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弹性人棉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5094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弹性人棉针织面料,涉及纺织品技术,旨在解决面料受力被拉扯以后,容易发生孔隙结构增大的情况,这样一来较大的孔隙结构就很容易进行空气流通,从而导致人们在穿着由本面料制成的衣物时感到寒冷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接触层以及连接在其顶面的表层,所述表层为斜纹组织且通过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所述接触层为平纹组织且通过接触纱线经纬编织而成,所述接触纱线包括连接部和位于相邻连接部之间的凸部,所述接触层的孔隙结构通过若干凸部围绕形成,所述表层和接触层通过棉线进行缝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令本面料具有较好的保暖效果,即便面料受力拉扯的时候亦不易被风吹透。的时候亦不易被风吹透。的时候亦不易被风吹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弹性人棉针织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品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弹性人棉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随着人类对合理利用有限天然资源和对环境保护观念的深入,绿色的制造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在的针织面料弹性较好,但是在面料受力被拉扯以后,容易发生孔隙结构增大的情况,这样一来较大的孔隙结构就很容易进行空气流通,从而导致人们在穿着由本面料制成的衣物时感到寒冷。
[0003]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弹性人棉针织面料,令本面料具有较好的保暖效果,即便面料受力拉扯的时候亦不易被风吹透。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弹性人棉针织面料,包括接触层以及连接在其顶面的表层,所述表层为斜纹组织且通过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所述接触层为平纹组织且通过接触纱线经纬编织而成,所述接触纱线包括连接部和位于相邻连接部之间的凸部,所述接触层的孔隙结构通过若干凸部围绕形成,所述表层和接触层通过棉线进行缝合连接。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凸部,从而使得由接触纱线编织而成的接触层的孔隙结构较小,在本面料受力形变的时候,表层能够首当其冲发生弹性形变来适应各个方向的拉力,而后表层的孔隙结构会由此增大,但是接触层在受力形变时,接触纱线的凸起相互限位,令接触层上的孔隙结构的孔隙不会因此变大多少,使得接触层上的孔隙结构始终不易让空气能够形成风来穿透面料,使得本面料仍旧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表层的最小花型循环具有10个线圈横列和6个线圈纵行。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表层的最小花型循环的第1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2、6、10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1、3、4、5、7、8、9路为不编织;所述表层的最小花型循环的第2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2、4、6、8、10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1、3、5、7、9路为不编织;所述表层的最小花型循环的第3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1、3、4、7、9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4、6、8、10路为不编织;所述表层的最小花型循环的第4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2、3、5、6、8、9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1、4、7、10路为不编织;所述表层的最小花型循环的第5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1、2、4、5、7、8、10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3、6、9路为不编织;所述表层的最小花型循环的第6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2、3、5、6、8、9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1、4、7、10路为不编织。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最小花型循环具有10个线圈横列和6个线圈纵行编
织而成的表层,其具有较为饱满的结构以及轻盈的质地,并且能够对各个方向上的拉力均进行抵抗。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经线和纬线均采用复合纱线。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纱线包括芯层一以及缠绕与芯层一外侧的粘胶纤维一,所述芯层一通过涤纶纤维和氨纶纤维加捻而成。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涤纶纤维和氨纶纤维,从而使得复合纱线具有较好的弹性而不容易发生被拉断的情况,粘胶纤维一则使得由复合纱线编制而成的表层具有较为顺滑的触感。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涤纶纤维和氨纶纤维的外侧均设有包覆层。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包覆层,从而使得芯层一的抗拉效果得到进一步增强,使得芯层一难以出现被拉断的情况。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触纱线包括芯层二以及若干用以形成凸部且缠绕于芯层二外侧的棉纤维短纤,所述芯层二通过若干锦纶纤维加捻而成。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芯层二通过若干锦纶纤维加捻而成,从而使得芯层二的抗拉效果极好,并且位于芯层二外侧的棉纤维短纤,能够令芯层二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凸起,令接触纱线能够具有凹凸起伏不定的手感。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触纱线的外侧缠绕有粘胶纤维二。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粘胶纤维二,从而使得接触纱线的外侧手感较为顺滑,体验感较好。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通过设置凸部,从而使得由接触纱线编织而成的接触层的孔隙结构较小,在本面料受力形变的时候,表层能够首当其冲发生弹性形变来适应各个方向的拉力,而后表层的孔隙结构会由此增大,但是接触层在受力形变时,接触纱线的凸起相互限位,令接触层上的孔隙结构的孔隙不会因此变大多少,使得接触层上的孔隙结构始终不易让空气能够形成风来穿透面料,使得本面料仍旧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中表层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中接触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中接触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中复合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中复合纱线的剖视图。
[0027]图中:1、接触层;2、表层;3、经线;4、纬线;5、芯层一;6、涤纶纤维;7、氨纶纤维;8、包覆层;9、粘胶纤维一;10、凸部;11、连接部;12、芯层二;13、棉纤维短纤;14、粘胶纤维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9]实施例:
[0030]如图1所示,一种高弹性人棉针织面料,包括接触层1以及连接在其顶面的表层2,表层2和接触层1通过棉线进行缝合连接,由于表层2和接触层1通过棉线缝合连接,从而使得面料具有一定的透气效果,使用时不会过于闷热。
[0031]表层2为斜纹组织且通过经线3和纬线4编织而成,经线3和纬线4均采用复合纱线,如图4所示,复合纱线包括芯层一5以及缠绕与芯层一5外侧的粘胶纤维一9,芯层一5通过涤纶纤维6和氨纶纤维7加捻而成,涤纶纤维6和氨纶纤维7的外侧均设有为汉麻纤维材质的包覆层8,通过设置涤纶纤维6和氨纶纤维7,从而使得芯层一5具有较好的弹性,同时包覆层8能够对芯层一5的抗拉效果起到较好的加强效果,使得芯层一5更加不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况,而通过设置粘胶纤维一9,从而使得人们触摸表层2时,能够感受到表层2较为顺滑舒适的触感,提高人们的使用体验。
[0032]如图2所示,表层2的最小花型循环具有10个线圈横列和6个线圈纵行,表层2的最小花型循环的第1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2、6、10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1、3、4、5、7、8、9路为不编织;表层2的最小花型循环的第2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弹性人棉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层(1)以及连接在其顶面的表层(2),所述表层(2)为斜纹组织且通过经线(3)和纬线(4)编织而成,所述接触层(1)为平纹组织且通过接触纱线经纬编织而成,所述接触纱线包括连接部(11)和位于相邻连接部(11)之间的凸部(10),所述接触层(1)的孔隙结构通过若干凸部(10)围绕形成,所述表层(2)和接触层(1)通过棉线进行缝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性人棉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2)的最小花型循环具有10个线圈横列和6个线圈纵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弹性人棉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2)的最小花型循环的第1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2、6、10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1、3、4、5、7、8、9路为不编织;所述表层(2)的最小花型循环的第2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2、4、6、8、10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1、3、5、7、9路为不编织;所述表层(2)的最小花型循环的第3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1、3、4、7、9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4、6、8、10路为不编织;所述表层(2)的最小花型循环的第4线圈纵行的6路结构单元为:第2、3、5、6、8、9路为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黎洋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顺利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