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载充电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5159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车载充电器结构,包括车载充电器本体,所述车载充电器本体的侧壁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内设置有数据线,所述车载充电器本体的侧壁开设有两个充电插口,所述车载充电器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外杆,两个所述外杆的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两个内杆,与同一个外杆滑动连接的两个所述内杆通过弹簧连接,两个所述外杆的侧壁均开设有对称分布的两个滑槽,两个所述内杆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杆,两个所述外杆与两个连杆滑动连接,所述车载充电器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插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器技术领域,通过内杆和连杆等,达到了车载充电器使用方便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车载充电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车载充电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车载充电器是为了方便车主用车载车充电源随时随地为数码产品充电的配件,可同时为两台数码产品充电,这类产品一般具有过载保护,短路保护,高压输入保护,高温保护,四重安全保护功能,确保能安全使用,但是现有的车载充电器通过螺丝固定,不便于取下和安装,增加了其使用的复杂程度,车载充电器一般放在前座上,后座的乘客充电不方便,需要自备一根很长的线才能使电子产品不受约束的充电,不方便其使用。
[000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车载充电器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车载充电器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车载充电器结构,包括车载充电器本体,所述车载充电器本体的侧壁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内设置有数据线,所述车载充电器本体的侧壁开设有两个充电插口,所述车载充电器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外杆,两个所述外杆的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两个内杆,与同一个外杆滑动连接的两个所述内杆通过弹簧连接,两个所述外杆的侧壁均开设有对称分布的两个滑槽,两个所述内杆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杆,两个所述外杆与两个连杆滑动连接,所述车载充电器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固定连接有导电头,所述车载充电器本体的侧壁转动连接有槽盖,所述导电头、数据线和充电插口采用电性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车载充电器本体的侧壁设置有防滑纹,靠近导电头的所述车载充电器本体的一端侧壁套设有保护膜。
[0008]优选地,两个所述充电插口的类型为安卓手机充电口和苹果手机充电口,且安卓手机充电口和苹果手机充电口的间距为3cm。
[0009]优选地,所述内杆的两端为半球块,且内杆的侧壁、连杆的侧壁和外杆的侧壁均套设有保护膜。
[0010]优选地,所述充电槽的侧壁开设有半球型的凹槽,且凹槽的半径与半球块半径相等。
[0011]优选地,所述弹簧的最大伸缩长度为8cm,所述内杆的长度3cm,所述半球块的半径为1cm。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数据线和槽盖,利用槽盖可以阻挡灰尘进入数据线,减少了清理的工作次数,利用数据线可以使后排座的乘客充电,达到了车载充电器使用方便的效果;
[0014]2、通过内杆和连杆等,将远离导电头的内杆向内挤压,远离导电头的内杆挤压弹簧,带动靠近导电头的内杆滑动到车载充电器本体内部,使车载充电器本体插入到充电槽内时,不会形成干涉,将导电头插入到蓄电池插口时,将挤压远离导电头的内杆的手放开,让弹簧使远离导电头的内杆向外弹开,弹簧使靠近导电头的内杆卡在充电槽上凹槽内,使车载充电器本体不会晃动,取出时,只需要将远离导电头的内杆向内挤压,然后抽出,达到了车载充电器使用方便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车载充电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车载充电器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车载充电器结构的内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车载充电器本体;2、内杆;3、充电插口;4、圆槽;5、数据线;6、槽盖;7、外杆;8、连杆;9、防滑纹;10、弹簧;11、滑槽;12、插接部;13、导电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参照图1

3,一种新型车载充电器结构,包括车载充电器本体1,车载充电器本体1的侧壁开设有圆槽4,圆槽4内设置有数据线5,车载充电器本体1的侧壁开设有两个充电插口3,车载充电器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外杆7,两个外杆7的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两个内杆2,与同一个外杆7滑动连接的两个内杆2通过弹簧10连接,两个外杆7的侧壁均开设有对称分布的两个滑槽11,两个内杆2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杆8,两个外杆7与两个连杆8滑动连接,车载充电器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插接部12,插接部12固定连接有导电头13,车载充电器本体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槽盖6,导电头13、数据线5和充电插口3采用电性连接,挤压远离导电头13的内杆2,远离导电头13的内杆2带动连杆8向内滑动,连杆8带动靠近导电头13的内杆2向内滑动,插入充电槽内,让弹簧10使远离导电头13的内杆2向外弹开,弹簧10使靠近导电头13的内杆2卡在充电槽上凹槽内,使车载充电器本体1不会晃动,取出时,只需要将远离导电头13的内杆2向内挤压,然后抽出,利用数据线5可以使后排座的乘客充电,达到了车载充电器使用方便的效果,电器之间的电性连接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0022]其中,车载充电器本体1的侧壁设置有防滑纹9,靠近导电头13的车载充电器本体1的一端侧壁套设有保护膜,增大粗糙程度,让车载充电器本体1便于握住,保护膜是防止车载充电器本体1的侧壁摩擦受损。
[0023]其中,两个充电插口3的类型为安卓手机充电口和苹果手机充电口,且安卓手机充
电口和苹果手机充电口的间距为3cm,增大充电设备的种类,且两个充电插口3设置间距可以防止数据线之间形成干涉。
[0024]其中,内杆2的两端为半球块,且内杆2的侧壁、连杆8的侧壁和外杆7的侧壁均套设有保护膜,保护膜使防止内杆2的侧壁、连杆8的侧壁和外杆7的侧壁摩擦受损。
[0025]其中,充电槽的侧壁开设有半球型的凹槽,且凹槽的半径与半球块半径相等,增大车载充电器本体1的固定稳定。
[0026]其中,弹簧10的最大伸缩长度为8cm,内杆2的长度3cm,半球块的半径为1cm,弹簧10的长度为两个内杆2长度与半球块的直径和,防止弹簧10将内杆2弹出外杆7内侧壁,使内杆2与车内其他零件碰撞受损。
[0027]工作原理:本技术中,拿起车载充电器本体1,将远离导电头13的内杆2向内挤压,远离导电头13的内杆2挤压弹簧10,远离导电头13的内杆2向内移动,远离导电头13的内杆2带动连杆8向内滑动,内杆2带动靠近导电头13的内杆2向内挤压,将靠近导电头13的内杆2滑动到车载充电器本体1内部,使车载充电器本体1插入到充电槽内时,不会形成干涉,将导电头13插入到蓄电池插口时,将挤压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车载充电器结构,包括车载充电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充电器本体(1)的侧壁开设有圆槽(4),所述圆槽(4)内设置有数据线(5),所述车载充电器本体(1)的侧壁开设有两个充电插口(3),所述车载充电器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外杆(7),两个所述外杆(7)的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两个内杆(2),与同一个外杆(7)滑动连接的两个所述内杆(2)通过弹簧(10)连接,两个所述外杆(7)的侧壁均开设有对称分布的两个滑槽(11),两个所述内杆(2)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杆(8),两个所述外杆(7)与两个连杆(8)滑动连接,所述车载充电器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插接部(12),所述插接部(12)固定连接有导电头(13),所述车载充电器本体(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槽盖(6),所述导电头(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家胜刘吉萍陈一平朱词良唐遇良李道敏钟金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宝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