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堤坝漏洞应急封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6971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堤坝漏洞应急封堵装置,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为长方体状或圆柱体状的框体;所述主框架的前后两端面设置有隔离网,所述主框架的两侧面及底面固定有围板;所述主框架的顶部设置有若干第一吊钩,所述主框架的前端面的四周设置有若干第二吊钩。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个用途是,利用第一吊钩将本装置放至堤坝的漏洞处,通过主框架顶部的开口向其中倾倒石块石子等,直至填满。本装置由于隔离网为网状结构,在吊放过程中会减少水流对本装置的冲击,从而方便掉放至相应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堤坝漏洞应急封堵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汛领域,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堤坝漏洞应急封堵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各类超标准洪水事件频发,堤坝防洪压力陡增,其中漏洞险情是常见且十分严重的一种,险情发生时会在坝身形成渗漏通道,一旦抢护不及时,极易出现堤坝决口乃至溃决,将极大影响到堤坝保护范围内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堤坝险情“前堵后导”的处理原则,“前堵”的方法主要分为人为入水封堵漏洞进口和软帘盖堵两种。其中人为入水封堵必须明确漏洞进口位置,并在水流湍急的情况下采用软楔、软罩等进行封堵,封堵的技术难度高,对工作人员的安全不利,目前极少采用此方法;软帘盖堵常采用彩条布制作软帘,顺坡铺放后抛压土袋,再进行填土筑戗,但该方法在水利湍急的情况下软帘难以下放,土袋易被冲走,封堵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堤坝漏洞应急封堵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的堤坝漏洞封堵时危险性高以及封堵效果差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堤坝漏洞应急封堵装置,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为长方体状或圆柱体状的框体;所述主框架的前后两端面设置有隔离网,所述主框架的两侧面及底面固定有围板;所述主框架的顶部设置有若干第一吊钩,所述主框架的前端面的四周设置有若干第二吊钩。通过本方案,利用第一吊钩将本装置放至堤坝的漏洞处,通过主框架顶部的开口向其中倾倒石块石子等,直至填满。本装置由于隔离网为网状结构,在吊放过程中会减少水流对本装置的冲击,从而方便掉放至相应的位置。优选地,所述主框架的前后两端面的近两侧均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滑槽,所述滑槽的顶部开口且底部封闭,所述隔离网插入所述滑槽中以阻挡至所述主框架的前端面和后端面。通过本方案,将主框架吊放到相应位置后,再将隔离网插入进行后续的封堵,能够进一步吊放过程中减小主框架在水中的阻力,方便位置的调整和放置。优选地,所述主框架的后端面的四周设置有若干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为橡胶材质制成。通过本方案,定位柱的设置能够提高主框架与堤坝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封堵过程中本装置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定位柱固定至所述滑槽的朝向堤坝的一侧外壁上。通过本方案,保证定位柱能够与堤坝有效的挤压接触。优选地,靠近堤坝一侧的所述隔离网上设置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为圆锥状、圆台状、棱锥状或棱台状中的一种形状。通过本方案,橡胶塞能够塞至堤坝上的漏洞上,提高封堵效果,并且能够提高本装置的定位效果。优选地,靠近堤坝一侧的所述隔离网上设置有塞孔,所述塞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橡胶塞的最大直径,所述橡胶塞的高度小于所述隔离网之间的距离。通过本方案,将主框架吊放至相应位置并安装隔离网后,再将橡胶塞通过塞孔塞入漏洞,更加方便本装置的安装。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需人工下潜,并且无需担心砂石被冲走,提高了堤坝漏洞封堵的效率和封堵效果。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堤坝漏洞应急封堵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堤坝漏洞应急封堵装置的未安装橡胶塞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堤坝漏洞应急封堵装置,包括主框架1100,所述主框架1100为长方体状或圆柱体状的框体;所述主框架1100的前后两端面设置有隔离网1200,所述主框架1100的两侧面及底面固定有围板(图中未示出),使主框架1100仅顶部开口,且两端面透水的箱状结构;所述主框架1100的顶部设置有若干第一吊钩1112,所述主框架1100的前端面的四周设置有若干第二吊钩1111。通过本方案,利用第一吊钩1112将本装置放至堤坝的漏洞处,通过主框架1100顶部的开口向其中倾倒石块石子等,直至填满,水流的推动能够将本装置挤压至漏洞处,从而起到应急封堵的效果。本装置由于隔离网为网状结构,在吊放过程中会减少水流对本装置的冲击,从而方便放至相应的位置,再倾倒砂石进行封堵。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主框架1100的前后两端面的近两侧均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滑槽1120,所述滑槽1120的顶部开口且底部封闭,所述隔离网1200插入所述滑槽1120中以阻挡至所述主框架1100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将主框架1100吊放到相应位置后,再将隔离网1200插入进行后续的封堵,能够在吊放过程中进一步减小主框架1100在水中的阻力,方便位置的调整和放置。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主框架1100的后端面的四周设置有若干定位柱1130,所述定位柱1130为橡胶材质制成。定位柱1130的设置能够提高主框架1100与堤坝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封堵过程中本装置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1130固定至所述滑槽1120的朝向堤坝的一侧外壁上,保证定位柱1130能够与堤坝有效的挤压接触。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靠近堤坝一侧的所述隔离网1200上设置有橡胶塞1300,所述橡胶塞1300为圆锥状、圆台状、棱锥状或棱台状中的一种形状。橡胶塞1300能够塞至堤坝上的漏洞上,提高封堵效果,并且能够提高本装置的定位效果。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靠近堤坝一侧的所述隔离网1200上设置有塞孔1210,所述塞孔1210的直径小于所述橡胶塞1300的最大直径,所述橡胶塞1300的高度小于所述隔离网1200之间的距离,方便橡胶塞1300插入主框架1100中进行安装。将主框架1100吊放至相应位置并安装隔离网1200后,再将橡胶塞1300通过塞孔1210塞入漏洞进行封堵,最后再倾倒砂石固定,更加方便本装置的安装。本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需人工下潜,并且无需担心砂石被冲走,提高了堤坝漏洞封堵的效率和封堵效果。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技术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堤坝漏洞应急封堵装置,包括主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为长方体状或圆柱体状的框体;所述主框架的前后两端面设置有隔离网,所述主框架的两侧面及底面固定有围板;所述主框架的顶部设置有若干第一吊钩,所述主框架的前端面的四周设置有若干第二吊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堤坝漏洞应急封堵装置,包括主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为长方体状或圆柱体状的框体;所述主框架的前后两端面设置有隔离网,所述主框架的两侧面及底面固定有围板;所述主框架的顶部设置有若干第一吊钩,所述主框架的前端面的四周设置有若干第二吊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坝漏洞应急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的前后两端面的近两侧均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滑槽,所述滑槽的顶部开口且底部封闭,所述隔离网插入所述滑槽中以阻挡至所述主框架的前端面和后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堤坝漏洞应急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清勇刘智胡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