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絮凝与旋流分离器耦合连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6857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絮凝与旋流分离器耦合连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装置,包括反应器、旋流分离器、二沉池、供水池及电极板,在反应器内平行间隔安装两电极板,两电极板连接直流电源,反应器的上部进水口通过进水管连接供水池,反应器的上部出水管连接旋流分离器的进口,旋流分离器的下部出口通过第一排泥管连接二沉池的进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好氧颗粒污泥间歇培养的方式,利用电絮凝和水力旋流结合的方式连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持续进水可以保持活性污泥的活性,同时通过调节进出水流速控制水力剪切条件,达到缩短颗粒化时间、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及增强好氧颗粒污泥沉降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絮凝与旋流分离器耦合连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好氧颗粒污泥培养装置领域,涉及电絮凝技术及旋流分离器,尤其是一种电絮凝与旋流分离器耦合连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装置。
技术介绍
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granularsludge,AGS)是微生物在特殊环境下形成的颗粒状生物聚合体,它具有许多普通活性污泥难以比拟的优点。得益于这些优点,AGS已成为废水生物处理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AGS已在特性、形成条件、内部生物相、处理各类废水的应用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积极成果。但AGS启动时间过长,耗时费力,大大制约了该技术的发展,因此如何快速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并且维持长时间稳定运行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绝大多数的AGS反应器都是采用间歇式运行模式。专利CN109019847A的装置由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系统和电絮凝系统组成。在低电压电凝聚作用下,利用铁电极板作为阳极向溶液中溶出铁离子,铁离子会参与生物反应,刺激EPS的分泌且有利于EPS的团聚,促进污泥颗粒化和稳定性;与此同时,通过电凝聚作用形成的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絮体,可以作为晶核促进污泥颗粒化,进而形成粒径较大的好氧颗粒污泥。但该专利只有单纯的电絮凝的作用,让松散的污泥团聚,但缺乏让团聚的污泥进一步成形的水力剪切力,会导致较长的颗粒化时间。专利CN210915505U,在SBR反应器的下部设置n个排水口。通过逐渐降低排水口位置的方式,可以尽量将沉降性能较差的污泥排出,仅将沉降性能好的污泥保留在柱状AGS反应器中,从而获得稳定性良好的好氧颗粒污泥。但该专利设计的反应器是间歇运行的,颗粒化的时间较长,操作过程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电絮凝与旋流分离器耦合连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装置,将电絮凝和旋流分离器耦合,使污泥快速颗粒化,改变传统技术颗粒化时间长、污泥活性低、脱氮除磷效果差的缺点。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絮凝与旋流分离器耦合连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装置,包括反应器、旋流分离器、二沉池、供水池及电极板,在反应器内平行间隔安装两电极板,两电极板连接直流电源,反应器的上部进水口通过进水管连接供水池,反应器的上部出水管连接旋流分离器的进口,旋流分离器的下部出口通过第一排泥管连接二沉池的进口。而且,二沉池底部泥斗的出口管分成两路,一路为第二排泥管,一路为回流管,回流管连接至反应器的进水管。而且,在回流管与第二排泥管上均安装有开关阀。而且,旋流分离器的上部出口通过活性污泥回流管连接反应器的进口。而且,在反应器的底部安装曝气装置。而且,在进水管上安装有进水泵。而且,在第一排泥管上安装有开关阀。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方式,利用电絮凝和水力旋流结合的方式连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持续进水可以保持活性污泥的活性,同时提高剪切力,达到缩短颗粒化时间、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增强好氧颗粒污泥沉降性的效果。2、本技术旋流分离器利用其提供的水力条件加速了污泥颗粒化进程。3、本技术采用连续式运行模式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并且将电絮凝与旋流分离器耦合,能够缩短污泥颗粒化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电絮凝与旋流分离器耦合连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装置,包括反应器16、旋流分离器5、二沉池9、供水池6及电极板7,在反应器内平行间隔安装两电极板,两电极板连接直流电源1。反应器的上部进水口通过进水管2连接供水池,在进水管上安装有进水泵3。反应器的上部出水管连接旋流分离器的进口,旋流分离器的上部出口通过活性污泥回流管4连接反应器的进口。旋流分离器的下部出口通过第一排泥管8连接二沉池的进口,在所述第一排泥管上安装有开关阀15。二沉池上部设置排水口10,二沉池的底部设置泥斗13,泥斗的底部出口管分成两路,一路为第二排泥管14,一路为回流管12,回流管连接至反应器的进水管。在回路管与第二排泥管上均安装有开关阀15。在反应器的底部安装曝气装置11。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为:将污泥接种于反应器16内,开启直流电源1向电极板7通电,利用进水泵3通过进水管2从供水池6连续向反应器供水,污泥在反应器16内进行电絮凝作用后,进入5旋流分离器中进行水力旋流作用,利用进水泵3和开关阀15的作用控制进出水流速进而控制水力剪切力大小,使达到最佳颗粒化条件;而沉降性能差、颗粒小的轻质污泥通过活性污泥回流管4回流到反应器16内继续进行颗粒化,沉降性能好、颗粒大的污泥通过第一排泥管8排入二沉池9内。曝气11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氧气、上升气流。沉降后废水通过排水口10排出。连续培养初期沉降性能差的污泥通过回流管12回流入反应器16内继续颗粒化,后期沉降性能好的污泥收集于泥斗13内,最终通过第二排泥管14获得。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絮凝与旋流分离器耦合连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旋流分离器、二沉池、供水池及电极板,在反应器内平行间隔安装两电极板,两电极板连接直流电源,反应器的上部进水口通过进水管连接供水池,反应器的上部出水管连接旋流分离器的进口,旋流分离器的下部出口通过第一排泥管连接二沉池的进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絮凝与旋流分离器耦合连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旋流分离器、二沉池、供水池及电极板,在反应器内平行间隔安装两电极板,两电极板连接直流电源,反应器的上部进水口通过进水管连接供水池,反应器的上部出水管连接旋流分离器的进口,旋流分离器的下部出口通过第一排泥管连接二沉池的进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二沉池底部泥斗的出口管分成两路,一路为第二排泥管,一路为回流管,回流管连接至反应器的进水管。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宇訸郭都曾明武梓萌董晓君路开铄周一凡郭明竹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