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位移减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954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支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位移减震支座。包括转动体,所述转动体上设置有对称的弧形面,弧形面上均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延弧形面弧线方向的两端均超出转动体,支座其余两端设置在与转动体连接的限位部内;所述支座包括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重叠设置,所述第二支座两端超出第一支座设置在限位部内,且第二支座与限位部通过弹性阻尼元件连接,限位部的端部与第二支座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二支座与转动体弧形面配合的一面为弧形面,第二支座延弧型面弧形线方向的两端设置有限位凸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摆动位移和阻尼位移配合减震,双向位移减震避免了建筑物无规则的晃动,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位移减震支座
本技术属于建筑支座
,具体涉及一种双向位移减震支座。
技术介绍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受到地震海啸以及其它外部设备振动的影响,都可能引起建筑自身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常会导致建筑结构的损伤,并且久而久之这种损伤会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并且由于建筑自身结构的问题并不能在建筑的材质上改变振动幅度,所以为了解决减轻减震力问题,只能在建筑连接处设置减震支座来达到减轻振动的效果。减震支座包括板式支座、球型支座、盆式支座等;球型支座在用于建筑物时,通过摆动对建筑物起到减震的效果,在摆动过程中,建筑物会随着运动,特别是用于轨道的桥面,桥面会随着摆动;因为球型支座的摆动是不定的、多方向的,导致桥面的摆动也是不定、多方向的,使的桥面的波动非常的明显,桥面不平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位移减震支座,本技术通过摆动位移和阻尼位移配合减震,双向位移减震避免了建筑物无规则的晃动,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向位移减震支座,包括转动体,所述转动体上设置有对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位移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体(10),所述转动体(10)上设置有对称的弧形面,弧形面上均设置有支座(20);/n所述支座(20)延弧形面弧线方向的两端均超出转动体(10),支座(20)其余两端设置在转动体(10)的限位部(30)内;/n所述支座(20)包括第一支座(21)和第二支座(22),所述第一支座(21)与第二支座(22)重叠设置,所述第二支座(22)两端超出第一支座(21)设置在限位部(30)内,且第二支座(22)与限位部(30)通过弹性阻尼元件(40)连接,限位部(30)的端部与第二支座(22)之间设置有间隙(50);/n所述第二支座(22)与转动体(10)弧形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位移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体(10),所述转动体(10)上设置有对称的弧形面,弧形面上均设置有支座(20);
所述支座(20)延弧形面弧线方向的两端均超出转动体(10),支座(20)其余两端设置在转动体(10)的限位部(30)内;
所述支座(20)包括第一支座(21)和第二支座(22),所述第一支座(21)与第二支座(22)重叠设置,所述第二支座(22)两端超出第一支座(21)设置在限位部(30)内,且第二支座(22)与限位部(30)通过弹性阻尼元件(40)连接,限位部(30)的端部与第二支座(22)之间设置有间隙(50);
所述第二支座(22)与转动体(10)弧形面配合的一面为弧形面,第二支座(22)延弧型面弧形线方向的两端设置有限位凸台(2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位移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10)的弧形面上设置有滑板(6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位移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10)包括弧面板(11)、中间体(12)和扣件(13),两个弧面板(11)对称设置在中间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和平刘新成刘峰徐江强张永波邹远雄侯虎祥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长大路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