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被动式自锁托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5900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42
本申请公开了主被动式自锁托槽,包括网底、设有弓丝槽的基体以及穿设在所述基体上的簧片,所述簧片依次包括:引导段,贯穿所述基体;提升段,在所述基体的高度方向上延伸;封闭段,自所述提升段向所述弓丝槽延伸,用于封闭或开放所述弓丝槽;所述封闭段上设有第一施力孔,所述提升段上设有第二施力孔,所述第一施力孔和所述第二施力孔位置相对且容许器械置入以驱动所述簧片相对所示基体运动。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簧片上设置对应位置的第一施力孔和第二施力孔,器械能够对簧片施加稳定、均匀的驱动力,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簧片受力不均可能对基体的影响,提升临床医生等操作人员操作手感,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被动式自锁托槽
本申请涉及牙科正畸领域,特别是涉及主被动式自锁托槽。
技术介绍
目前,在口腔牙齿的正畸治疗过程中,正畸托槽固定在牙面上,弓丝穿过托槽上的弓丝槽(又名方丝槽),并通过结扎橡胶圈或者结扎钢丝将弓丝直接结扎于托槽结扎翼上,弓丝的矫正力通过托槽传递到牙齿,使牙齿产生预期的移动,以达到校正牙齿的目的。由于目前所用的结扎橡胶圈或者结扎钢丝结扎于托槽的结扎翼上,直接施力于弓丝,对弓丝产生了较大的压力,妨碍了弓丝的正常移动,从而影向了牙齿的正畸效果。同时,由于结扎附件不易清洁口腔卫生,因此不利于牙周组织健康。目前,市场上亦出现了多种自锁托槽,有主被动式和被动式两大系列,尤其是主被动式自锁托槽尽管与被动自锁相比有诸多优势,具体的包括,整体托槽相对齿面突出的高度比被动自锁低,患者使用感受好;可以实现主动自锁,在治疗后期不用结扎,方便操作。但是,专利技术人发现,主被动式自锁托槽由于治疗后期可能因为牙结石等因素,使其开盖困难,经常使簧片被拉坏,甚至将整个托槽从牙齿上被拉脱,很难被医生和患者所接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主被动式自锁托槽,包括网底、设有弓丝槽的基体以及穿设在所述基体上的簧片,所述簧片依次包括:引导段,贯穿所述基体;提升段,在所述基体的高度方向上延伸;封闭段,自所述提升段向所述弓丝槽延伸,用于封闭或开放所述弓丝槽;所述封闭段上设有第一施力孔,所述提升段上设有第二施力孔,所述第一施力孔和所述第二施力孔位置相对且容许器械置入以驱动所述簧片相对所示基体运动。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可选的,所述第一施力孔为长条孔,且与所述簧片同向延伸。可选的,在所述基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施力孔高于所述基体,所述第二施力孔靠近所述基体的底部。可选的,所述基体的顶部设有位于所述弓丝槽两侧的第一卡合区和第二卡合区,所述封闭段的端部设有卡合部,所述簧片封闭所述弓丝槽时,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区卡合,所述簧片开放所述弓丝槽时,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区卡合。可选的,在所述基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卡合区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卡合区,所述簧片利用自身形变的弹力保持在所述第一卡合区内。可选的,所述封闭段相对于所述引导段回卷且先上升至高点区域后下降至所述卡合部,所述第一施力孔开设在所述高点区域。可选的,所述提升段的两侧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与所述基体相抵以限制所述簧片靠近所述基体的运动行程。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所述提升段宽度方向上突出所述簧片侧面,且至少包括一个与所述基体相抵的止动面;所述簧片封闭所述弓丝槽时,所述止动面与所述基体相抵。可选的,所述引导段的端部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与所述基体相抵以限制所述簧片远离所述基体的运动行程。可选的,所述基体上设有分布在所述弓丝槽的两侧的两结扎翼,其中一个结扎翼中部设有避让所述器械的置入路径的避让区。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簧片上设置对应位置的第一施力孔和第二施力孔,器械能够对簧片施加稳定、均匀的驱动力,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簧片受力不均可能对基体的影响,提升临床医生等操作人员操作手感,便于推广。具体的有益技术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具体结构或步骤进一步阐释。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中主被动式自锁托槽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簧片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网底和基体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簧片展开示意图;图5和图6为网底和基体不同视角示意图;图7为簧片位于开放位置示意图;图8为簧片与粗弓丝配合示意图;图9为簧片与细弓丝配合示意图;图10为簧片与器械配合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网底;2、基体;21、弓丝槽;22、第一卡合区;23、第二卡合区;24、楔形槽;25、结扎翼;26、避让区;3、簧片;31、引导段;311、第二限位部;32、提升段;321、第二施力孔;322、第一限位部;33、封闭段;331、第一施力孔;332、高点区域;333、卡合部;334、抵压段;4、器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考图1至图10,本申请公开了主被动式自锁托槽,包括网底1、设有弓丝槽21的基体2以及穿设在基体2上的簧片3,簧片3依次包括:引导段31,贯穿基体2;提升段32,在基体2的高度方向上延伸;封闭段33,自提升段32向弓丝槽21延伸,用于封闭或开放弓丝槽21;封闭段33上设有第一施力孔331,提升段32上设有第二施力孔321,第一施力孔331和第二施力孔321位置相对且容许器械4置入以驱动簧片3相对所示基体2运动。第一施力孔331和第二施力孔321能够实现对簧片3的稳定驱动。相关技术中,施力孔设置在簧片3的单侧(一般为顶侧),该位置的驱动力会造成簧片3的受力部位形变,而非簧片3的整体移动,造成开盖困难。本申请,位于封闭段33上的第一施力孔331和位于提升段32上的第二施力孔321能够从两个相对的位置对簧片3施加作用力,从而避免驱动力被簧片3的形变释放,保证簧片3能够稳定的相对基托运动,实现封闭或者开放弓丝槽21的功能。该设计在治疗后期,托槽上出现牙结石等情况中非常重要,能够有效改善临床医生等操作人员的使用手感,避免患者不必要的不良感受。在施力孔的设置细节上,参考一实施例中,第一施力孔331为长条孔,且与簧片3同向延伸。长条孔的意义在于能够允许器械4在其中调整位置,提升适应性。相应的,第二施力孔321因为位置相对确定,可以设计为与器械4等大或者略大的孔径。较小开孔能够提高簧片3的整体强度,在材料和整体尺寸一定的情况,提供更大的弹力以获得更好的自锁效果。在两施力孔的配合关系上,参考一实施例中,在基体2的高度方向上,第一施力孔331高于基体2,第二施力孔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主被动式自锁托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网底、设有弓丝槽的基体以及穿设在所述基体上的簧片,所述簧片依次包括:/n引导段,贯穿所述基体;/n提升段,在所述基体的高度方向上延伸;/n封闭段,自所述提升段向所述弓丝槽延伸,用于封闭或开放所述弓丝槽;/n所述封闭段上设有第一施力孔,所述提升段上设有第二施力孔,所述第一施力孔和所述第二施力孔位置相对且容许器械置入以驱动所述簧片相对所示基体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主被动式自锁托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网底、设有弓丝槽的基体以及穿设在所述基体上的簧片,所述簧片依次包括:
引导段,贯穿所述基体;
提升段,在所述基体的高度方向上延伸;
封闭段,自所述提升段向所述弓丝槽延伸,用于封闭或开放所述弓丝槽;
所述封闭段上设有第一施力孔,所述提升段上设有第二施力孔,所述第一施力孔和所述第二施力孔位置相对且容许器械置入以驱动所述簧片相对所示基体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被动式自锁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施力孔为长条孔,且与所述簧片同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被动式自锁托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施力孔高于所述基体,所述第二施力孔靠近所述基体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被动式自锁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顶部设有位于所述弓丝槽两侧的第一卡合区和第二卡合区,所述封闭段的端部设有卡合部,所述簧片封闭所述弓丝槽时,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区卡合,所述簧片开放所述弓丝槽时,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区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被动式自锁托槽,其特征在于,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良王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