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多层式抗静电保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886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缓冲多层式抗静电保护膜,属于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领域,该一种缓冲多层式抗静电保护膜,包括保护膜本体,所述保护膜本体的两侧外壁均粘接有防静电保护层,保护膜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耐高温保护机构,保护膜本体的两侧靠近防静电保护层的外壁粘接有抗拉伸层,保护膜本体的底部靠近抗拉伸层的外壁粘接有机硅压敏胶层,保护膜本体的顶部外壁粘接有UV层,UV层的内部嵌入有三个以上金属触点,UV层的顶部外壁粘接有三个以上保护气囊,所述耐高温保护机构包括石墨烯导热层、阻燃层、散热层和隔热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防静电颗粒增加有机硅压敏胶层的防静电性,通过压敏胶块对保护膜本体进行绝缘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冲多层式抗静电保护膜
本技术属于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缓冲多层式抗静电保护膜。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在薄膜材料制备过程中,必须进行防静电保护,尤其是光学薄膜,如果不进行防静电保护,会影响产品。经过检索发现,在授权公告号为CN211079005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抗静电保护膜,包括透明PET基膜,透明PET基膜的下端面上涂布抗静电涂层,透明PET基膜的上端面涂布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胶粘有PET分离膜,PET分离膜与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粘接的端面设涂布抗静电非硅离型层,另一端面涂布第一抗静电涂层;抗静电保护膜厚度为91~115μm,透明PET基膜厚度为50~60μm,抗静电涂层和第一抗静电涂层厚度均为2~3μm,抗静电亚克力胶粘层厚度为10~15μm,PET分离膜厚度为25~30μm,抗静电非硅离型层厚度为2~3μm。但是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仅通过抗静电图层对保护膜起抗静电保护,未设有散热或耐高温机构,使得保护膜处于高温时易产生静电,因此还存在未设有散热或耐高温机构的问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冲多层式抗静电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膜本体(3),所述保护膜本体(3)的两侧外壁均粘接有防静电保护层(2),保护膜本体(3)的两侧设置有耐高温保护机构,所述耐高温保护机构包括石墨烯导热层(1)、阻燃层(4)、散热层(7)和隔热层(8),所述石墨烯导热层(1)位于保护膜本体(3)一侧,所述阻燃层(4)、散热层(7)和隔热层(8)位于膜本体(3)另一侧,保护膜本体(3)的两侧靠近防静电保护层(2)的外壁粘接有抗拉伸层(9),保护膜本体(3)的底部靠近抗拉伸层(9)的外壁粘接有机硅压敏胶层(10),所述散热层(7)的顶部外壁粘接有UV层(5),UV层(5)的内部嵌入有三个以上金属触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多层式抗静电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膜本体(3),所述保护膜本体(3)的两侧外壁均粘接有防静电保护层(2),保护膜本体(3)的两侧设置有耐高温保护机构,所述耐高温保护机构包括石墨烯导热层(1)、阻燃层(4)、散热层(7)和隔热层(8),所述石墨烯导热层(1)位于保护膜本体(3)一侧,所述阻燃层(4)、散热层(7)和隔热层(8)位于膜本体(3)另一侧,保护膜本体(3)的两侧靠近防静电保护层(2)的外壁粘接有抗拉伸层(9),保护膜本体(3)的底部靠近抗拉伸层(9)的外壁粘接有机硅压敏胶层(10),所述散热层(7)的顶部外壁粘接有UV层(5),UV层(5)的内部嵌入有三个以上金属触点(14),UV层(5)的顶部外壁粘接有三个以上保护气囊(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冲多层式抗静电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8)粘接于保护膜本体(3)顶部靠近其中一个抗拉伸层(9)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冲多层式抗静电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祥汉王森毛光俭王木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荣汉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