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菜共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570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养殖种植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包括循环水池、瘦身鱼养殖池、养殖水槽、集污井、沉淀池、过滤槽、硝化处理槽、营养液混合槽、营养液储存装置、营养液活化槽、种植架、营养液回收过滤槽和营养液回收储存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鱼菜共生系统,蔬菜产量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菜共生系统
本技术涉及养殖种植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鱼菜共生系统。
技术介绍
在养殖鱼塘中,水中的鱼、虾等水养动物在进食饲料后会排放排泄物,而排泄物中含有氨,则排泄物排放至水中后便可使养殖水中含有氨,提高了水的富营养化,而水的富营养化发展不利于水养动物的生长,甚至还会危及水养动物的生命。因此,为了防止排泄物对水养动物的危害,养殖户需定期地置换养殖水,从而保证养殖水的水质。然而将养殖水直接排放,一方面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避免对外排出污染环境,另一方面增加了养殖水费和人工清理费。由此便产生了鱼菜共生系统。申请公布号为CN14585096A的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鱼菜共生的栽养系统,包括水塔、养鱼箱、过滤槽、种植架和回水池,其通过将养鱼箱内的水经过过滤槽过滤后,输送至种植架已给种植在种植架上的蔬菜提供养分,节约了水资源。但是,养殖水只能给蔬菜提供含氮营养液,却无法给蔬菜提供其他所需的营养成分,致使蔬菜产量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鱼菜共生系统,能够提供蔬菜所需的其他营养成分,从而提高蔬菜产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包括:循环水池、瘦身鱼养殖池、养殖水槽、集污井、沉淀池、过滤槽、硝化处理槽、营养液混合槽、营养液储存装置、营养液活化槽、种植架、营养液回收过滤槽和营养液回收储存槽,所述循环水池与供水系统连通,所述瘦身鱼养殖池设置有补水口、第一水循环进口、第一水循环出口和第一排污口,所述补水口与所述循环水池的出口连通,所述养殖水槽设置有第二水循环进口、第二水循环出口和第二排污口,所述第二水循环进口和所述第一水循环出口通过第一水循环装置连通,所述第二水循环出口和所述第一水循环进口通过第二水循环装置连通,所述集污井的进口和第一排污口以及所述第二排污口连通,所述沉淀池的进口与所述集污井的出口连通,所述过滤槽的进口与所述沉淀池的出口连通,所述硝化处理槽的进口与所述过滤槽的出口连通,所述营养液混合槽内设置有EC检测装置,所述营养液混合槽的进口与所述硝化处理槽的出口连通,所述营养液储存装置的出口与所述营养液混合槽的进口连通,所述营养液活化槽的进口与所述营养液混合槽的出口连通,所述营养液活化槽的出口与所述种植架的进口连通,所述营养液回收过滤槽的进口与所述种植架的出口连通,所述营养液回收过滤槽设置有纯水出口和营养液出口,所述纯水出口与所述循环水池的进口连通,所述营养液出口与所述营养液回收储存槽的进口连通,所述营养液回收储存槽的出口与所述营养液混合槽的进口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污泥泵、有机肥干燥机、鱼粪粉碎装置、混合装置和辅料添加装置,所述污泥泵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所述有机肥干燥机的进料口与所述污泥泵的出料口连通,所述鱼粪粉碎装置的进料口与所述有机肥干燥机的出料口连通,所述混合装置的进料口与所述鱼粪粉碎装置的出料口连通,所述辅料添加装置的出料口与所述混合装置的进料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种植架包括架体和多个PVC蔬菜种植管,多个所述PVC蔬菜种植管分成多组,多组所述PVC蔬菜种植管沿纵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架体上并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且任意相邻的两组所述PVC蔬菜种植管相互连通,每组中的所述PVC蔬菜种植管相互连通,所述种植架的进口设置在位于最上方的一组所述PVC蔬菜种植管、出口设置在位于最下方的一组所述PVC蔬菜种植管。进一步地,所述瘦身鱼养殖池内设置有溶氧浓度传感器,所述养殖水槽内设置有高压氧设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鱼菜共生系统,通过设置营养液储存装置和EC检测装置,从而可以实时地向营养液混合槽内补充蔬菜所需的养分,进而提高了蔬菜的产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鱼菜共生系统的结构图;图2为图1所示的种植架的立体视图。附图标记:1-循环水池、2-瘦身鱼养殖池、201-溶氧浓度传感器、3-养殖水槽、301-高压氧设备、4-集污井、5-沉淀池、6-过滤槽、7-硝化处理槽、8-营养液混合槽、801-EC检测装置、9-营养液储存装置、10-营养液活化槽、11-种植架、111-架体、112-PVC蔬菜种植管、12-营养液回收过滤槽、13-营养液回收储存槽、14-第一水循环装置、15-第二水循环装置、16-污泥泵、17-有机肥干燥机、18-鱼粪粉碎装置、19-混合装置、20-辅料添加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包括:循环水池1、瘦身鱼养殖池2、养殖水槽3、集污井4、沉淀池5、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水池、瘦身鱼养殖池、养殖水槽、集污井、沉淀池、过滤槽、硝化处理槽、营养液混合槽、营养液储存装置、营养液活化槽、种植架、营养液回收过滤槽和营养液回收储存槽,/n所述循环水池与供水系统连通,/n所述瘦身鱼养殖池设置有补水口、第一水循环进口、第一水循环出口和第一排污口,所述补水口与所述循环水池的出口连通,/n所述养殖水槽设置有第二水循环进口、第二水循环出口和第二排污口,所述第二水循环进口和所述第一水循环出口通过第一水循环装置连通,所述第二水循环出口和所述第一水循环进口通过第二水循环装置连通,/n所述集污井的进口和第一排污口以及所述第二排污口连通,/n所述沉淀池的进口与所述集污井的出口连通,/n所述过滤槽的进口与所述沉淀池的出口连通,/n所述硝化处理槽的进口与所述过滤槽的出口连通,/n所述营养液混合槽内设置有EC检测装置,所述营养液混合槽的进口与所述硝化处理槽的出口连通,/n所述营养液储存装置的出口与所述营养液混合槽的进口连通,/n所述营养液活化槽的进口与所述营养液混合槽的出口连通,/n所述营养液活化槽的出口与所述种植架的进口连通,/n所述营养液回收过滤槽的进口与所述种植架的出口连通,所述营养液回收过滤槽设置有纯水出口和营养液出口,所述纯水出口与所述循环水池的进口连通,所述营养液出口与所述营养液回收储存槽的进口连通,所述营养液回收储存槽的出口与所述营养液混合槽的进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水池、瘦身鱼养殖池、养殖水槽、集污井、沉淀池、过滤槽、硝化处理槽、营养液混合槽、营养液储存装置、营养液活化槽、种植架、营养液回收过滤槽和营养液回收储存槽,
所述循环水池与供水系统连通,
所述瘦身鱼养殖池设置有补水口、第一水循环进口、第一水循环出口和第一排污口,所述补水口与所述循环水池的出口连通,
所述养殖水槽设置有第二水循环进口、第二水循环出口和第二排污口,所述第二水循环进口和所述第一水循环出口通过第一水循环装置连通,所述第二水循环出口和所述第一水循环进口通过第二水循环装置连通,
所述集污井的进口和第一排污口以及所述第二排污口连通,
所述沉淀池的进口与所述集污井的出口连通,
所述过滤槽的进口与所述沉淀池的出口连通,
所述硝化处理槽的进口与所述过滤槽的出口连通,
所述营养液混合槽内设置有EC检测装置,所述营养液混合槽的进口与所述硝化处理槽的出口连通,
所述营养液储存装置的出口与所述营养液混合槽的进口连通,
所述营养液活化槽的进口与所述营养液混合槽的出口连通,
所述营养液活化槽的出口与所述种植架的进口连通,
所述营养液回收过滤槽的进口与所述种植架的出口连通,所述营养液回收过滤槽设置有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忠谊陈玉露吴晓清刘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