的安全事故的问题,包括水渠架;所述水渠架的右端分别固定安装长方体状的立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由于水渠架的下侧固定安装一对长方体状的支撑柱,支撑柱的下端分别固定安装一对圆锥体状的底座,安装空心水渠架是可以将一部分的水流分散到其他的位置,减少水流对道路边坡的侵袭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市政道路设计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设计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市政道路设计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见一些市政道路的路基边坡,这些路基边坡包括天然边坡、旁山线路的半填半挖路基边坡以及深路堑的人工边坡等,考虑道路行人们的人身安全,所以人们制造出了一种基于市政道路设计的防水结构,既可以绿化市政道路,还可以将道路边坡遮挡围绕起来。但是在一种基于市政道路设计防水结构使用中最主要的固定安全性在实际应用中表现的不够明显,常常就是市政道路的防水结构安装在其道路边坡的表面,任何边坡都具有一定的坡度和高度,在重力作用下,边坡岩土体均处于一定的应力状态,面对恶劣的天气就很容易的发生防水结构的变形和散架,其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滑坡、崩塌和错落,造成人们的出行不便,或者发生道路边坡变形砸伤行人的危险事故。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基于市政道路设计防水结构,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市政道路设计防水结构,以解决在基于市政道路设计防水结构使用中,防水结构因为固定安装在道路边坡的表层,固定稳固的作用不强,尤其是在面对雨水的侵袭时,加之没有健全的排水功能,市政道路设计防水结构极容易和道路边坡一同出现滑坡、崩塌和错落,既造成人们的道路堵塞,还发生防水结构损坏砸伤行人的安全事故的问题。本技术基于市政道路设计防水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基于市政道路设计防水结构,包括水渠架;所述水渠架的右端分别固定安装长方体状的立柱;所述立柱的上方位置分别固定安装交叉的镂空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方固定安装圆柱体状的空心水渠架;所述支撑架分别固定安装在立柱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水渠架包括支撑柱、底座、斜坡柱、横杆、疏通槽和连接杆,所述水渠架的下侧固定安装一对空心的长方体状的支撑柱,支撑柱的下端分别固定安装一对空心的圆锥体状的底座,底座的下端分别开设一个镂空的排水孔,底座的右端固定连接安装三对长方体状的空心斜坡柱,每对斜坡柱的居中位置分别由长方体状的横杆固定安装连接,横杆的下端固定安装长方体状的空心疏通槽,疏通槽的上端与斜坡柱的下端底部位置连接,斜坡柱的上端顶部固定安装圆柱体状的连接杆,连接杆分别贯穿连接着三对斜坡柱,斜坡柱由连接杆固定安装在水渠架的右端底部位置。进一步的,所述立柱包括砥柱和稳固头,所述立柱的左边分别固定安装圆柱体状的砥柱,砥柱的左边顶端分别对应固定安装圆锥体状的稳固头,砥柱贯穿立柱的中部与稳固头相连接安装。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由长方体加错连接组成的支撑架分别固定对应安装在水渠架上的横杆的居中位置。进一步的,所述水渠架与空心的斜坡柱和空心的疏通槽相互连接,斜坡柱由连接杆固定连接与水渠架形成斜坡角度。进一步的,所述立柱和支撑架均固定安装在水渠架上的斜坡柱上,由横杆固定安装在立柱和支撑架的中间,每组斜坡柱上分别安装五根横杆,每根横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一个立柱和一个支撑架均匀安装,立柱的上下两端的顶部上分别固定在水渠架上的横杆的上下两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水渠架的下侧固定安装一对长方体状的支撑柱,支撑柱的下端分别固定安装一对圆锥体状的底座,安装空心水渠架是可以将一部分的水流分散到其他的位置,减少水流对道路边坡的侵袭损害,长方体状的支撑柱和圆锥体状的底座是固定安装在道路边坡的里面,作为地基的作用,将支撑柱和底座设置成空心的,就可以将水渠架集中起来的水顺着支撑柱和底座冲向外侧,减少对道路边坡的冲击力,起到一定的防水排水的作用,底座的右端固定连接安装三对长方体状的空心斜坡柱,每对斜坡柱的居中位置分别由长方体状的横杆固定安装连接,横杆的下端固定安装长方体状的空心疏通槽,疏通槽的上端与斜坡柱的下端底部位置连接,斜坡柱的上端顶部固定安装圆柱体状的连接杆,水渠架与空心的斜坡柱和空心的疏通槽相互连接,斜坡柱由连接杆固定连接与水渠架形成斜坡角度,斜坡柱和横杆可随时根据实际的倾斜地形进行对连接杆的调节安装,也是加固了市政道路设计防水结构的稳定性,斜坡柱既是起到固定作用,斜坡柱的内设空心还可以帮助顶端的水渠架进行分散排水,斜坡柱将水导向疏通槽,由疏通槽向前后两端疏导,这样的多个排水疏通的设置,可以使基于市政道路设计防水结构在面对恶劣的雨水泛滥的自然条件下,达到最佳的稳固性。由于立柱包括砥柱和稳固头,立柱的左边分别固定安装圆柱体状的砥柱,砥柱的左边顶端分别对应固定安装圆锥体状的稳固头,砥柱贯穿立柱的中部与稳固头相连接安装,设置上立柱是将中间的镂空装置作为基点,安置在道路边坡的里面,再将砥柱和稳固头安装在道路边坡的内侧里作为二次固定,由砥柱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以稳固头为定点,再次保证基于市政道路设计防水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市政道路设计防水结构只附着安装在道路边坡的表面,在大雨侵袭时市政道路设计防水结构不会随着道路边坡一起变形损坏,这样提高了基于市政道路设计防水结构的安全性,保证了路上行人车辆的安全。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右前上方轴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右前下方轴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水渠架部分上方轴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水渠架部分下方轴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水渠架部分和立柱部分上方轴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水渠架部分和立柱部分下方轴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水渠架部分和支撑架部分上方轴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水渠架;101、支撑柱;102、底座;103、斜坡柱;104、横杆;105、疏通槽;106、连接杆;2、立柱;201、砥柱;202、稳固头;3、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市政道路设计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渠架(1);所述水渠架(1)的右端分别固定安装长方体状的立柱(2);所述立柱(2)的上方位置分别固定安装交叉的镂空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的上方固定安装圆柱体状的空心水渠架(1);所述支撑架(3)分别固定安装在立柱(2)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水渠架(1)包括支撑柱(101)、底座(102)、斜坡柱(103)、横杆(104)、疏通槽(105)和连接杆(106),所述水渠架(1)的下侧固定安装一对空心的长方体状的支撑柱(101),支撑柱(101)的下端分别固定安装一对空心的圆锥体状的底座(102),底座(102)的下端分别开设一个镂空的排水孔,底座(102)的右端固定连接安装三对长方体状的空心斜坡柱(103),每对斜坡柱(103)的居中位置分别由长方体状的横杆(104)固定安装连接,横杆(104)的下端固定安装长方体状的空心疏通槽(105),疏通槽(105)的上端与斜坡柱(103)的下端底部位置连接,斜坡柱(103)的上端顶部固定安装圆柱体状的连接杆(106),连接杆(106)分别贯穿连接着三对斜坡柱(103),斜坡柱(103)由连接杆(106)固定安装在水渠架(1)的右端底部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市政道路设计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渠架(1);所述水渠架(1)的右端分别固定安装长方体状的立柱(2);所述立柱(2)的上方位置分别固定安装交叉的镂空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的上方固定安装圆柱体状的空心水渠架(1);所述支撑架(3)分别固定安装在立柱(2)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水渠架(1)包括支撑柱(101)、底座(102)、斜坡柱(103)、横杆(104)、疏通槽(105)和连接杆(106),所述水渠架(1)的下侧固定安装一对空心的长方体状的支撑柱(101),支撑柱(101)的下端分别固定安装一对空心的圆锥体状的底座(102),底座(102)的下端分别开设一个镂空的排水孔,底座(102)的右端固定连接安装三对长方体状的空心斜坡柱(103),每对斜坡柱(103)的居中位置分别由长方体状的横杆(104)固定安装连接,横杆(104)的下端固定安装长方体状的空心疏通槽(105),疏通槽(105)的上端与斜坡柱(103)的下端底部位置连接,斜坡柱(103)的上端顶部固定安装圆柱体状的连接杆(106),连接杆(106)分别贯穿连接着三对斜坡柱(103),斜坡柱(103)由连接杆(106)固定安装在水渠架(1)的右端底部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市政道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博,
申请(专利权)人:马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