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5226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培养箱,包括:两端设有开口的箱体,箱体第一端设有箱门,箱体第二端设有后隔板,箱门、后隔板及二者之间的箱体内壁围成培养室,还包括空气循环系统,空气循环系统包括罩体和风机,罩体罩设于后隔板远离箱门的一侧的板面上,后隔板上靠近箱体顶壁的位置设有第一贯通孔,后隔板上靠近箱体底壁的位置设有第二贯通孔,风机设置于罩体内部。使得进入到培养室内的气体与培养室原来的气体快速且充分地混合,从而提高对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监测和控制的准确性,提高升氧(提高氧气浓度)和降氧(降低氧气浓度)时间控制的准确性,以提高培养小动物实验模型的质量,进而提高小动物高低氧生物学、医学实验的准确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培养箱


[0001]本技术涉及小动物培养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培养箱。

技术介绍

[0002]小动物培养箱主要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实验模型培养,为小动物提供实验需要的低氧或间歇性低氧环境,对研究高血压、气管病变机理等研究有重要意义。为了实验结果的真实可靠,就需要培养更好的动物模型以得到精确的实验数据,这也对氧气浓度的监测与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提高、降低与维持氧气浓度时间控制提出更高要求。现有技术中的培养箱的培养室内新进来的气体在短时间内不能与培养室内的气体有效混合,使得传感器传回数据不准确或实际数据滞后于实际数据时间过长,导致实验准确性降低。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新进气体不能与培养室内的气体快速充分混合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加快新进气体与培养室内气体混合速度的培养箱。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培养箱,包括:两端设有开口的箱体,所述箱体第一端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箱体第一端开口的箱门,所述箱体第二端设有用于封闭所述箱体第二端的后隔板,所述箱门关闭时,所述箱门、所述后隔板及二者之间的所述箱体内壁围成的空间构成用于培养小动物的培养室,还包括空气循环系统,所述空气循环系统包括罩体和风机,所述罩体罩设于所述后隔板远离所述箱门的一侧的板面上,所述后隔板上靠近所述箱体顶壁的位置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培养室和所述罩体内部的第一贯通孔,所述后隔板上靠近所述箱体底壁的位置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培养室和所述罩体内部的第二贯通孔,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罩体内部。
[0005]优选地,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贯通孔处,且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培养室。
[0006]优选地,还包括用于饲养小动物的培养笼,所述培养笼用于设置在所述培养室内。
[0007]优选地,所述培养室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培养笼的通风板,所述培养笼用于设置在所述通风板上,所述通风板上设有多个供气流流通的通风孔。
[0008]优选地,所述培养笼包括笼体、笼盖和废物收集盒,所述笼体顶部设有开口,所述笼盖用于盖合或者打开所述笼体顶部的开口,所述笼体下部设置于所述废物收集盒内。
[0009]优选地,所述笼盖上设有向所述笼体内部凹陷的凹陷部。
[0010]优选地,所述培养室内还设有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及温湿度传感器。
[0011]优选地,所述空气循环系统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循环系统沿水平方向分布,所述氧气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及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后隔板上,且均位于所述两个所述空气循环系统之间。
[0012]优选地,所述箱体的与所述培养室区域相对的侧壁上设有贯通设置的稳压孔。
[0013]优选地,所述箱体第二端还设有后封板,所述后封板位于所述后隔板的远离所述箱门的一侧,且所述后封板与所述后隔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罩体位于所述间隙内。
[0014]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种培养箱,包括:两端设有开口的箱体,箱体第一端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箱体第一端开口的箱门,箱体第二端设有用于封闭箱体第二端的后隔板,箱门关闭时,箱门、后隔板及二者之间的箱体内壁围成的空间构成用于培养小动物的培养室,还包括空气循环系统,空气循环系统包括罩体和风机,罩体罩设于后隔板远离箱门的一侧的板面上,后隔板上靠近箱体顶壁的位置设有用于连通培养室和罩体内部的第一贯通孔,后隔板上靠近箱体底壁的位置设有用于连通培养室和罩体内部的第二贯通孔,风机设置于罩体内部。
[0015]如此设置,在向培养箱通入气体(例如氧气)时,或者在通入气体之前,可先打开循环系统的风机,在风机的作用下,培养室内的气体不断地从某个贯通孔进入到罩体内,并从另一个贯通孔不断地从罩体内回流到培养室内,通过气流的循环流动,使得进入到培养室内的气体与培养室原来的气体快速且充分地混合,从而提高对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监测和控制的准确性,提高升氧(提高氧气浓度)和降氧(降低氧气浓度)时间控制的准确性,以提高培养小动物实验模型的质量,进而提高小动物高低氧生物学、医学实验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培养箱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培养箱剖去前部分结构(箱门等)后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中A

A剖视图(拆除后封板);
[0020]图4为图3的右视图(拆除后封板);
[0021]图5为图1中培养箱中放入培养笼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图5中B

B剖视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

图7中:
[0025]1、箱体;2、箱门;3、后隔板;4、罩体;5、风机;6、第一贯通孔;7、第二贯通孔;8、通风板;9、通风孔;10、笼体;11、笼盖;12、废物收集盒;13、氧气传感器;14、二氧化碳传感器;15、温湿度传感器;16、稳压孔;17、信号线接口;18、气路快速接头;19、进气管;20、PCB板;21、铰链;22、后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
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0028]参考图1

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培养箱,包括箱体1。参考图3所示,箱体1两端开口,此时箱体1的两端即对应图3中的左端和右端。箱体1的第一端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箱体1第一端开口的箱门2,例如,箱门2可以通过铰链21连接的方式与箱体1可转动地相连接,并且为了保证密封效果,箱门2与箱体1的结合面上可以设置一圈密封圈。箱门2上还可以设置磁吸,以使箱门2关闭后能够与箱体1紧密贴合。箱体1第二端设有用于封闭箱体1第二端的后隔板3,并且当箱门2关闭时,箱门2、后隔板3及箱门2和后隔板3之间的箱体1内壁围成的空间构成用于培养小动物的培养室。除此之外,培养箱还包括空气循环系统。参考图3、4及6所示,空气循环系统包括罩体4和风机5,罩体4罩设于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设有开口的箱体(1),所述箱体(1)第一端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箱体(1)第一端开口的箱门(2),所述箱体(1)第二端设有用于封闭所述箱体(1)第二端的后隔板(3),所述箱门(2)关闭时,所述箱门(2)、所述后隔板(3)及二者之间的所述箱体(1)内壁围成的空间构成用于培养小动物的培养室,还包括空气循环系统,所述空气循环系统包括罩体(4)和风机(5),所述罩体(4)罩设于所述后隔板(3)远离所述箱门(2)的一侧的板面上,所述后隔板(3)上靠近所述箱体(1)顶壁的位置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培养室和所述罩体(4)内部的第一贯通孔(6),所述后隔板(3)上靠近所述箱体(1)底壁的位置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培养室和所述罩体(4)内部的第二贯通孔(7),所述风机(5)设置于所述罩体(4)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5)设置于所述第一贯通孔(6)处,且所述风机(5)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培养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饲养小动物的培养笼,所述培养笼用于设置在所述培养室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室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培养笼的通风板(8),所述培养笼用于设置在所述通风板(8)上,所述通风板(8)上设有多个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营梁俊强王洪旗王建丛张润芹王志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心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