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通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005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通气管,其主要包括:可定位于人体口腔内的口咽通气管,及套设于所述口咽通气管内的、并可相对于所述口咽通气管拆卸连接的气管导管,所述气管导管可沿所述口咽通气管内滑动调节,于所述气管导管的外露端设有与呼吸回路连通的标准接口,于所述口咽通气管的外露端设有硬质套管,及可定位于人体枕部的弹性绑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功能通气管不仅可为患者的口咽通道及气管通道进行有效通气,还可通过气管导管的移动,实现为声门上气道进行有效通气,同时还可有效减小为患者二次插管造成身体的损伤,从而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通气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通气管。
技术介绍
在临床麻醉及急救时,通常采用气管插管进行通气,在置入气管导管后,为了固定气管导管以及避免患者的上下齿咬合而导致气管导管通气量的不足,一般都是采用简易的牙垫,再用橡皮胶布与气管导管固定住后,粘连于患者口腔两颊的皮肤表面,而这样的固定方法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患者口腔产生的分泌物会导致橡皮胶布固定困难而导致气管导管固定不牢而移位,二是橡皮胶布很容易引起患者皮肤出现过敏现象。另外,当患者出现舌后坠、喉痉挛等紧急情况下,为了维持患者上呼吸道通畅和辅助呼吸,通常需要使用口咽通气管,在使用口咽通气管时,必须先要把患者口中的气管导管拔出,然后再置入口咽通气管,但在放置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患者全身麻醉的状态下进行拔管后,很容易发生因舌后坠等情况引起的气道梗阻的现象。而且患者需要经历两次的插管,很容易造成身体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多功能通气管,以可提高使用效果,同时可降低对患者的伤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通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定位于人体口腔内的口咽通气管(1),及套设于所述口咽通气管(1)内的、并可相对于所述口咽通气管(1)拆卸连接的气管导管(2),所述气管导管(2)可沿所述口咽通气管(1)内滑动调节,于所述气管导管(2)的外露端设有与呼吸回路连通的标准接口(23),于所述口咽通气管(1)的外露端设有硬质套管(13),及可定位于人体枕部的弹性绑带(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通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定位于人体口腔内的口咽通气管(1),及套设于所述口咽通气管(1)内的、并可相对于所述口咽通气管(1)拆卸连接的气管导管(2),所述气管导管(2)可沿所述口咽通气管(1)内滑动调节,于所述气管导管(2)的外露端设有与呼吸回路连通的标准接口(23),于所述口咽通气管(1)的外露端设有硬质套管(13),及可定位于人体枕部的弹性绑带(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通气管,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口咽通气管(1)上设有可抵接人体咽部的第一气囊(11),且相对于设有硬质套管(13)的一端,于所述口咽通气管(1)另一端的管壁上成型有若干通气孔,于所述第一气囊(11)充气状态下,所述第一气囊(11)可顶紧人体咽部,并构成所述口咽通气管(1)内部与外部气流的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通气管,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设有所述标准接口(23)的一端,于所述气管导管(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气囊(21)及第二通气孔(22),于所述第二气囊(21)充气状态下,经由所述标准接口(23)处流通的气流可经所述第二通气孔(22)流至所述气管导管(2)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通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龙年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