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圈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5165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脱圈针织面料,涉及纺织布料,旨在解决针织面料容易在外界钩拉下断裂后出现脱圈松散的情况,影响人们的穿着,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针织层,针织层的外表面缝合连接有网眼层,网眼层由经纱和纬纱经纬编织而成,网眼层上开设有若干阵列分布的网孔,针织层由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以及梳栉GB4织造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织层通过闭口重经平组织具有良好的防脱散能力,针织层采用莫代尔纤维和涤纶长丝织造而成,通过莫代尔纤维具有柔软的质地和触感,提高皮肤与针织层接触的舒适性,提高人们的穿着体验,且通过涤纶长丝提高针织层的编织强度和抗形变能力。丝提高针织层的编织强度和抗形变能力。丝提高针织层的编织强度和抗形变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脱圈针织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布料,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脱圈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针织面料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针织面料与梭织面料的不同之处在于纱线在织物中的形态不同。针织分为纬编(weft knitted fabric)和经编(warp knitted fabric),针织面料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及里料,家纺等产品中,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0003]人们穿着经编方式制成的衣物时,由于经编织物由若干根纱线以经向方向编织而成,容易在人们穿着以及运动的过程中,针织面料容易在外界钩拉下出现断裂的情况,使得针织面料在断裂后出现脱圈松散的情况,影响人们的穿着。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脱圈针织面料,针织层采用莫代尔纤维和涤纶长丝织造而成,通过莫代尔纤维具有柔软的质地和触感,提高皮肤与针织层接触的舒适性,提高人们的穿着体验,且通过涤纶长丝提高针织层的编织强度和抗形变能力。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脱圈针织面料,包括针织层,所述针织层的外表面缝合连接有网眼层,所述网眼层由经纱和纬纱经纬编织而成,所述网眼层上开设有若干阵列分布的网孔,所述针织层由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以及梳栉GB4织造而成。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针织布的外表面缝合网眼层,且网眼层采用经纬编织的方式织造而成,具有紧致且平整的质地,对针织层的外表面进行保护,减小针织层与外界摩擦从而解决了面料由于磨损断裂易出现脱圈松散的问题,且托网眼层上开设的网孔,能提高面料的透气效果,提高人们穿着的舒适性。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经纱包括相间排列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所述纬纱包括相间排列的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相间排列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作为经纱与相间排列的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相互交织形成网眼层,使得网眼层具有良好的编织强度,且具有均匀的质地。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三纱线均采用若干股莱卡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纱线和第四纱线均由若干股丙纶纤维加捻而成。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莱卡纤维以及丙纶纤维,通过莱卡纤维和丙纶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强度以及耐磨特点,能提高网眼层的弹性和耐磨特点,使面料不易损伤撕裂,进而提高面料的使用寿命。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针织层和网眼层之间通过耐磨纱线缝合而成,所述耐磨纱线包括纱芯以及缠绕在纱芯外的第一色纱和第二色纱,所述第一色纱和第二色纱呈同向螺旋结构缠绕于纱芯外。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色纱和第二色纱包裹纱芯,能对纱芯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在对针织层和网眼层进行缝合时,具有良好的强度,进而提高针织层和网眼层的连接强度,通过第一色纱和第二色纱缝合纱线的色彩,提高面料的立体感。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纱芯包括平截面呈三叶形的异形纤维以及若干环状阵列分布在异形纤维外的同向纤维,所述异形纤维和同向纤维均为富强纤维材质。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异形纤维具有优良的光学特性外,还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使得同向纤维与异形纤维之间具有良好的连接强度,适合做针织外衣料,不易出现勾丝和跳丝的情况,提高面料的使用寿命。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梳栉GB1为闭口重经平组织,其组织结构为2

0/1

3||1穿1空;
[0017]所述梳栉GB2为经平组织,其组织结构为10/23||1穿1空;
[0018]所述梳栉GB3为衬纬组织,其组织结构为00/11||1穿1空;
[0019]所述梳栉GB4为衬纬组织,其组织结构为闭合编链结构。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闭口重经平组织与经平组织进行织造,使得针织层通过闭口重经平组织具有良好的防脱散特点,提高针织布料的使用寿命。
[002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梳栉GB1和梳栉GB3的纱线均采用140D的涤纶长丝,所述梳栉GB2和梳栉GB4的纱线均由若干股莫代尔纤维加捻而成。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涤纶长丝作为梳栉GB1和梳栉GB3的纱线,通过涤纶材质具有良好的强度以及耐磨的特点,减小针织层内表面的磨损。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通过在针织布的外表面缝合网眼层,且网眼层采用经纬编织的方式织造而成,具有紧致且平整的质地,对针织层的外表面进行保护,减小针织层与外界摩擦从而解决了面料由于磨损断裂易出现脱圈松散的问题,且托网眼层上开设的网孔,能提高面料的透气效果,提高人们穿着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中网眼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中耐磨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中耐磨纱线的剖面图;
[0029]图5为本技术中针织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针织层;2、网眼层;3、经纱;4、纬纱;5、网孔;6、第一纱线;7、第二纱线;8、第三纱线;9、第四纱线;10、耐磨纱线;11、纱芯;12、第一色纱;13、第二色纱;14、异形纤维;15、同向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2]一种防脱圈针织面料,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针织层1,针织层1的外表面通过耐磨纱线10缝合连接有网眼层2,其中,网眼层2由经纱3和纬纱4通过经纬编织机以一上一下平纹编织的方式编织而成,并且在网眼层2和针织层1缝合之前,在网眼层2上通过面料打孔机加工形成若干阵列分布的网孔5,而针织层1由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以及梳栉GB4通过经编机织造而成。
[0033]如图2所示,经纱3包括相间排列的第一纱线6和第二纱线7,纬纱4包括相间排列的第三纱线8和第四纱线9,其中第一纱线6和第三纱线8均采用若干股莱卡纤维通过加捻机以S捻向加捻而成,第二纱线7和第四纱线9均由若干股丙纶纤维通过加捻机以S捻向加捻而成。
[0034]如图3所示,耐磨纱线10包括纱芯11以及缠绕在纱芯11外的第一色纱12和第二色纱13,第一色纱12和第二色纱13通过加弹机或加捻机呈同向螺旋结构缠绕于纱芯11外,作为具体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色纱12和第二色纱13分别选用乳白色以及鲜红色的锦纶纱线,其中,纱芯11包括平截面呈三叶形的异形纤维14以及若干环状阵列分布在异形纤维14外的同向纤维15,异形纤维14和同向纤维15均为富强纤维材质,具体阀异形纤维14和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脱圈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织层(1),所述针织层(1)的外表面缝合连接有网眼层(2),所述网眼层(2)由经纱(3)和纬纱(4)经纬编织而成,所述网眼层(2)上开设有若干阵列分布的网孔(5),所述针织层(1)由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以及梳栉GB4织造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圈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3)包括相间排列的第一纱线(6)和第二纱线(7),所述纬纱(4)包括相间排列的第三纱线(8)和第四纱线(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脱圈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6)和第三纱线(8)均采用若干股莱卡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纱线(7)和第四纱线(9)均由若干股丙纶纤维加捻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圈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层(1)和网眼层(2)之间通过耐磨纱线(10)缝合而成,所述耐磨纱线(10)包括纱芯(11)以及缠绕在纱芯(11)外的第一色纱(12)和第二色纱(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黎洋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顺利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