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魔术贴的缓降器背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025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魔术贴的缓降器背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表面设置有缓冲气囊的第一肩带、第二肩带、第一腰带、第二腰带和裆部绑带,所述第一肩带上设置有向第二肩带延伸的第一粘合部,所述第一粘合部内表面设置有魔术贴A面,所述第二肩带上对应地设置有向第一肩带延伸的第二粘合部,所述第二粘合部外表面设置有魔术贴B面,魔术贴A面与魔术贴B面形成粘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各绑带表面设置有缓冲气囊,避免人体降落过程中与建筑物发生直接碰撞,安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魔术贴的缓降器背带
本技术属于消防安全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魔术贴的缓降器背带。
技术介绍
在地震、火灾等灾难发生时,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结构特征,加上人员众多,致使高楼火灾逃生成为世界难题,也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大问题。当高楼中出现烟火、毒气弥漫或其他灾难时,特别是在不能迅速控制灾害时,在楼中生活、学习、工作的广大人群应及时利用疏散设备紧急逃生。缓降器是一种可使人延绳索缓慢下降的安全营救装置,现有技术的缓降器由挂钩、吊带、绳索及速度控制等组成,使用时将吊带绑缚于人体腰部,这种缓降器仅靠腰部的绑带固定身体,对于使用者的体能要求较高,绑带勒紧的部位,易出现软组织挫伤,安全性差。近年来出现了一种背包式缓降器,背包带体背在人体身前,背带位于后背,而且在缓降过程当中,背带要承载人体的重量,因此对背包背带的连接稳定性和强度有较高的要求,普通背包背带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现在有技术的缓降器用背带大多采用高空作业中常使用的绑带,这种绑带只适合专业的高空作业人员使用,对使用者体能的要求很高,而且舒适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1、需要具有很好的连接稳定性和支撑强度;2、穿戴方便,能够在使用时快速完成穿戴;3、需要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避免在人体降落过程与建筑物发生直接碰撞。本技术提供了一系列结构,能够很好的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具体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魔术贴的缓降器背带,包括表面设置有缓冲气囊的第一肩带、第二肩带、第一腰带、第二腰带和裆部绑带,所述第一肩带上设置有向第二肩带延伸的第一粘合部,所述第一粘合部内表面设置有魔术贴A面,所述第二肩带上对应地设置有向第一肩带延伸的第二粘合部,所述第二粘合部外表面设置有魔术贴B面,魔术贴A面与魔术贴B面形成粘合连接。使用时将第一肩带、第二肩带穿在双肩上,扣合第一腰带、第二腰带和裆部绑带,拉平第二粘合部并将第一粘合部扣合,使各绑带之间形成稳定的连接,将缓降器牢牢的绑缚在人体的身前。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粘合部、第二粘合部位于肩带的中段并覆盖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之间的间隙。第一粘合部、第二粘合部的配合形成稳定的粘合连接,防止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从两侧脱出人体肩部。优选的,所述第二粘合部内表面设置有衬垫。优选的,所述第一粘合部的外表面设置有缓冲气囊。衬垫和缓冲气囊能够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人体在缓降过程中与墙体发生碰撞和摩擦时提供保护。优选的,所述魔术贴A面设置为带有勾刺的弹性纤维面,所述魔术贴B面设置为细软纤维面。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粘合部、第二粘合部的长度设为肩带长度的1/3~2/3。优选的,所述的魔术贴B面靠近第二肩带一侧的边缘设置有限位带,所述限位带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魔术贴A面上对应地设置有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凸条。优选的,所述的魔术贴B面的上、下两侧边缘位置也设置有限位带,所述限位带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魔术贴A面上对应地设置有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凸条。限位槽和限位凸条的配合能够有效定位魔术贴A、B面的粘合位置,保证最佳的粘合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肩带、第二肩带、第一腰带、第二腰带和裆部绑带内部均设置有与对应缓冲气囊密封连通的充气通道。优选的,所述充气通道设置为气管,所述气管设置为橡胶管。将充气管道设置于各带体内部,防止管道被外物损伤和发生漏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肩带、第二肩带之间设置魔术贴粘合连接,防止肩带在使用过程冲从人体两侧脱出;通过多条绑带配合形成稳定的连接结构,连接强度高;各绑带表面设置有缓冲气囊,避免人体降落过程中与建筑物发生直接碰撞,安全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气囊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魔术贴A、B面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肩带;2、第二肩带;3、第一腰带;4、第二腰带;5、裆部绑带;6、缓冲气囊;7、第一粘合部;8、第二粘合部;9、限位带;10、限位槽;11、限位凸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阅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之设计宗旨,特提供下述具体实施例,以使得阅读者能够形象的理解本技术所涉及到结构、结构组成、作用原理和技术效果。但应当注意,下述各实施例并非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各实施例进行分析和理解的同时,可结合现有知识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做一系列变形与等效替换,该变形与等效替换而得的新的技术方案亦被本技术囊括在内。由于本技术无法对实施例进行穷举,因此一些优选的技术特征和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进行合理的相互替换或组合,由此而得的新的技术方案亦被囊括在本技术之中。阅读者应该明白,在阅读者通过阅读实施例内容和理解本技术宗旨之后,根据提供的实施方案所做出的一系列变形、等效替换、特征元素之糅合等,均应理解为被囊括在本技术的精神之内。为了使阅读者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宗旨,特例举最具代表性的实例进行说明。阅读者在阅读时应当具备本领域内的一般技术知识,以方便准确的理解中所包括的逻辑关系。阅读者应当特别注意的,具体实施方案所对应地附图以为辅助理解的形式存在,能够方便阅读者通过理解具体形象化的下位概念以充分理解本技术所涉及的技术理念之抽象化的上位概念。在对本技术的整体理解和与其他除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之外的技术方案进行比对时,不应当以附图之表象作为唯一参考依据,还应在理解了本技术理念之后,依照附图或不依照附图做出的一系列变形、等效替换、特征元素之糅合、非必要技术特征元素之删减重组、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非必要技术特征元素之合理增加重组等,均应理解为被囊括在本技术的精神之内。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带魔术贴的缓降器背带,包括表面设置有缓冲气囊的第一肩带1、第二肩带2、第一腰带3、第二腰带4和裆部绑带5,所述第一肩带1上设置有向第二肩带2延伸的第一粘合部6,所述第一粘合部6内表面设置有魔术贴A面,所述第二肩带2上对应地设置有向第一肩带1延伸的第二粘合部8,所述第二粘合部8外表面设置有魔术贴B面,魔术贴A面与魔术贴B面形成粘合连接。第一粘合部7、第二粘合部8位于肩带的中段并覆盖第一肩带1和第二肩带2之间的间隙。第一粘合部7、第二粘合部8的配合形成稳定的粘合连接,防止第一肩带1和第二肩带2从两侧脱出人体肩部。所述第二粘合部8内表面设置有衬垫,第一粘合部7的外表面设置有缓冲气囊6。衬垫和缓冲气囊能够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人体在缓降过程中与墙体发生碰撞和摩擦时提供保护。魔术贴A面设置为带有勾刺的弹性纤维面,所述魔术贴B面设置为细软纤维面。第一粘合部7、第二粘合部8的长度设为肩带长度的1/3~2/3。所述的魔术贴B面靠近第二肩带一侧的边缘设置有限位带9,所述限位带9上设置有限位槽10,所述魔术贴A面上对应地设置有与限位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魔术贴的缓降器背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表面设置有缓冲气囊的第一肩带、第二肩带、第一腰带、第二腰带和裆部绑带,所述第一肩带上设置有向第二肩带延伸的第一粘合部,所述第一粘合部内表面设置有魔术贴A面,所述第二肩带上对应地设置有向第一肩带延伸的第二粘合部,所述第二粘合部外表面设置有魔术贴B面,魔术贴A面与魔术贴B面形成粘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魔术贴的缓降器背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表面设置有缓冲气囊的第一肩带、第二肩带、第一腰带、第二腰带和裆部绑带,所述第一肩带上设置有向第二肩带延伸的第一粘合部,所述第一粘合部内表面设置有魔术贴A面,所述第二肩带上对应地设置有向第一肩带延伸的第二粘合部,所述第二粘合部外表面设置有魔术贴B面,魔术贴A面与魔术贴B面形成粘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魔术贴的缓降器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粘合部、第二粘合部位于肩带的中段并覆盖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之间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魔术贴的缓降器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合部内表面设置有衬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魔术贴的缓降器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合部的外表面设置有缓冲气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魔术贴的缓降器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魔术贴A面设置为带有勾刺的弹性纤维面,所述魔术贴B面设置为细软纤维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伟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牛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