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盖及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502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火盖及燃烧器,所述火盖包括顶壁、内侧壁、中侧壁以及外侧壁。所述顶壁呈环形;所述内侧壁由所述顶壁的内端向下延伸,所述内侧壁形成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内主火孔;所述外侧壁由所述顶壁的外端向下延伸,所述外侧壁形成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外主火孔;所述中侧壁由所述顶壁向下延伸并位于所述内侧壁、外侧壁之间,所述内侧壁、中侧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内主火孔的内气腔,所述外侧壁、中侧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外主火孔的外气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火盖用以解决现有外火盖所存在的两环火无法独立调节的技术问题。火无法独立调节的技术问题。火无法独立调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盖及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盖以及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燃气灶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烹饪食物,现有燃气灶中的燃烧器大多采用外火盖、内火盖的组合形式,形成的外环火、内环火出火方向相同,且间距较大,在加热时,外环火、内环火之间的区域温度较低,容易导致受热不均。
[0003]为此,相关技术中给出的解决方式是:在外火盖上设置位于外环火、内环火之间的中环火,中环火出火方向与内环火出火方向相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受热不均的影响。但是,外火盖上的两环火共用气道,只能同时调节火力,因而无法适应加热面积多变且需要均匀加热的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盖,以解决现有火盖所存在的两环火无法独立调节的技术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火盖,包括:
[0007]顶壁,呈环形;
[0008]内侧壁,由所述顶壁的内端向下延伸,所述内侧壁形成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内主火孔;
[0009]外侧壁,由所述顶壁的外端向下延伸,所述外侧壁形成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外主火孔;
[0010]中侧壁,由所述顶壁向下延伸并位于所述内侧壁、外侧壁之间,所述内侧壁、中侧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内主火孔的内气腔,所述外侧壁、中侧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外主火孔的外气腔。
[0011]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壁形成有内稳焰环槽,所述内稳焰环槽位于所述内主火孔的外端的下方并延伸至所述内主火孔,所述内稳焰环槽的顶端与所述内主火孔的外端的底端相距0.5

3mm;
[0012]所述外侧壁形成有外稳焰环槽,所述外稳焰环槽位于所述外主火孔外端的下方并延伸至所述外主火孔,所述外稳焰环槽的顶端与所述外主火孔的外端的底端相距0.5

3mm。
[0013]进一步地,所述外侧壁形成有朝所述外气腔延伸的凸环,所述外主火孔穿过所述凸环,所述外稳焰环槽、外主火孔在所述凸环内相交。
[0014]进一步地,所述凸环形成有周向分布的多个稳焰孔,所述稳焰孔、外主火孔沿周向错开布置,所述稳焰孔延伸至所述外稳焰环槽。
[0015]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壁形成有朝所述内气腔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沿所述火盖周向分布,所述内主火孔穿过所述凸台,所述内稳焰环槽、内主火孔在所述凸台内相交。
[0016]进一步地,所述顶壁的内端形成有向下倾斜的倾斜面,所述内主火孔穿过所述倾斜面,所述内侧壁形成有位于所述倾斜面下方的第一点火孔、第二点火孔,所述第一点火孔、第二点火孔穿过所述凸台连通于所述内气腔。
[0017]进一步地,所述顶壁的顶端形成有连通所述内主火孔、外主火孔的传火槽。
[0018]进一步地,所述中侧壁的底端形成有螺纹孔,所述内侧壁、外侧壁分别与所述中侧壁之间形成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位于所述螺纹孔的相对两侧。
[0019]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壁、中侧壁以及所述外侧壁的底端平齐。
[0020]基于上述的火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其如上所述的的火盖。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0022]本技术提供的火盖利用中侧壁将顶壁、内侧壁以及外侧壁所限定出的气腔分隔,形成内气腔、外气腔。在内侧壁上形成有连通内气腔的内主火孔连通,在外侧壁上形成有连通外气腔的外主火孔,通气点火后,形成出火方向不同的内环火、外环火。内环火、外环火在同一火盖上生成,间距较小,有利于实现均匀加热,同时,内环火、外环火采用不同的气腔独立供气,可以实现火力的单独控制,能够根据不同的加热场景独立调节火力。
[0023]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火盖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火盖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3是图1火盖沿内主火孔的轴线剖切的局部剖视图;
[0028]图4是图1火盖沿外主火孔的轴线剖切的局部剖视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顶壁1;传火槽11;
[0031]内侧壁2;内主火孔21,内稳焰环槽22;凸台23;第一点火孔24;第二点火孔25;
[0032]中侧壁3;螺纹孔31;
[0033]外侧壁4;外主火孔41;外稳焰环槽42;凸环43;稳焰孔44;
[0034]内气腔A;
[0035]外气腔B;
[0036]倾斜面C;
[0037]第一连接筋5;
[0038]第二连接筋6。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
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火盖,应用在燃烧器上以稳定火焰,火盖包括顶壁1、内侧壁2、中侧壁3以及外侧壁4。顶壁1呈环形,内侧壁2由顶壁1的内端向下延伸,在内侧壁2上形成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内主火孔21,内主火孔21沿出气方向斜向上穿过内侧壁2。外侧壁4由顶壁1的外端向下延伸,在外侧壁4上形成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外主火孔41,外主火孔41沿出气方向斜向上穿过外侧壁4,内主火孔21、外主火孔41沿周向错开布置以利于均匀加热。中侧壁3也由顶壁1向下延伸,中侧壁3位于内侧壁2、外侧壁4之间,具体地,中侧壁3可靠近内侧壁2或靠近外侧壁4或位于内侧壁2、外侧壁4的中间位置。利用内侧壁2、中侧壁3限定出连通内主火孔21的内气腔A,利用中侧壁3、外侧壁4限定出连通外主火孔41的外气腔B。
[0042]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火盖中,内气腔A为内主火孔21供气,外气腔B为外主火孔41供气,内气腔A、外气腔B由中侧壁3隔开,在通气点火后,不仅可形成出火方向不同的内环火、外环火,且由于内环火、外环火在同一火盖上生成,间距较小,能够实现均匀加热。此外,由于内环火、外环火分别采用内气腔A、外气腔B独立供气,因而可以实现火力的单独控制,能够适应加热面积多变且需要均匀加热的场景,可提高用户体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盖,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壁,呈环形;内侧壁,由所述顶壁的内端向下延伸,所述内侧壁形成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内主火孔;外侧壁,由所述顶壁的外端向下延伸,所述外侧壁形成有周向分布的多个外主火孔;中侧壁,由所述顶壁向下延伸并位于所述内侧壁、外侧壁之间,所述内侧壁、中侧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内主火孔的内气腔,所述外侧壁、中侧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外主火孔的外气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壁形成有内稳焰环槽,所述内稳焰环槽位于所述内主火孔的外端的下方并延伸至所述内主火孔,所述内稳焰环槽的顶端与所述内主火孔的外端的底端相距0.5

3mm;所述外侧壁形成有外稳焰环槽,所述外稳焰环槽位于所述外主火孔外端的下方并延伸至所述外主火孔,所述外稳焰环槽的顶端与所述外主火孔的外端的底端相距0.5

3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形成有朝所述外气腔延伸的凸环,所述外主火孔穿过所述凸环,所述外稳焰环槽、外主火孔在所述凸环内相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恩玉苑善通方松青贺立军王书春张蒙恩陈雄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