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包式缓降器用包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025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消防安全器材领域,提供了一种背包式缓降器用包体,包括:包体本体,所述包体本体包括若干个收纳袋;设备箱,所述设备箱与包体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设备箱内设置有充气装置和缓降装置;折叠气囊,所述折叠气囊包括颈部缓冲气囊和腿部缓冲气囊;所述颈部缓冲气囊与包体本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腿部缓冲气囊与包体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折叠气囊与所述充气装置之间密封连接有充气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的背包式缓降器用包体通过在包体上设置缓冲气囊,避免人体在缓降过程中与墙体或其他建筑物体的直接磕碰,使缓降过程更加安全;通过气泵实现对缓冲气囊的快速充气,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包式缓降器用包体
本技术涉及一种消防安全器材,尤其涉及一种背包式缓降器用包体。
技术介绍
在地震、火灾等灾难发生时,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结构特征,加上人员众多,致使高楼火灾逃生成为世界难题,也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大问题。当高楼中出现烟火、毒气弥漫或其他灾难时,特别是在不能迅速控制灾害时,在楼中生活、学习、工作的广大人群应及时利用疏散设备紧急逃生。缓降器是一种可使人延绳索缓慢下降的安全营救装置,现有技术的缓降器由挂钩、吊带、绳索及速度控制等组成,使用时将吊带绑缚于人体腰部,这种缓降器仅靠腰部的绑带固定身体,对于使用者的体能要求较高,绑带勒紧的部位,易出现软组织挫伤,安全性差。背包式缓降器相对于吊带缓降器再使用上更方便也更安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背包式缓降器在实际使用中会因为自然界风力和绳索拉力的影响使人体与建筑墙面发生碰撞和摩擦,对人体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系列结构,能够很好的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的设计思路在于能否设计一种技术方案:1、缓降器的受力点位于人体中心轴线上,以在缓降过程中保持人体的平衡。2、缓降器在缓降过程中能够在人体和墙面之间形成缓冲,避免人体缓降过程中与墙体发生碰撞和摩擦。3、缓降器在使用时能够快速的进入可使用状态,即能够在很短时间能完成前序准备工作,快速进入可使用形态。4、缓降器包体的应该具有易操作性和普适性,能够适用于各类人群。具体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包式缓降器用包体,包括:包体本体,所述包体本体包括若干个收纳袋;设备箱,所述设备箱与包体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设备箱内设置有充气装置和缓降装置;折叠气囊,所述折叠气囊包括颈部缓冲气囊和腿部缓冲气囊;所述颈部缓冲气囊与包体本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腿部缓冲气囊与包体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折叠气囊与所述充气装置之间密封连接有充气通道。本技术的背包式缓降逃生装置在使用时通常为前背式,也就是包体位于绑缚于人体前侧。通过设备箱内的缓降装置使人体匀速缓慢的下降,通过充气装置快速给折叠气囊完成充气,折叠气囊在充气过程中逐步展开至满气状态,满气状态的折叠能够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防止人体在下降过程中与建筑墙体发生摩擦或碰撞,使降落过程更加安全。优选的,所述颈部缓冲气囊满气打开状态时呈开口向上的U形。优选的,所述腿部缓冲气囊满气打开状态时呈开口朝向包体本体背面的U形。U形气囊对人体的正面和侧面都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优选的,所述缓冲气囊表面设置有耐磨层。耐磨层能够保护气囊与墙体发生摩擦时不会发生破损。优选的,所述缓冲气囊包括内侧气囊和外侧气囊,所述外侧气囊包覆于内侧气囊的外周。优选的,所述充气通道设置为气管,所述气管设置于包体本体的收纳袋内,所述气管设置为橡胶管。气管设置在收纳袋内避免裸露在外侧被损害。优选的,所述充气装置设为手动隔膜气泵或电动隔膜气泵。优选的,所述充气装置设为充气瓶。三种充气方式都能快速的完成折叠气囊的充气。优选的,所述缓降装置包括绳索、减速器和绕绳盘,所述绳索的一端连接挂扣,绳索另一端通过减速器后与绕绳盘的绕轴固定连接。缓降装置能够控制绳索拉长的速度,使人体在缓降过程中保持0.5~1m/s的速度缓慢下降。优选的,所述收纳袋内包括有头戴式工矿灯,消防手套和防毒面罩。上述应急工具在缓降过程中进一步的给人体提供保护,使缓降过程更加安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缓降器包体上设置折叠气囊,避免人体在缓降过程中与墙体或其他建筑物体的直接磕碰,使缓降过程更加安全;通过手动隔膜气泵、电动隔膜气泵或充气瓶对缓冲气囊的快速充气,操作简单,方便快捷;通过在收纳袋内放置头戴式工矿灯,消防手套和防毒面罩等消防用具,使缓降过程更安全、更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气囊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设备箱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包体本体;2、设备箱;3、收纳袋;4、充气装置;5、缓降装置;6、折叠气囊;7、颈部缓冲气囊;8、腿部缓冲气囊;9、绳索;10、减速器;11、绕绳盘;12、挂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阅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之设计宗旨,特提供下述具体实施例,以使得阅读者能够形象的理解本技术所涉及到结构、结构组成、作用原理和技术效果。但应当注意,下述各实施例并非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各实施例进行分析和理解的同时,可结合现有知识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做一系列变形与等效替换,该变形与等效替换而得的新的技术方案亦被本技术囊括在内。由于本技术无法对实施例进行穷举,因此一些优选的技术特征和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进行合理的相互替换或组合,由此而得的新的技术方案亦被囊括在本技术之中。阅读者应该明白,在阅读者通过阅读实施例内容和理解本技术宗旨之后,根据提供的实施方案所做出的一系列变形、等效替换、特征元素之糅合等,均应理解为被囊括在本技术的精神之内。为了使阅读者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宗旨,特例举最具代表性的实例进行说明。阅读者在阅读时应当具备本领域内的一般技术知识,以方便准确的理解中所包括的逻辑关系。阅读者应当特别注意的,具体实施方案所对应的附图以为辅助理解的形式存在,能够方便阅读者通过理解具体形象化的下位概念以充分理解本技术所涉及的技术理念之抽象化的上位概念。在对本技术的整体理解和与其他除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之外的技术方案进行比对时,不应当以附图之表象作为唯一参考依据,还应在理解了本技术理念之后,依照附图或不依照附图做出的一系列变形、等效替换、特征元素之糅合、非必要技术特征元素之删减重组、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非必要技术特征元素之合理增加重组等,均应理解为被囊括在本技术的精神之内。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背包式缓降器用包体,包括:包体本体1,所述包体本体1包括若干个收纳袋3;设备箱2,所述设备箱2与包体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设备箱2内设置有充气装置4和缓降装置5;折叠气囊6,所述折叠气囊6包括颈部缓冲气囊7和腿部缓冲气囊8;所述颈部缓冲气囊7与包体本体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腿部缓冲气囊与8包体本体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颈部缓冲气囊7和腿部缓冲气囊8与所述充气装置4之间均设置有密封连接有充气通道,充气通道设置为气管,所述气管设置为橡胶管。本技术的背包式缓降逃生装置在使用时通常为前背式,也就是包体位于绑缚于人体前侧。通过设备箱2内的缓降装置5使人体匀速缓慢的下降,通过充气装置4快速给折叠气囊6完成充气,折叠气囊6在满气状态时能够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防止人体在下降过程中与建筑墙体发生摩擦或碰撞,使降落过程更加安全。如图3所示,所述颈部缓冲气囊7满气打开状态时呈开口向上的U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包式缓降器用包体,其特征在于,包括:/n包体本体,所述包体本体包括若干个收纳袋;/n设备箱,所述设备箱与包体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设备箱内设置有充气装置和缓降装置;/n折叠气囊,所述折叠气囊包括颈部缓冲气囊和腿部缓冲气囊;/n所述颈部缓冲气囊与包体本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腿部缓冲气囊与包体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折叠气囊与所述充气装置之间密封连接有充气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包式缓降器用包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体本体,所述包体本体包括若干个收纳袋;
设备箱,所述设备箱与包体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设备箱内设置有充气装置和缓降装置;
折叠气囊,所述折叠气囊包括颈部缓冲气囊和腿部缓冲气囊;
所述颈部缓冲气囊与包体本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腿部缓冲气囊与包体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折叠气囊与所述充气装置之间密封连接有充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包式缓降器用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缓冲气囊满气打开状态时呈开口向上的U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包式缓降器用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缓冲气囊满气打开状态时呈开口朝向包体本体背面的U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包式缓降器用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气囊表面设置有耐磨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包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伟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牛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