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快速注入放射性核素的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020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可快速注入放射性核素的导管,包括硬管和软管,所述硬管的两端均与软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硬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性卡环,所述弹性卡环的内壁卡接有筒体,所述硬管右侧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斜管,所述硬管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的右侧开设有通孔,所述筒体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短管,所述短管的表面套设有弹性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导管基本不能对针筒进行固定,在注入一定量之后,需要将针筒取下进行放置,导致针筒容易受到污染,即使能固定,当到达注入的量停止时不能对针筒进行限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导致注入的量发生改变,影响检测的结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快速注入放射性核素的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为可快速注入放射性核素的导管。
技术介绍
放射性核素,也叫不稳定核素,是相对于稳定核素来说的,它是指不稳定的原子核,能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等),通过衰变形成稳定的核素,放射性核素在医疗方面具有很多的应用,比如放射性核素显像、放射性核素治疗和放射性核素检查等,例如将放射性药物引入体内后,以脏器内、外或正常组织与病变之间对放射性药物摄取的差别为基础,利用显像仪器获得脏器或病变的影像,帮助患者进行治疗,放射性核素引入体内时基本通过导管快速进行注入,但是现有的导管基本不能对针筒进行固定,在注入一定量之后,需要将针筒取下进行放置,导致针筒容易受到污染,即使能固定,当到达注入的量停止时不能对针筒进行限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导致注入的量发生改变,影响检测的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快速注入放射性核素的导管,具备能对针筒进行固定和限制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导管基本不能对针筒进行固定,在注入一定量之后,需要将针筒取下进行放置,导致针筒容易受到污染,即使能固定,当到达注入的量停止时不能对针筒进行限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导致注入的量发生改变,影响检测的结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快速注入放射性核素的导管,包括硬管和软管,所述硬管的两端均与软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硬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性卡环,所述弹性卡环的内壁卡接有筒体,所述硬管右侧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斜管,所述硬管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的右侧开设有通孔,所述筒体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短管,所述短管的表面套设有弹性管,所述弹性管的底部贯穿通孔的内腔并延伸至连接板的底部,所述斜管远离硬管的一端与弹性管的底部固定连通,所述连接板的右侧贯穿设置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左端贯穿连接板并延伸至通孔的内腔,所述第一螺纹杆与连接板螺纹连接,所述筒体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顶部延伸至筒体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筒体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型板,所述推板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底部贯穿U型板的内腔并延伸至U型板的外部,所述U型板的右侧贯穿设置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左端贯穿至U型板的内腔,所述第二螺纹杆与U型板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竖板的正面印刻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的数字单位为mm。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右侧开设有与第一螺纹杆相适配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U型板的右侧开设有与第二螺纹杆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杆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硬管、软管、弹性卡环、筒体、斜管、连接板、通孔、短管、弹性管、第一螺纹杆、活塞、推杆、推板、U型板、竖板和第二螺纹杆进行配合,具备能对针筒进行固定和限制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导管基本不能对针筒进行固定,在注入一定量之后,需要将针筒取下进行放置,导致针筒容易受到污染,即使能固定,当到达注入的量停止时不能对针筒进行限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导致注入的量发生改变,影响检测的结果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刻度线,便于观察注入放射性核素的量,便于进行操作,通过设置第一螺纹孔,对第一螺纹杆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第二螺纹孔,对第二螺纹杆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使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在转动时更加的方便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局部俯视剖视示意图。图中:1硬管、2软管、3弹性卡环、4筒体、5斜管、6连接板、7通孔、8短管、9弹性管、10第一螺纹杆、11活塞、12推杆、13推板、14U型板、15竖板、16第二螺纹杆、17刻度线、18第一螺纹孔、19第二螺纹孔、20第一转盘、21第二转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可快速注入放射性核素的导管,包括硬管1和软管2,硬管1的两端均与软管2的一端固定连通,硬管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性卡环3,弹性卡环3的内壁卡接有筒体4,硬管1右侧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斜管5,硬管1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连接板6底部的右侧开设有通孔7,筒体4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短管8,短管8的表面套设有弹性管9,弹性管9的底部贯穿通孔7的内腔并延伸至连接板6的底部,斜管5远离硬管1的一端与弹性管9的底部固定连通,连接板6的右侧贯穿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0,第一螺纹杆10的左端贯穿连接板6并延伸至通孔7的内腔,第一螺纹杆10与连接板6螺纹连接,筒体4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塞11,活塞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杆12,推杆12的顶部延伸至筒体4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推板13,筒体4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型板14,推板13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竖板15,竖板15的底部贯穿U型板14的内腔并延伸至U型板14的外部,U型板14的右侧贯穿设置有第二螺纹杆16,第二螺纹杆16的左端贯穿至U型板14的内腔,第二螺纹杆16与U型板14螺纹连接,竖板15的正面印刻有刻度线17,刻度线17的数字单位为mm,通过设置刻度线17,便于观察注入放射性核素的量,便于进行操作,连接板6的右侧开设有与第一螺纹杆10相适配的第一螺纹孔18,第一螺纹孔18与通孔7连通,第一螺纹杆10与第一螺纹孔18螺纹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螺纹孔18,对第一螺纹杆10进行固定,U型板14的右侧开设有与第二螺纹杆16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孔19,第二螺纹杆16与第二螺纹孔19螺纹连接,通过设置第二螺纹孔19,对第二螺纹杆16进行固定,第一螺纹杆10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20,第二螺纹杆1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盘21,通过设置第一转盘20和第二转盘21,使第一螺纹杆10和第二螺纹杆16在转动时更加的方便省力,通过硬管1、软管2、弹性卡环3、筒体4、斜管5、连接板6、通孔7、短管8、弹性管9、第一螺纹杆10、活塞11、推杆12、推板13、U型板14、竖板15和第二螺纹杆16进行配合,具备能对针筒进行固定和限制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导管基本不能对针筒进行固定,在注入一定量之后,需要将针筒取下进行放置,导致针筒容易受到污染,即使能固定,当到达注入的量停止时不能对针筒进行限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导致注入的量发生改变,影响检测的结果的问题。实施例1:可快速注入放射性核素的导管,包括硬管1和软管2,硬管1的两端均与软管2的一端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快速注入放射性核素的导管,包括硬管(1)和软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管(1)的两端均与软管(2)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硬管(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性卡环(3),所述弹性卡环(3)的内壁卡接有筒体(4),所述硬管(1)右侧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斜管(5),所述硬管(1)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底部的右侧开设有通孔(7),所述筒体(4)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短管(8),所述短管(8)的表面套设有弹性管(9),所述弹性管(9)的底部贯穿通孔(7)的内腔并延伸至连接板(6)的底部,所述斜管(5)远离硬管(1)的一端与弹性管(9)的底部固定连通,所述连接板(6)的右侧贯穿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0),所述第一螺纹杆(10)的左端贯穿连接板(6)并延伸至通孔(7)的内腔,所述第一螺纹杆(10)与连接板(6)螺纹连接,所述筒体(4)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塞(11),所述活塞(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杆(12),所述推杆(12)的顶部延伸至筒体(4)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推板(13),所述筒体(4)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型板(14),所述推板(13)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竖板(15),所述竖板(15)的底部贯穿U型板(14)的内腔并延伸至U型板(14)的外部,所述U型板(14)的右侧贯穿设置有第二螺纹杆(16),所述第二螺纹杆(16)的左端贯穿至U型板(14)的内腔,所述第二螺纹杆(16)与U型板(14)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快速注入放射性核素的导管,包括硬管(1)和软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管(1)的两端均与软管(2)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硬管(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性卡环(3),所述弹性卡环(3)的内壁卡接有筒体(4),所述硬管(1)右侧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斜管(5),所述硬管(1)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底部的右侧开设有通孔(7),所述筒体(4)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短管(8),所述短管(8)的表面套设有弹性管(9),所述弹性管(9)的底部贯穿通孔(7)的内腔并延伸至连接板(6)的底部,所述斜管(5)远离硬管(1)的一端与弹性管(9)的底部固定连通,所述连接板(6)的右侧贯穿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0),所述第一螺纹杆(10)的左端贯穿连接板(6)并延伸至通孔(7)的内腔,所述第一螺纹杆(10)与连接板(6)螺纹连接,所述筒体(4)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塞(11),所述活塞(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杆(12),所述推杆(12)的顶部延伸至筒体(4)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推板(13),所述筒体(4)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型板(14),所述推板(13)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竖板(15),所述竖板(15)的底部贯穿U型板(1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瑞洁汪静王云雅杨梅祝子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